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987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隔板,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和压缩机腔;换热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内,换热器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换热段与第三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且第二夹角β大于90度,第三换热段位于隔板所在一侧。由于换热器具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因而在换热腔空间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和整体能效。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隔板,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和压缩机腔;换热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内,换热器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换热段与第三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且第二夹角β大于90度,第三换热段位于隔板所在一侧。由于换热器具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因而在换热腔空间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和整体能效。同时,本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专利说明】空调室外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系统,特别是侧出风空调室外机大多数是采用L形换热器与轴 流风机组合的结构。其中,轴流风叶位于L形换热器的前侧,采用吸风式设计,隔板将换热 腔与压缩机腔隔开。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L形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有限,因而导致空调室外机存在换热效 率低、整体能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换热效率 低、整体能效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隔板,隔 板设置在外壳内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和压缩机腔;换热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 内,换热器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 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换热段与第三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且第二夹角β大 于90度,第三换热段位于隔板所在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换热器的横截面中第一换热段的长度大于第三换热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外壳的用于围成压缩机腔的部分具有连续设置的后板、第一侧板和前 板,隔板与后板、第一侧板和前板围成压缩机腔,隔板相对于后板倾斜设置,且在压缩机腔 内隔板与后板之间呈钝角;隔板相对于垂直于后板的垂直面呈第三夹角Υ ;换热器的第二 换热段位于换热腔的第一侧,第一侧处于后板的延伸方向上,换热器的第三换热段和隔板 之间形成换热增强区域。 进一步地,第一夹角α为90度至100度。 进一步地,第二夹角β为97度至110度。 进一步地,第三夹角Υ为5度至14度。 进一步地,第二夹角β与第三夹角Υ之间应满足:(β + Υ-90) = 度。 进一步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冷凝管,冷凝管与换热器的第三换热段连接,隔板包 括:第一隔板段;第二隔板段,第一隔板段与第二隔板段之间形成用于供冷凝管穿过的避 让开口。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边板,边板设置在第三换热段的远离第二换热段的一端, 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冷凝管,冷凝管与换热器的第三换热段连接,隔板包括:第一隔板段;第 二隔板段,第一隔板段和第二隔板段分别与换热器的边板连接。 本技术的隔板设置在外壳内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和压缩机腔,换 热器位于换热腔内,换热器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第一换 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换热段与第三换热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 且第二夹角β大于90度,第三换热段位于隔板所在的一侧。由于换热器具有连续设置的 第一换热段、第二换热段和第三换热段,因而在换热腔空间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 高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和整体能效。同时,本实用新 型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换热器的主视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〇、外壳;11、换热腔;11a、换热增强区域;12、压缩机腔;13、后板; 14、第一侧板;15、前板;16、第二侧板;20、隔板;21、第一隔板段;23、第二隔板段;30、换热 器;31、第一换热段;32、第二换热段;33、第三换热段;34、边板;40、冷凝管;50、轴流风叶; 60、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 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10、 隔板20和换热器30,隔板20设置在外壳10内将外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11和压 缩机腔12 ;换热器30位于换热腔11内,换热器30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31、第二换 热段32和第三换热段33,第一换热段31与第二换热段3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换热 段32与第三换热段3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且第二夹角β大于90度,第三换热段33位 于隔板20所在的一侧。由于换热器30具有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31、第二换热段32和第 三换热段33,因而在换热腔11空间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30的有效换热 面积,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和整体能效。同时,本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还 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1所示,外壳10的用于围成压缩机腔12的部分具有连续设置的后板13、第一 侧板14和前板15,隔板20与后板13、第一侧板14和前板15围成压缩机腔12,隔板20相 对于后板13倾斜设置,且在压缩机腔12内隔板20与后板13之间呈钝角;隔板20相对于 垂直于后板13的垂直面呈第三夹角Υ ;换热器30的第二换热段32位于换热腔11的第一 侦牝第一侧处于后板13的延伸方向上,换热器30的第三换热段33和隔板20之间形成换热 增强区域11a。由于换热器30的第三换热段33和隔板20之间形成换热增强区域11a,因 而增加了第三换热段33所在位置处的通风量,从而使得第三换热段33处具有较高的换热 效率,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能效。优选地,换热增强区域11a的横截面类似与三角形。 同时,本技术中的隔板20相对增大了换热腔11的空间、减小了压缩机腔12的空间,使 更多的空间用于换热器30换热,从而有效提高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 本技术中的在换热器30的横截面中第一换热段31的长度大于第三换热段33 的长度(请参考图1)。由于第一换热段31的长度大于第三换热段33的长度,因而在保证 有效换热面积足够地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减轻了换热器的质量。在该优 选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换热段33设置在隔板20所在的一侧,且隔板20上没有与外界直 接连通的通风孔,因而使得第三换热段33的靠近前板15的一端具有通风量小的特点,即使 该处的换热面积再大,也无法起到有效换热的效果,因而无需将第三换热段33的长度设置 过长。由于第一换热段31所在的第二侧板16上设置有通风孔,因而保证第一换热段31上 各处均处于通风量足够的情况下,从而将第一换热段31设置的足够长,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隔板(20),所述隔板(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将所述外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换热腔(11)和压缩机腔(12);换热器(30),所述换热器(30)位于所述换热腔(11)内,所述换热器(30)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换热段(31)、第二换热段(32)和第三换热段(33),所述第一换热段(31)与所述第二换热段(3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换热段(32)与所述第三换热段(3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且所述第二夹角β大于90度,所述第三换热段(33)位于所述隔板(20)所在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运宇宋培刚张龙洲李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