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6995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雨季时,在所述流动沙丘上开沟,所述沟的深度达到湿沙层;将所述燕麦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所述湿沙层;在所述燕麦的种子上覆盖沙;所述燕麦成长后形成燕麦活沙障。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活沙障可起到固沙作用,且环保节省,方法简单,成活率高,保存期限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高寒地区防风固沙
,尤其涉及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
技术介绍
高寒地区的沙漠化防治是一项紧迫且艰巨的任务,50年代以来青海高原的沙漠化现象得到了重视,60年代开始在共和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沙漠化防治工作。随着治沙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沙措施开始形成并且在青海高原逐步推广应用。 高寒地区常用的治沙措施是机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机械措施主要是设置麦草方格沙障和粘土沙障,生物措施是直播造林、实生苗造林和扦插造林。 麦草方格沙障在防沙治沙中的运用已经很成熟,包兰铁路、塔里木石油公路的防护体系已成为治沙的典范,但是在高寒沙区,麦草不易获得,远运成本较高,且风大保存也较困难,所以就地取材,采用丘间地的粘土在流动沙丘上设置沙障,这一技术在共和盆地运用较多。但在有些区域,丘间地仍以风沙土为主,粘土沙障的运用也受到了限制。 因此,对高寒沙区沙漠化土地的治理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不易退化的保护措施来抵抗强劲风力对沙丘的侵蚀,是进行高寒沙区沙漠化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施工快捷、简单易行,活沙障起到固沙作用,可取得替代以往设置麦草方格沙障的效果,且环保节省。 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雨季时,在所述流动沙丘上开沟,所述沟的深度达到湿沙层; B、将所述燕麦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所述湿沙层; C、在所述燕麦的种子上覆盖沙; D、所述燕麦成长后形成燕麦活沙障。 步骤D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燕麦I周发芽出土,0.5个月高生长5到8厘米,I个月高生长10到15厘米,最高达20到40厘米,根深大于10厘米,维持2到3年。 所述燕麦位于所述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和/或丘顶。 所述燕麦以行列式和/或方格状种植。 所述燕麦以2米X2米间距播种,播种量为5公斤/亩。 所述燕麦种植方向与主风向垂直和/或平行。 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燕麦内行式加播固沙植物种。 [0021 ] 所述固沙植物包括柠条和/或沙蒿。 所述沟的深度为4到5厘米。 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产生了以下技术效果: 1、燕麦是常见的农作物品种,生态幅宽,种源丰富易取,如果2米X2米间距播种,播种量5公斤/亩,成本相当于麦草方格沙障的1/10,节约了经济成本。 2、燕麦较其它灌木草本生长迅速,I个月高生长10到15厘米,最高可达20到40厘米,根深大于10厘米。 3、流动沙丘水分较好,燕麦成活率在90%以上,一旦其成活,就很容易保存下来,同时起到生物活沙障的防护效能,可维持2到3年。 4、燕麦与其他固沙植物种的合理搭配使用,确保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增加了沙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5、燕麦活沙障成本低,设置方法简单,成活率高,保存期限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流动沙丘燕麦活沙障设置的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流动沙丘燕麦活沙障设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流动沙丘燕麦活沙障设置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一般在6月中旬,雨季时,在流动沙丘上抢墒播种,用人工特制开沟器开沟,沟的深度为4到5厘米。 步骤102、将燕麦种子均匀地撒播在湿沙层上。 步骤103、一边播种一边覆盖沙。 步骤104、燕麦I周发芽出土,半个月高生长5到8厘米,就可起到沙障的作用。I个月高生长10到15厘米,最高达20到40厘米,根深大于10厘米,比设置麦草沙障牢固结实,维持2到3年。 成活后变成生物燕麦活沙障,根部具有固定流沙的作用,上部能阻挡低层风沙流的入侵,且其具有长期保存性。 为了增加燕麦苗木的成活率与治沙效果,燕麦以行列式和/或方格状活沙障种植在沙丘的迎风坡和/或丘顶,种植方向与主风向垂直和/或平行,燕麦以2米X2米间距播种,播种量为5公斤/亩,形成行列式和/或方格状活沙障。栽植中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从而保证种子的成活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燕麦播种技术可在高寒沙区的流动沙丘迎风坡和丘顶实施,在种植的燕麦活沙障内还可行式加播固沙植物种,包括柠条和/或沙蒿。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流动沙丘燕麦活沙障设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有外围活沙障的保护,沙障内部苗木可以免受风沙流的危害。燕麦与其它固沙植物种的合理搭配使用,在沙障内配合种植灌木、草本,不仅确保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合理利用,而且增加了沙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活沙障可起到固沙作用,且环保节省,方法简单,成活率高,保存期限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雨季时,在所述流动沙丘上开沟,所述沟的深度达到湿沙层;B、将所述燕麦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所述湿沙层;C、在所述燕麦的种子上覆盖沙;D、所述燕麦成长后形成燕麦活沙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雨季时,在所述流动沙丘上开沟,所述沟的深度达到湿沙层; B、将所述燕麦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所述湿沙层; C、在所述燕麦的种子上覆盖沙; D、所述燕麦成长后形成燕麦活沙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燕麦I周发芽出土,0.5个月高生长5到8厘米,I个月高生长10到15厘米,最高达20到40厘米,根深大于10厘米,维持2到3年。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流动沙丘设置燕麦活沙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燕麦位于所述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和/或丘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山王学全田丽慧张宏巍鲁瑞洁高尚玉吴汪洋张佩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