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7631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准确有效的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通过进行变形模量测试判断围岩的损伤程度,建立损伤区分区界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垂直已开挖洞室布置测试孔,取出测试孔内岩芯,并记录该岩芯对应的测试孔深度;采用变形模量测试仪器对岩芯进行测试,并对变形模量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制表,横轴为距洞室洞壁的距离,纵轴为变形模量,测试结果与原岩变形模量进行比较,表格中低于原岩变形模量的为损伤区,其中低于原岩变形模量平缓段为内损伤区,上升段即为外损伤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地下工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地下工程埋深的增加,地应力与围岩强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围岩不可避免地遭受损伤,形成开挖损失区。损伤区的存在将使得围岩的内部组织结构、基本力学行为和工程响应都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工程的稳定性控制和支护难度大大增加。 损伤不同于破裂,破裂是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破裂面,损伤则一般很难被肉眼所观察到,但是会引起围岩力学和水力学特性出现的一些永久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定量测试,如钻爆法开挖以后的残余爆破孔半孔率、可见裂纹形态和数量的描述、可见破坏形态、模量变化、波速变化、地下水渗透性变化、透气性变化、声发射测试等。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损伤区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区,即内损伤区和外损伤区,前者紧邻开挖面,其特点是围岩性质的变化可以被观察或测试。外损伤区位于相对较深的部位,一般被定义为岩体特性渐变到原岩状态的过渡地段,这些变化主要是应力变化的结果。损伤区分区特性直接影响到围岩的承载能力和后续的支护设计,但目前对于这种现象还没有被深入地研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合适的技术能够将损伤区的分区界限测试出来。 围岩损伤区的存在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垂直已开挖洞室(1)布置测试孔(2),取出测试孔(2)内岩芯,并记录该岩芯对应的测试孔深度;采用变形模量测试仪器对岩芯进行测试,并对变形模量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制表,横轴为距洞室洞壁的距离,纵轴为变形模量,测试结果与原岩变形模量进行比较,表格中低于原岩变形模量的为损伤区,其中低于原岩变形模量平缓段为内损伤区,上升段即为外损伤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垂直已开挖洞室(I)布置测试孔(2),取出测试孔(2)内岩芯,并记录该岩芯对应的测试孔深度;采用变形模量测试仪器对岩芯进行测试,并对变形模量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制表,横轴为距洞室洞壁的距离,纵轴为变形模量,测试结果与原岩变形模量进行比较,表格中低于原岩变形模量的为损伤区,其中低于原岩变形模量平缓段为内损伤区,上升段即为外损伤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岩损伤区分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孔(2)长度超过洞室(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张春生吴旭敏倪绍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