一种电梯对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888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所述对重架内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多个固定对重块以及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的上方的调整对重块;所述调整对重块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每块所述拼接块的自身长度都小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多块拼接块拼接后的总长度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相适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调整对重块设计成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从而使调整对重块在安装过程中分段装入对重架中,安装调节更方便,而且避免了与反绳轮的干涉,因此可缩短对重架的长度,同时也可相应地可缩小的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非常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所述对重架内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多个固定对重块以及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的上方的调整对重块;所述调整对重块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每块所述拼接块的自身长度都小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多块拼接块拼接后的总长度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相适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将调整对重块设计成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从而使调整对重块在安装过程中分段装入对重架中,安装调节更方便,而且避免了与反绳轮的干涉,因此可缩短对重架的长度,同时也可相应地可缩小的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非常实用。【专利说明】一种电梯对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梯的对重结构中一般会用到两种类型的对重块,一种是普通对重块,还有一种是用来调节重量的调整对重块。调整对重块一般都是最后安装。在现有技术中,普通对重块和调整对重块的外形一般是做成一样的,均为长度与对重架的宽度相适配的长条形。而且普通对重块安装后通常就固定不动,需要调节对重结构的重量时通过调整对重块进行调节。因此,普通对重块也可以称为固定对重块。 但是由于对重架的长度的局限性,最后安装的调整对重块会和对重架上的反绳轮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容易产生干涉,导致现场很难把最后安装的调整对重块安装进去。这种情况下,保证调整对重块安装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避免与反绳轮产生干涉,因此就不可避免地要加长对重架的长度,从而就要增加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便于安装和调整,又能够缩短对重架的长度的电梯对重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所述对重架内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多个固定对重块以及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的上方的调整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对重块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每块所述拼接块的自身长度都小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多块拼接块拼接后的总长度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相适配。 优选地,每个所述拼接块上都设有台阶部,相邻两块拼接块的台阶部由连接件固定在一起。 其中,多个所述拼接块相互拼接后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 更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拼接块的台阶部相错开配合而搭接在一起。 更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拼接块的台阶部相对接形成凹槽,所述调整对重块还包括嵌设在所述凹槽内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形成凹槽的其中一个台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形成凹槽的另一个台阶部固定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对重块至少包括由下至上层叠的第一调整对重块和第二调整对重块;所述第一调整对重块由左拼接块和右拼接块拼接而成,所述左拼接块和所述右拼接块上分别设有台阶部,所述左拼接块的台阶部和所述右拼接块的台阶部相错开配合而搭接在一起并由螺栓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整对重块包括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和连接块,所述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上都设有台阶部,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上的台阶部相对接后形成凹槽,所述连接块嵌入在所述凹槽中,所述连接块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拼接块的台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拼接块的台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电梯对重结构,将调整对重块设计成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从而使调整对重块在安装过程中分段装入对重架中,不需要较大的空间就能将拼接块装入对重架,避免了与反绳轮的干涉,因此可缩短对重架的长度,同时相应地可缩小的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一举两得。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对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调整对重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调整对重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电梯对重结构100,包括对重架1,对重架I内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的20个固定对重块2以及由下至上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2的上方的第一调整对重块3和第二调整对重块4。对重架I的上方设有反绳轮11,为了避免安装时与反绳轮11产生干涉,调整对重块3、4均由多块拼接块沿对重架I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 每块所述拼接块的自身长度都小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多块拼接块拼接后的总长度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对重块3由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拼接而成,左拼接块31设有台阶部311,右拼接块32上设有台阶部321,左拼接块31的台阶部311和右拼接块32的台阶部321相错开配合而搭接在一起并由螺栓33相固定连接。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拼接后的形状和大小与固定对重块2相同。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的自身长度都小于对重架I的宽度。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二者的长度均相同,且都略长于对重架I的宽度的一半。在安装第一调整对重块3时,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分别单独装入,因此,相比于在同一位置用固定对重块2安装时,第一调整对重块3对安装空间的要求比较小。 第二调整对重块4包括第一拼接块41、第二拼接块42和连接块43,第一拼接块41上设有台阶部411,第二拼接块42上设有台阶部421,第一拼接块41和第二拼接块42上的台阶部相对接后形成凹槽,连接块43嵌入在所述凹槽中,连接块43的一端部与第一拼接块41的台阶部411通过螺栓44固定连接,连接块43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拼接块42的台阶部421通过螺栓45固定连接。拼接后的第二调整对重块4的形状和大小也和固定对重块2相同。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的自身长度都小于对重架I的宽度。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施例中二者的长度均相同,且都大致等于对重架I的宽度的一半。在安装第二调整对重块4时,第一拼接块41和第二拼接块42分别单独装入,因此,相比于在同一位置用固定对重块2安装时,第二调整对重块4对安装空间的要求比较小。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拼接块41和第二拼接块42的长度还小于左拼接块31和右拼接块32,所以第二调整对重块4在安装时比第一调整对重块3所需要的空间更小。依次安装完固定对重块2、第一调整对重块3和第二调整对重块4后,在第二调整对重块4上设置对重块盖板12。由于采用拼接式结构的调整对重块,相比于现有技术,在层叠同样高度的对重块后,对重块盖板12与反绳轮11之间的距离更短,因此可以缩小对重架I的长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采用多个第一调整对重块3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2上。或者单独采用多个第二调整对重块4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2上。 本实施例的这种电梯对重结构,由于调整对重块采用拼接块拼接的方式,避免了与对重架I上的反绳轮11产生干涉,安装调整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对重架I的长度因此可以缩小。对重架I的长度缩小的同时,也能缩小电梯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一举两得。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所述对重架内设有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的多个固定对重块以及层叠在多个固定对重块的上方的调整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对重块由多块拼接块沿所述对重架的宽度方向拼接而成,每块所述拼接块的自身长度都小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多块拼接块拼接后的总长度与所述对重架的宽度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海平林志海冯景唐章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