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7669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紫花苜蓿的培育方法,步骤如下:翻土;第一次翻土在深秋,第二次翻土在初春;选种:本地区的经纬度东经120.86度,北纬32.01度、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2100—22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117千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14.6—15.1度,降水量1000—1060毫米,土壤PH值6.5-6.8之间,经反复试验选取适合的秋眠级种子;施基肥:所述基肥为生物有机肥;播种;每亩种3kg左右种子,播5cm深,每行间距在10-20cm;排水、回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亩产高、草质好、安全无公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一种,步骤如下:翻土;第一次翻土在深秋,第二次翻土在初春;选种:本地区的经纬度东经120.86度,北纬32.01度、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2100—22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117千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14.6—15.1度,降水量1000—1060毫米,土壤PH值6.5-6.8之间,经反复试验选取适合的秋眠级种子;施基肥:所述基肥为生物有机肥;播种;每亩种3kg左右种子,播5cm深,每行间距在10-20cm;排水、回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亩产高、草质好、安全无公害。【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紫花苜蓿,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蔷薇目、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根粗壮, 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全国各地 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紫花苜蓿种子细 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紫花苜 蓿根系发达,入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发育;紫花苜蓿生长年限长,年刈割 利用次数多,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亦多。据报道,紫花苜蓿每亩每年吸收的养分,氮为13.3 千克,磷4. 3千克,钾16. 7千克。氮和磷比小麦多1?2倍,钾多3倍。用作播种紫花苜蓿 的土地,要于上年前作收获后,即进行浅耕灭茬,再深翻,冬春季节作好耙耱、镇压蓄水保墒 工作。水浇地要灌足冬水,播种前,再行浅耕或耙耘整地,结合深翻或播种前浅耕,每亩施有 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 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 或磷二氨4?6千克。紫花苜蓿传统的种植地区在西北、东北等地,缺陷是土地情况比较贫 瘠,管理比较松散,极端低温天气时间较长,不利于苜蓿生长,故造成年产量少,另外传统种 植地区多属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不利于丰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局限,从而提供一种利于紫花苜蓿丰产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步骤如下: A、 翻土 :第一次翻土在深秋,顺带把杂草等除掉,经过冬天的霜冻,促进土地营养,改良 土壤;第二次翻土在初春,主要起平整作用,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适合播种; B、 选种:根据本地区的经纬度(东经120.86度,北纬32.01度)、气候特点(属亚热 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2100- 22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 110 -117千卡/厘米2 ;年平均气温14. 6 -15. 1度,降水量1000-1060毫米;光、热、水资 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全市气温全年稳定在0度以上的期间日数为330-345天;地 下水位1米左右,土壤PH值6. 5-6. 8之间,通过反复试验确定适合的秋眠级种子; C、 施基肥:所述基肥为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为利用自养的牛羊马的粪便经过 发酵后制成生物有机肥; D、 播种:视土壤墒情和地质而定,每亩种3kg左右种子,播5 cm深,每行间距在 10-20cm,一方面给苜蓿生长保留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控制过大的间距,有效控制杂草产 生,继而提商广量; E、 田间管理,适时进行排水、回土、补充基肥等工作。 优选的是,选种地为东经120. 86度,北纬32. 01度,年平均气温15°C,全年日照 21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千卡/厘米2,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PH值6. 7。 优选的是,第一次翻土施基肥使土壤PH值达到7,第二次施基肥使土壤PH值达到 6. 7。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亩产高:传统的苜蓿种植地多在西北、东北等 地,每年收获2-4次,亩产约500-600公斤(干草);以我们的培育方法种出的苜蓿草每年可 收获4-5次,干草亩产量在1. 2-1. 6吨(为传统苜蓿草产地的2-3倍),而通过青贮方法的 牧草亩产为3. 6-4. 8吨(干草的3倍)。2、草质好:研究证明,适宜苜蓿草种植的土壤温度 为10-20度,且要求土壤中有足够水分,土壤酥松透气,本地区的气温、土壤、降水等均给牧 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此外,通过生物有机肥,进一步改善了土壤条 件,为苜蓿草生长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再辅以有效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极端天气对苜 蓿草生长的影响,保证了苜蓿草的营养,故收获后的苜蓿草比传统地区苜蓿草的适口性更 好,更易于消化。3、安全无公害,以此种方法培育出的苜蓿草,从播种到收获均无任何有害 物任何添加,生物有机肥经自有马牛羊粪便发酵而成,保障了草质的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 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步骤如下:翻土 :第一次翻土在深秋,顺带 把杂草等除掉,经过冬天的霜冻,促进土地营养,改良土壤;第二次翻土在初春,主要起平 整作用,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适合播种;选种:根据本地区的经纬度(东经120. 86度,北 纬32. 01度)、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 2100- 22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 -117千卡/厘米2 ;年平均气温14. 6 -15. 1度,降水 量1000-1060毫米;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产;全市气温全年稳定在0度以 上的期间日数为330- 345天;地下水位1米左右,土壤PH值6. 5-6. 8之间,确定该种子属 于适合的秋眠级种子;施基肥:所述基肥为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为利用自养的牛 羊马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制成生物有机肥;播种:视土壤墒情和地质而定,每亩种3kg左右种 子,播5cm深,每行间距在10-20cm,一方面给苜蓿生长保留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控制过大 的间距,有效控制杂草产生,继而提高产量;加强田间管理,适时进行排水、回土、补充基肥 等工作。选种地为东经120. 86度,北纬32. 01度,年平均气温15°C,全年日照2100小时, 年总辐射量为110千卡/厘米2,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PH值6.7。第一次翻土施基肥使 土壤PH值达到7,第二次施基肥使土壤PH值达到6. 7。 实施例1 :选种地为东经120. 86度,北纬32. 01度,年平均气温15°C,全年日照 21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千卡/厘米2,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PH值6. 7,每亩种3kg 左右种子,播5cm深,每行间距在10cm。 实施例2 :选种地为东经120. 86度,北纬32. 01度,年平均气温15°C,全年日照 21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千卡/厘米2,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PH值6. 7,每亩种3kg 左右种子,播5cm深,每行间距在15cm。 实施例3 :选种地为东经120. 86度,北纬32. 01度,年平均气温15°C,全年日照 21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千卡/厘米2,降水量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花苜蓿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翻土:第一次翻土在深秋,顺带把杂草等除掉,经过冬天的霜冻,促进土地营养,改良土壤;第二次翻土在初春,主要起平整作用,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适合播种;B、选种:根据本地区的经纬度(东经120.86度,北纬 32.01度 )、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2100—220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10—117千卡/厘米2 ;年平均气温14.6—15.1度,降水量1000—1060毫米;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产;全市气温全年稳定在0度以上的期间日数为330—345天;地下水位1米左右,土壤PH值6.5‑6.8之间,通过反复试验确定适合的秋眠级种子;C、施基肥:所述基肥为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为利用自养的牛羊马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制成生物有机肥;D、播种:视土壤墒情和地质而定,每亩种3kg左右种子,播5cm深,每行间距在10‑20cm,一方面给苜蓿生长保留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控制过大的间距,有效控制杂草产生,继而提高产量;E、田间管理,适时进行排水、回土、补充基肥等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天马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