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091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卸胎装置,包括:传递环,所述传递环设有多个夹持装置;导轨,所述传递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环之间,以驱动所述支撑部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递环;翻转板,与所述支撑部件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驱动所述翻转板绕所述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装置;夹板,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夹板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第三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夹板夹紧轮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卸胎装置,其不需要人工移动轮胎就可以完成将轮胎卸到小车上,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轮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卸胎装置,包括:传递环,所述传递环设有多个夹持装置;导轨,所述传递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环之间,以驱动所述支撑部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递环;翻转板,与所述支撑部件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驱动所述翻转板绕所述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装置;夹板,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夹板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第三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夹板夹紧轮胎。本技术提供的卸胎装置,其不需要人工移动轮胎就可以完成将轮胎卸到小车上,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轮胎生产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卸胎装置
本技术涉及轮胎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卸胎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轮胎的生产过程中,轮胎成型鼓完成成型工序后,需要从成型鼓上卸下,然后,通过卸胎小车运输至下一工位。 现有技术中,卸胎装置包括传递环和设置于传递环上的五个卸胎夹持板,卸胎装置将轮胎从成型鼓上卸下时,首先传递环沿导轨移动至成型鼓位置,而后,各个卸胎夹持板将轮胎夹持住,传递环沿导轨返回,以将轮胎从成型鼓上卸下。 由于五个卸胎夹持板分布于传递环的不同位置,当卸胎夹持板松开后,卸胎夹持板会阻碍轮胎,轮胎不能滚动至边侧位置的卸胎小车上,而是需要人工移动轮胎,绕过卸胎夹持板再滚动至卸胎小车上。 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卸胎装置进行卸胎的过程,人力劳动强度较大,并且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卸胎装置,其不需要人工移动轮胎就可以完成将轮胎卸到小车上,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轮胎生产效率。 本技术提供的卸胎装置,包括: 传递环,所述传递环设有多个夹持装置; 导轨,所述传递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环之间,以驱动所述支撑部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递环; 翻转板,与所述支撑部件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驱动所述翻转板绕所述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装置; 夹板,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夹板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第三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夹板夹紧轮胎。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传递环相连接,所述气缸的底座与支撑部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板为与轮胎圆周面相适配的弧形板。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座与所述翻转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板设有通孔,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气缸。 优选地,所述导轨为两条,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分别与两条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平板支撑部和位于两个所述平板支撑部之间的凹槽部,所述翻转板铰接于所述平板支撑部和所述凹槽部相交位置。 本技术提供的卸胎装置,包括:传递环,所述传递环设有多个夹持装置;导轨,所述传递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环之间,以驱动所述支撑部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递环;翻转板,与所述支撑部件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驱动所述翻转板绕所述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装置;夹板,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夹板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第三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夹板夹紧轮胎。如此设置,当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卸胎装置进行卸胎时,传递环通过导轨移动至成型鼓位置,传递环上设置的夹持装置和上述夹板同时将轮胎夹紧,而后传递环沿导轨返回,以将轮胎从成型鼓上拆卸下来。而后,传递环上的夹持装置松开对轮胎的夹持,同时,夹板在第三驱动装置的带动作用下也松开对轮胎的夹持作用,而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件向远离传递环的方向移动,以带动夹板上的轮胎与卸胎小车对正。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翻转板进行翻转,由于夹板设置于翻转板上,夹板随着翻转板一同翻转,进而可以使夹板上的轮胎滚动至卸胎小车上。如此设置,不需要人工劳动即可完成轮胎卸载至小车上,有效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卸胎装置示意图; 图1 中: 导轨一 11、支撑部件一 12、第一驱动装置一 13、翻转板一 14、夹板一 15、第二驱动装置一 16、第三驱动装置一 17、平板支撑部一 18、凹槽部一 1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卸胎装置,其不需要人工移动轮胎就可以完成将轮胎卸到小车上,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轮胎生产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卸胎装置,包括传递环(图中未示出)、导轨11、支撑部件12、第一驱动装置13、翻转板14以及夹板15。 其中,传递环上设有多个夹持装置(图中未示出),传递环与导轨11滑动配合,以向远离或靠近成型鼓的方向滑动。 支撑部件12同样可以沿导轨11滑动,第一驱动装置13连接于支撑部件12与传递环之间,以驱动支撑部件12沿导轨11滑动,使支撑部件12远离或靠近传递环;翻转板14与支撑部件12通过转轴连接,且支撑部件12与翻转板14之间设有驱动翻转板14绕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装置16。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驱动装置16的驱动作用下,翻转板14可以向卸胎小车的方向翻转,以使轮胎向卸胎小车的方向滚动。 上述夹板15设置于翻转板14上,且夹板15与翻转板14之间设有第三驱动装置17,以驱动夹板15夹紧轮胎,即该夹板15与传递环上的夹持装置共同将轮胎夹紧或松开。 如此设置,当采用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卸胎装置进行卸胎时,传递环通过导轨11移动至成型鼓位置,传递环上设置的夹持装置和上述夹板15同时将轮胎夹紧,而后传递环沿导轨11返回,以将轮胎从成型鼓上拆卸下来。而后,传递环上的夹持装置松开对轮胎的夹持,同时,夹板15在第三驱动装置17的带动作用下也松开对轮胎的夹持作用,而后,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支撑部件12向远离传递环的方向移动,以带动夹板15上的轮胎与卸胎小车对正。然后,第二驱动装置16驱动翻转板14进行翻转,由于夹板15设置于翻转板14上,夹板15随着翻转板14 一同翻转,进而可以使夹板15上的轮胎滚动至卸胎小车上,由于第一驱动装置13驱动支撑部件12远离传递环的方向滑动,可使轮胎脱离传递环上的夹持装置的阻碍作用,以便顺利滚动到卸胎小车上。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卸胎装置不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卸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环,所述传递环设有多个夹持装置;导轨,所述传递环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传递环之间,以驱动所述支撑部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传递环;翻转板,与所述支撑部件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驱动所述翻转板绕所述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装置;夹板,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夹板与所述翻转板之间设有第三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夹板夹紧轮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广宋文博姜盛梁邦淼徐联忠杨玉业
申请(专利权)人:兴源轮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