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338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两个平衡架、固连杆、两个承重架和承重支脚,平衡架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的顶端通过顶杆相连,平衡架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相连,两根固连杆和顶杆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呈“U”形,承重架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的底部设有安装孔,两个承重架底部的安装孔数量相等,安装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设置在安装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更为高效的将钢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尤其适用于同时转运多层钢板,采用本装置转运多层钢板能够快速的完成放入或者取出钢板,从而提高转运的效率,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两个平衡架、固连杆、两个承重架和承重支脚,平衡架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的顶端通过顶杆相连,平衡架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相连,两根固连杆和顶杆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呈“U”形,承重架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的底部设有安装孔,两个承重架底部的安装孔数量相等,安装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设置在安装孔内。本技术能够更为高效的将钢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尤其适用于同时转运多层钢板,采用本装置转运多层钢板能够快速的完成放入或者取出钢板,从而提高转运的效率,节省时间。【专利说明】新型钢板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用于转运钢板,属于钢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钢材由于具有强度高、耐高温等优点,在各行各业中都普遍使用,但是钢材的密度也很大,在转运钢板的时候往往需要专业的工具,即使采用了专用的设备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转运钢板的时候首先要将钢板抬起来,然后运输到制定的位置,然后将钢板卸下,在卸下钢板的时候较为困难,因为,底部支撑钢板的工具要比钢板先着地。如果采用捆绑的方式,首先用钢丝绳将钢板捆绑起来,然后通过吊起钢丝绳将钢板转运,这种方式钢板的中心不稳,钢板的摩擦系数又比较小,很容易发生钢板滑落的问题,带来安全隐患。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高效的转运钢板的转运工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能够高效的将钢板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一个地方,将钢板放置在本装置上时,承重支脚受力旋转,其短端支撑钢板,将钢板放置在支撑物上之后,本装置下降后短端恢复初始状态,可以继续进行转运工作。本装置尤其适用于同时转运多张钢板,钢板叠放转运。 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两个平衡架、固连杆、两个承重架和承重支脚,平衡架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的顶端通过顶杆相连,平衡架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相连,两根固连杆和顶杆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呈“U”形,承重架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的底部设有安装孔,两个承重架底部的安装孔数量相等,安装孔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设置在安装孔内,承重支脚包括长端和短端,长端连接短端,长端和短端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承重支脚通过旋转孔安装在承重架上,承重支脚呈“L”形,长端的力矩大于短端的力矩,长端位于承重架的外侧,短端位于承重架的内侧。本技术的钢板转运装置其短端在无货物的状态时处于倾斜状态,当放置上钢板后短端处于水平状态,可以快速的完成钢板的转运工作,省时省力,效率高。上述的外侧是指背离另一个承重架的一侧,内侧是指承重架相连的一侧。 前述的新型钢板转运装置中,两个承重架的同侧设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内设有档杆。档杆用于限制放置在本装置上的钢板,防止钢板移动,掉落。 前述的新型钢板转运装置中,承重架底部的安装孔成排设置,安装孔内设有承重支脚。本装置尤其适用于需要叠放的钢板,每放置一层钢板,对应的短端处于水平状态,当取下后,短端又处于倾斜状态,能够极为方便的将钢板放入或者取出本装置,从而提高转运的效率。 前述的新型钢板转运装置中,承重支脚的短端上设有橡胶套,橡胶套与短端的结构相适应,橡胶套包裹短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更为高效的将钢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尤其适用于同时转运多层钢板,采用本装置转运多层钢板能够快速的完成放入或者取出钢板,从而提高转运的效率,节省时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承重支脚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_平衡架,2-顶杆,3-固连杆,4-承重支脚,5-承重架,6-行走轨道,7-挡杆,9-短端,10-旋转孔,11-长端,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2、两个平衡架1、固连杆3、两个承重架5和承重支脚4,平衡架I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I的顶端通过顶杆2相连,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3相连,两根固连杆3和顶杆2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5呈“U”形,承重架5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12,两个承重架5底部的安装孔12数量相等,安装孔12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4设置在安装孔12内,承重支脚4包括长端11和短端9,长端11连接短端9,长端11和短端9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10,承重支脚4通过旋转孔10安装在承重架5上,承重支脚4呈“L”形,长端11的力矩大于短端9的力矩,长端11位于承重架5的外侧,短端9位于承重架5的内侧。 两个承重架5的同侧设有行走轨道6,行走轨道6内设有档杆。 实施例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2、两个平衡架1、固连杆3、两个承重架5和承重支脚4,平衡架I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I的顶端通过顶杆2相连,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3相连,两根固连杆3和顶杆2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5呈“U”形,承重架5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12,两个承重架5底部的安装孔12数量相等,安装孔12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4设置在安装孔12内,承重支脚4包括长端11和短端9,长端11连接短端9,长端11和短端9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10,承重支脚4通过旋转孔10安装在承重架5上,承重支脚4呈“L”形,长端11的力矩大于短端9的力矩,长端11位于承重架5的外侧,短端9位于承重架5的内侧。 如图4所示,承重架底部的安装孔12成排设置,安装孔12内设有承重支脚4。 实施例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2、两个平衡架1、固连杆3、两个承重架5和承重支脚4,平衡架I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I的顶端通过顶杆2相连,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3相连,两根固连杆3和顶杆2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5呈“U”形,承重架5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12,两个承重架5底部的安装孔12数量相等,安装孔12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4设置在安装孔12内,承重支脚4包括长端11和短端9,长端11连接短端9,长端11和短端9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10,承重支脚4通过旋转孔10安装在承重架5上,承重支脚4呈“L”形,长端11的力矩大于短端9的力矩,长端11位于承重架5的外侧,短端9位于承重架5的内侧。 承重支脚4的短端9上设有橡胶套,橡胶套与短端9的结构相适应,橡胶套包裹短立而9。 实施例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包括顶杆2、两个平衡架1、固连杆3、两个承重架5和承重支脚4,平衡架I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I的顶端通过顶杆2相连,平衡架I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3相连,两根固连杆3和顶杆2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2)、两个平衡架(1)、固连杆(3)、两个承重架(5)和承重支脚(4),平衡架(1)呈等腰三角形,两个平衡架(1)的顶端通过顶杆(2)相连,平衡架(1)的两个底角通过两根固连杆(3)相连,两根固连杆(3)和顶杆(2)的长度均相等,承重架(5)呈“U”形,承重架(5)的两端与其同侧的平衡架(1)的两个底角相连,两个承重架(5)的底部设有安装孔(12),两个承重架(5)底部的安装孔(12)数量相等,安装孔(12)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承重支脚(4)设置在安装孔(12)内,承重支脚(4)包括长端(11)和短端(9),长端(11)连接短端(9),长端(11)和短端(9)的连接处设有旋转孔(10),承重支脚(4)通过旋转孔(10)安装在承重架(5)上,承重支脚(4)呈“L”形,长端(11)的力矩大于短端(9)的力矩,长端(11)位于承重架(5)的外侧,短端(9)位于承重架(5)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云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华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