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护面罩和呼吸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144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件、护面罩以及呼吸面罩,其中连接件包括能拆卸地连接在护面罩的壳体上的第一子连接件和以插入第一子连接件中的方式与第一子连接件连接的第二子连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件、护面罩和呼吸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件、护面罩和呼吸面罩,尤其涉及用于在喷漆过程中专用于保护工人健康的全面式呼吸面罩。
技术介绍
在通过所谓的涂料喷枪进行操作的喷漆过程中,其中该喷枪由压缩空气操作并且使用了溶剂来清洗,不可避免会发生所谓的“过度喷漆”。由于该原因,对于操作工而言,有必要保护自己不受这样的事故影响。全面式呼吸面罩能很好地专门使用于这样的情况中,并提供最大的健康保护,该呼吸面罩可优选地安装在整个头部上并特别是在操作工的面部区域的前面。此外,有必要使得呼吸面罩满足各种测试要求,其中重量为20克的铁球从一米高的地方落至呼吸面罩而不会伤害佩戴者的头部。因此,通常使用了一个坚硬的壳体作为一个头盔部分,该壳体能够至少覆盖住操作工的前额。此外,呼吸面罩的护面罩还能确保向操作工提供良好的视野。护面罩通常旋转地连接至壳体的上部部分。通过软管或者类似物从外部来源将清洁的空气引导至呼吸面罩中。一般而言,软管向上延伸至护面罩的下部部分,并在使用呼吸面罩时位于操作工的鼻部。例如,SATA公司的“Vis1n2000”为如上所述的有利的产品。 在如今,呼吸面罩的使用者对于健康保护和用户友好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此夕卜,在另一方面,制造商和提供商希望能够简单地制造和安装呼吸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本技术是为了根据需要对全面式呼吸面罩进行改进。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通过这样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护面罩的连接件来实现,其中,连接件包括能拆卸地连接在护面罩的壳体上的第一子连接件和以插入第一子连接件中的方式与第一子连接件连接的第二子连接件。连接件可优选设计为膨胀螺栓,在将第一子连接件插入并设置在壳体中后,使用第二子连接件插入第一子连接件,使得第二子连接件从第一子连接件的内部向外挤压第一子连接件,从而第一子连接件能够更牢固的固定在壳体上。 用于护面罩薄膜的连接件未像往常一样注射模制到护面罩部分上,而是优选以单独的组件的形式存在。优选每一个连接件由连接件本身和弹簧销组成。连接件具有带有凹陷的前部,其保持护面罩薄膜,和具有保持臂的后部,连接件通过其固定至护面罩部分。连接件还具有中心通道。护面罩部分包括孔,连接件的后部插入孔内。然后,借助钳子将弹簧销按压入连接件的通道内,连接件的保持臂因此被迫向外移动,并利用强制接合或通过摩擦将连接件固定至护面罩部分。 根据本技术提出,第一子连接件包括中心通道,第二子连接件插入中心通道中。该中心通道用于将第二子连接件插入并设置在第一子连接件内部。 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子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段、第二连接部段和第三连接部段,其中,壳体限定出包围穿戴者面部的内部区域,在连接件安装在壳体上时,第一连接部段和第二连接部段位于壳体的背离内部区域的外侧,第三连接部段位于内部区域内。在第一子连接件设置在壳体上时,第一连接部段的自由端是背离内部区域指向的,而第三连接部段是朝向内部区域指向的。 优选的是,第一连接部段和第二连接部段的表面限定出容纳用于护面罩的透光件的部分区域的容纳空间。透光件的一部分可穿过第一连接部段而到达该容纳空间,由此被设置在连接件上。 优选的,在第一连接件安装在壳体上时,第三连接部段从第二连接部段延伸穿过壳体并与壳体的位于内部区域中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段并不会与透光件直接接触,而是用于使得第一子连接件能够连接固定在壳体上,并便于随后将第二子连接件插入第一子连接件中。 根据本技术进一步提出,第三连接部段包括多个支臂,在第一连接件安装在壳体上时,多个支臂分别与壳体接合。在第一子连接件穿过壳体后,第一子连接件以支臂连接在壳体表面上的方式支撑在壳体中。 优选的是,第一连接部段设计为具有球形形状,第二连接部段是从第一连接部段径向延伸出的环形凸缘。球形的第一连接部段具有逐渐增大并进而逐渐减小的横截面,该设计便于设置在透光件上的通孔穿过第一连接部段而并不会因为通孔变形而使得透光件容易被撕裂。 优选的是,第二子连接件设计为具有圆柱形形状。圆柱形状的第二子连接件能够与在第一子连接件中优选设计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中心通道形状配合。由此,第二子连接件在插入第一子连接件中时,由第二子连接件施加在中心通道的内壁上的压力是均匀的。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通过这样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护面罩来实现,其中,护面罩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连接件,其中,护面罩的透光件借助连接件以能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护面罩的壳体上,其中连接件延伸穿过壳体和透光件并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护面罩设计为使得借助单独的连接件将设计为护面罩薄膜的透光件连接至护面罩上。由此,穿戴者可根据透光件的使用情况随时将透光件从壳体上拆离,并更换透光件。 优选的,透光件设置在壳体的背离内部区域的外表面上,其中壳体限定出包围穿戴者面部的内部区域。当透光件设置在壳体外表面时,穿戴者可以实现例如在穿戴护面罩的情况下更方便从壳体上拆离透光件。 优选的,在所透光件上开设有能由连接件穿过的第一通孔,并在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由此,单个连接件能够同时穿过透光件和壳体。 优选的,透光件设计为设置在护面罩表面上的薄膜。护面罩薄膜可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会影响穿戴者的视野。护面罩薄膜还可有效地防静电、防溶剂侵蚀以及防止眩光。此外,该薄膜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便于使用者根据薄膜的使用情况而随时更换该护面罩薄膜。 优选的,透光件设计为具有多个半径。护面罩薄膜不具有常见的矩形外形,而是具有多种半径。因此,穿戴者可获得很大的视野。 优选的,透光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角部区域并朝外突出延伸的突片。优选地,护面罩薄膜适合护面罩部分的外形。优选地,其具有一个突片(两个突片更好)。借助于突片,很容易抓紧薄膜,并因此可很容易将薄膜与护面罩部分分离。薄膜与护面罩部分之间的连接通过护面罩部分上的连接元件提供,连接元件接合在护面罩薄膜上相应的孔内。这允许当护面罩薄膜变脏时,对其进行更换。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通过这样一种呼吸面罩来实现,该呼吸面罩包括头盔,其中,该呼吸面罩还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护面罩,其中该护面罩以能枢转的方式连接在头盔上。由此,该呼吸面罩的护面罩上设置有可随时更换的护面罩薄膜和可拆卸并更换的连接件。在例如薄膜被喷漆或其他污染物污染而影响穿戴者的视野时,穿戴者可随时更换新的护面罩薄膜,并可容易地将该薄膜安装在护面罩上。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这些附图图解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不。图中不出: 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护面罩薄膜的护面罩; 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设置在护面罩的壳体上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护面罩薄膜的护面罩100。根据本技术的护面罩100以能相对于头盔枢转的方式连接在头盔上。根据本技术的透光件2设计为护面罩薄膜,该护面罩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会影响穿戴者从护面罩100内向外看的视野。该护面罩薄膜具有多个设计为具有弧形轮廓的角部区域。这些角部区域的弧形轮廓能够与护面罩100的壳体I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护面罩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能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护面罩(100)的壳体(1)上的第一子连接件(31)和以插入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1)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1)连接的第二子连接件(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护面罩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能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护面罩(100)的壳体(I)上的第一子连接件(31)和以插入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1)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1)连接的第二子连接件(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1)包括中心通道(P),所述第二子连接件(32)插入所述中心通道(P)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件(31)包括第一连接部段(311)、第二连接部段(312)和第三连接部段(313),其中,所述壳体(I)限定出包围穿戴者面部的内部区域,在所述连接件(3)安装在所述壳体(I)上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段(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段(312)位于所述壳体(I)的背离所述内部区域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接部段(313)位于所述内部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段(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段(312)的表面限定出容纳用于所述护面罩(100)的透光件(2)的部分区域的容纳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安装在所述壳体(I)上时,所述第三连接部段(313)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段(312)延伸穿过所述壳体(I)并与所述壳体(I)的位于所述内部区域中的表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段(313)包括多个支臂(10),在所述第一连接件(3)安装在所述壳体(I)上时,所述多个支臂(10)分别与所述壳体⑴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布罗泽拉尔夫·格伦
申请(专利权)人:萨塔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