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打酱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779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搅拌桶工位,还包括锤头、用于带动锤头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搅拌桶、用于带动搅拌桶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搅拌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腔,所述桶腔内部设置有一搅拌刀;所述搅拌桶设置在搅拌桶工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搅拌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锤头传动连接,所述锤头处于搅拌桶的上侧。通过锤打结构,让肉品经过锤打后内部纤维处于一种半切断状态,最大程度的保持肉酱的口感,最大化保留传统鲜味与口感。旋转的搅拌桶和固定于盖子上的搅拌刀,使得鲜肉在进行一次锤完之后,能重新打滚成团,保持原生态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搅拌桶工位,还包括锤头、用于带动锤头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搅拌桶、用于带动搅拌桶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搅拌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腔,所述桶腔内部设置有一搅拌刀;所述搅拌桶设置在搅拌桶工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搅拌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锤头传动连接,所述锤头处于搅拌桶的上侧。通过锤打结构,让肉品经过锤打后内部纤维处于一种半切断状态,最大程度的保持肉酱的口感,最大化保留传统鲜味与口感。旋转的搅拌桶和固定于盖子上的搅拌刀,使得鲜肉在进行一次锤完之后,能重新打滚成团,保持原生态的口感。【专利说明】鲜肉打酱机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酱机模型,特别涉及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肉酱机多用旋转切刀作为打酱刀,打浆后肉制品的纤维全部剪切断,几乎是糊状物,用这种肉酱制作出来的肉饼或肉丸口感过于僵硬,而且长时间的搅拌,使得肉质原来的香味流失,不适合做该类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其使鲜肉纤维能够有一定的保留又能将肉打成醫状,能保持肉醫口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搅拌桶工位,还包括锤头、用于带动锤头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搅拌桶、用于带动搅拌桶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搅拌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腔,所述桶腔内部设置有一搅拌刀;所述搅拌桶设置在搅拌桶工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搅拌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锤头传动连接,所述锤头处于搅拌桶的上侧。 作为优选,所述锤头包括锤杆及锤体,所述锤体与锤杆相互垂直连接,所述锤杆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锤体为一横向柱体,该横向柱体的底侧设有若干切槽。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桶的上方设有两根与机架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铰接两个用于盖合所述桶腔的盖子。 作为优选,所述盖子的内侧垂直设有搅拌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及气缸防转卡;所述气缸垂直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气缸防转卡的上端与气缸的输出轴螺纹联接,所述气缸防转卡的下端与锤头销联接。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防转卡设置有止动柄。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桶还包括旋转盘及连接组件;所述桶体的下缘安装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第二驱动机构上。 作为优选,设有一开环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两圈卡条;桶体的下缘设置有固定卡条,旋转盘的侧壁设置有固定卡位;桶体置于旋转盘,固定环包围桶体下缘及旋转盘,固定环的两卡条分别卡入固定卡位内及卡在固定卡条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开口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轴承及轴承座,所述旋转盘底部设有凸轴;所述凸轴贯穿轴承,所述轴承置入轴承座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大带轮、小带轮、皮带及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小带轮的中心连接,所述皮带张紧并套接在大带轮及小带轮外,所述搅拌桶设置在所述大带轮的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锤头及第一驱动机构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一一对应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锤打结构,让肉品经过锤打后内部纤维处于一种半切断状态,最大程度的保持肉酱的口感,最大化保留传统鲜味与口感。采用了气缸驱动,避开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同时避开由于机械结构产生的生产噪音。旋转的搅拌桶和固定于盖子上的搅拌刀,使得鲜肉在进行一次锤完之后,能重新打滚成团,保持原生态的口感。锤头底部采用了切槽,使得打肉过程中避免质飞溅和滑开,有效的保证了打制的效率,优化于平头和球头的锤头设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分解图a ; 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分解图b ; 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分解图C。 图中: I—机架;2—锤头;21—锤杆;22—锤体;221—切槽;3—搅拌桶;31—桶体;311一固定卡条;32—旋转盘;321—固定卡位;322—凸轴;33—轴承;34—轴承座;35—固定环;4一第一驱动机构;41 一气缸;42—气缸防转卡;421—止动柄;5—第二驱动机构;51—伺服电机;52—大带轮;53—皮带;54—小带轮;6—盖子;61—搅拌刀。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主要包括机架1,锤头2、用于带动锤头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搅拌桶3、用于带动搅拌桶3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5。锤头2、第一驱动机构4、搅拌桶3、第二驱动机构5,上述四者都设置在机架I上,具体地:机架I上设置有搅拌桶3工位,搅拌桶3设置在搅拌桶3工位,第二驱动机构5与搅拌桶3传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与锤头2传动连接,锤头2处于搅拌桶3的上侧。 锤头2包括锤杆21及锤体22,锤体22与锤杆21相互垂直连接;锤体22为一横向柱体,该横向柱体的底侧设有若干切槽221。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气缸41及气缸防转卡42,气缸41垂直安装在机架I上;气缸防转卡42的上端与气缸41的输出轴螺纹联接,气缸防转卡42的下端与锤杆21的上端销联接。气缸防转卡42设置有止动柄421。 搅拌桶3包括桶体31、旋转盘32、连接组件,桶体31包括桶腔。桶体31的下缘安装在旋转盘32上,旋转盘32安装在连接组件上,具体地:设有一开环的固定环35,所述固定环35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两圈卡条;桶体31的下缘设置有固定卡条311,旋转盘32的侧壁设置有固定卡位321 ;桶体31置于旋转盘32,固定环353包围桶体31下缘及旋转盘32,固定环35的两卡条分别卡入固定卡位321内及卡在固定卡条311上,最后通过螺钉固定开口,保证固定卡条311及固定卡位321的相互固定;连接组件包括轴承33及轴承座34,旋转盘32底部设有凸轴322 ;凸轴322贯穿轴承33,然后轴承33置入轴承座34中。 在搅拌桶3的上方设有两根与机架I连接的水平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自由端铰接两个用于盖合桶腔的盖子6。盖子6的内侧垂直设有搅拌刀61,当盖子6盖合桶腔时,搅拌刀61便处于桶腔内部。搅拌刀61为一长方体金属板。 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大带轮52、小带轮54、皮带53及伺服电机51 ;伺服电机51的输出轴与小带轮54的中心连接,皮带53张紧并套接在大带轮52及小带轮54夕卜,大带轮52、小带轮54及皮带53组成带传动结构。旋转盘32的凸轴322设有销口,当轴承座34安装入大带轮52的中心后,设置在大带轮52中心的销块卡入销口,从而使旋转盘32与大带轮52相互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设计,每台鲜肉打酱机模型可以配置锤头2及第一驱动机构4各两个且一一对应配置;此时的鲜肉打酱机模型即有两个锤头2同时运作。 本技术部分的应用: 将鲜肉放进桶体的桶腔中并盖合盖子6,然后启动伺服电机51及气缸41,此时搅拌桶3旋转,锤头2开始上下运动,捶打鲜肉。如图1所示,锤头2始终处于桶腔内。搅拌桶3旋转时,搅拌刀61并不运动,当鲜肉在捶打及搅拌桶3旋转的影响下被推至搅拌刀61时,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鲜肉打酱机模型,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搅拌桶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锤头、用于带动锤头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搅拌桶、用于带动搅拌桶水平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搅拌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包括桶腔,所述桶腔内部设置有一搅拌刀;所述搅拌桶设置在搅拌桶工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搅拌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锤头传动连接,所述锤头处于搅拌桶的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良生
申请(专利权)人: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