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1089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7、制半夏2-4、蒲公英8-15、牛耳大黄4-6、白芷2-4、当归4-6、元参2-4、白茅根8-12、雄黄4-6、密陀僧2-4、紫花地丁5-6、麻黄3-5、桂枝8-10、蓖麻子5-6、齿叶泥花草1-3、大茶根2-4、单条草2-3和大麦醋糟1-3;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配方合理,配方之间协同作用,具有清热燥湿、通经活络、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脱毒排脓去腐生肌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疗程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7、制半夏2-4、蒲公英8-15、牛耳大黄4-6、白芷2-4、当归4-6、元参2-4、白茅根8-12、雄黄4-6、密陀僧2-4、紫花地丁5-6、麻黄3-5、桂枝8-10、蓖麻子5-6、齿叶泥花草1-3、大茶根2-4、单条草2-3和大麦醋糟1-3;本专利技术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配方合理,配方之间协同作用,具有清热燥湿、通经活络、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脱毒排脓去腐生肌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疗程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疮伟肿毒的外用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疮疖是指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中医角度来说是因外感热毒、湿热内蕴,热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肤所致;西医角度则是因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感染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目前的治疗方法为外敷抗生素软膏、苯酚或使用物理疗法,例如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对于疮疖这一类皮肤疾病,使用中药治疗亦有非常良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 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7、制半夏2-4、蒲公英8-15、牛耳大黄4-6、白芷2-4、当归4-6、元参2_4、白茅根8_12、雄黄4_6、密陀僧2_4、紫花地丁 5-6、麻黄3-5、桂枝8-10、蓖麻子5-6、齿叶泥花草1_3、大茶根2_4、单条草2_3和大麦醋糟1-3。 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5、制半夏3、蒲公英12、牛耳大黄5、白芷3、当归5、元参3、白茅根10、雄黄5、密陀僧3、紫花地丁 5.5、麻黄4、桂枝9、蓖麻子5.5、齿叶泥花草2、大茶根3、单条草2.5和大麦醋糟2。 齿叶泥花草为玄参科植物齿叶泥花草的全草;大茶根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根;单条草为报春花科植物泽珍珠菜的全草;大麦醋糟为大麦制醋后剩余之糟柏。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200-400目筛,然后加入适量纯净水制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20-30天即可康复。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纯天然的中草药,配方合理,配方之间协同作用,具有清热燥湿、通经活络、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脱毒排脓去腐生肌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疗程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皂角刺6.5、制半夏3、蒲公英12、牛耳大黄5、白芷3、当归5、元参3、白茅根10、雄黄5、密陀僧3、紫花地丁 5.5、麻黄4、桂枝9、蓖麻子5.5、齿叶泥花草2、大茶根3、单条草2.5和大麦醋糟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200-400目筛,然后加入适量纯净水制成糊状,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20-30天即可康复。 典型病例:病例1:乌某,女,48岁,背部皮肤长有疮疖,皮肤伴有色红、灼热、疼痛等症状,患处根结坚硬如钉,数日内硬结增大,涂敷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五天后,患处灼热、疼痛感明显减轻,继续涂敷两周,治愈。 病例2:韩某,男,39岁,腋窝处长有疮疖,皮肤上现出红、肿、痛小硬结,成锥形隆起,自觉局部发痒、烧灼感及跳痛;涂敷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周后,痊愈。 病例3:贝某,男,62岁,头面多处长有疮疖,局部出现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伴有畏寒、高热、头痛,涂敷一般皮肤药物治疗一周,无效,后涂敷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一周后,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涂敷两周,皮肤光滑如初,治愈。【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7、制半夏2-4、蒲公英8-15、牛耳大黄4-6、白芷2-4、当归4_6、元参2_4、白茅根8_12、雄黄4_6、密陀僧2-4、紫花地丁 5-6、麻黄3-5、桂枝8-10、蓖麻子5_6、齿叶泥花草1_3、大茶根2_4、单条草2-3和大麦醋糟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5、制半夏3、蒲公英12、牛耳大黄5、白芷3、当归5、元参3、白茅根10、雄黄5、密陀僧3、紫花地丁 5.5、麻黄4、桂枝9、蓖麻子5.5、齿叶泥花草2、大茶根3、单条草2.5和大麦醋糟2。【文档编号】A61K33/36GK104258205SQ201410580925【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专利技术者】万家林 申请人:合肥丰瑞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皂角刺6‑7、制半夏2‑4、蒲公英8‑15、牛耳大黄4‑6、白芷2‑4、当归4‑6、元参2‑4、白茅根8‑12、雄黄4‑6、密陀僧2‑4、紫花地丁5‑6、麻黄3‑5、桂枝8‑10、蓖麻子5‑6、齿叶泥花草1‑3、大茶根2‑4、单条草2‑3和大麦醋糟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丰瑞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