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夏菊专利>正文

摆动式炒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449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4 02:51
一种摆动式炒茶机,包括支撑腿,支撑腿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方设有炒锅,炒锅内设有加热系统,炒锅的底面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传动连接有电机,支撑架中间开设有穿口,穿口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套筒,两个套筒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每个套筒内都铰接有连杆,连杆为“L”形状,两个连杆对称设置,连杆的水平部分插接在套筒内,连杆的竖直部分与电机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炒锅连同电机整体设为可摆动的结构,在炒锅转动的过程中,炒锅的倾斜角度在不断变化,炒锅内的茶叶不但不停的翻转,还会在整个炒锅的锅底上运动,扩大了茶叶的平铺面积,不会聚积在一起,因此无论是炒制的速度还是效果,都有所提升,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动式炒茶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炒茶机,尤其涉及一种摆动式炒茶机。
技术介绍
在茶叶制作过程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炒制,为了使茶叶受热均匀,常常要对茶叶进行翻动,然而,目前的炒茶机多数是转动的炒锅结构,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很容易聚积在起,影响炒茶速度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摆动式炒茶机。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摆动式炒茶机,包括支撑腿,支撑腿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方设有炒锅,炒锅内设有加热系统,炒锅的底面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传动连接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中间开设有穿口,穿口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套筒,两个套筒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每个套筒内都铰接有连杆,连杆为“L”形状,两个连杆对称设置,连杆的水平部分插接在套筒内,连杆的竖直部分与电机固定相连。 本技术将炒锅连同电机整体设为可摆动的结构,在炒锅转动的过程中,炒锅的倾斜角度在不断变化,炒锅内的茶叶不但不停的翻转,还会在整个炒锅的锅底上运动,扩大了茶叶的平铺面积,不会聚积在一起,因此无论是炒制的速度还是效果,都有所提升,因此本技术的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炒锅;2、转轮;3、套筒;4、连杆;5、穿口 ;6、传动轴;7、电机;8、支撑架;9、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摆动式炒茶机,包括支撑腿9,支撑腿9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方设有炒锅1,炒锅I内设有加热系统,炒锅I的底面边缘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轮2,炒锅I的底面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轴6,传动轴6传动连接有电机7,支撑架8中间开设有穿口 5,穿口 5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套筒3,两个套筒3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每个套筒3内都铰接有连杆4,连杆4为“L”形状,两个连杆4对称设置,连杆4的水平部分插接在套筒3内,连杆4的竖直部分与电机7固定相连。在本技术中,电机7位于底部,使用摆动机构的重心下移,像钟摆一样,能够增大摆动力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动式炒茶机,包括支撑腿(9),支撑腿(9)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方设有炒锅(1),炒锅(1)内设有加热系统,炒锅(1)的底面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轴(6),传动轴(6)传动连接有电机(7),其特征在于,支撑架(8)中间开设有穿口(5),穿口(5)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套筒(3),两个套筒(3)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每个套筒(3)内都铰接有连杆(4),连杆(4)为“L”形状,两个连杆(4)对称设置,连杆(4)的水平部分插接在套筒(3)内,连杆(4)的竖直部分与电机(7)固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动式炒茶机,包括支撑腿(9),支撑腿(9)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方设有炒锅(1),炒锅(I)内设有加热系统,炒锅(I)的底面中心传动连接有传动轴(6 ),传动轴(6 )传动连接有电机(7 ),其特征在于,支撑架(8 )中间开设有穿口( 5 ),穿口(5)边缘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套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夏菊
申请(专利权)人:林夏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