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939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包括横杆、拉杆、上护罩、下护罩和竖杆;横杆包括左横杆和右横杆;横杆通过多个固定架固定于设置窗户的墙壁上且可在固定架上转动。上护罩内设置有减速器、连接轴和轴承座,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下护罩内设置有电机、导柱、滑块和驱动杆;驱动杆固定于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由电机驱动旋转。导柱上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上行程开关,下挡板的上表面也设置有一个下行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具有可实现多个窗户的同步开关且开关角度相同、实现整个通风系统的集中管控、提高通风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包括横杆、拉杆、上护罩、下护罩和竖杆;横杆包括左横杆和右横杆;横杆通过多个固定架固定于设置窗户的墙壁上且可在固定架上转动。上护罩内设置有减速器、连接轴和轴承座,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下护罩内设置有电机、导柱、滑块和驱动杆;驱动杆固定于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由电机驱动旋转。导柱上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上行程开关,下挡板的上表面也设置有一个下行程开关。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具有可实现多个窗户的同步开关且开关角度相同、实现整个通风系统的集中管控、提高通风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优点。【专利说明】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智能通风系统开窗执行机构,不管是侧开还是上开都是采用一拖一的执行机构,这样在多窗户打开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制作成本比较高。而且,由于每个窗户采用不同的执行机构,每个窗户的执行机构存在步调不一致的现象,使得多个窗户存在不同时打开或者同时打开但是窗户开启角度不统一的问题。而且,开窗执行机构对窗户开启角度的控制设备也必须做在窗户上,安装调整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多个窗户打开时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横杆、拉杆、上护罩、下护罩和竖杆;所述横杆包括左横杆和右横杆;所述横杆通过多个固定架固定于设置窗户的墙壁上且可在所述固定架上转动,所述横杆通过一根拉杆连接一个窗户上的支座,当横杆转动时带动拉杆和窗户,从而实现窗户的打开和关闭;所述上护罩设置于所述左横杆和所述右横杆之间; 所述上护罩内设置有减速器、连接轴和轴承座,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护罩相连接并由位于所述下护罩内的电机带动旋转;所述第三连接轴的穿过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后,第三连接轴的上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均设置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并由所述减速器带动旋转;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与所述左横杆和所述右横杆相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左横杆和所述右横杆能由所述减速器带动转动; 所述下护罩内设置有电机、导柱、滑块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为丝杆段;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螺孔和光孔;所述驱动杆的丝杆段插入所述滑块的螺孔内,所述导柱插入于所述滑块的光孔内;所述驱动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竖杆相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上端伸出于所述下护罩且竖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轴相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驱动杆和竖杆驱动所述第三连接轴转动。 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左横杆和所述右横杆均是由多根直杆构成,所述多根直杆的每两个相邻的直杆之间通过销钉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导柱上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上行程开关,所述下挡板的上表面也设置有一个下行程开关。 所述竖杆的外周上还套设有一个防雨罩。 所述拉杆包括细杆和套管;所述细杆插入所述套管中;所述套管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两个螺母;所述螺母的位置可在所述套管的外周面上沿着所述套管的轴向调整;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沿着所述套管的轴向延伸的长槽;所述细杆的插入所述套管内的一端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的端部卡在所述长槽内。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在开窗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竖杆转动,竖杆依次驱动第三连接轴、减速器、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横杆、竖杆等,竖杆带动位于其下端的支座和窗户转动,从而实现窗户的开启。关窗时,电机反转,同开窗的过程相似,由竖杆带动窗户回转,即可实现关窗动作。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通过一个电机可控制多个窗户的开关,从而可实现多个窗户的同步开关且开关角度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每个窗户的执行机构存在步调不一致的现象、使得多个窗户存在不同时打开或者同时打开但是窗户开启角度不统一的问题。 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由一个电动机可以带动多个窗户同步开启和关闭。减少成本,并通过组合式拉杆调节空行程,解决多个窗户开启和关闭时角度差异问题。行程开关移至下护罩内,安装、维护方便,减少售后维护成本。 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具有可实现多个窗户的同步开关且开关角度相同、实现整个通风系统的集中管控、提高通风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等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的下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 A-A)。 图4为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的上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附图5中标号:1拉杆,101细杆,102套管,103螺母,104销轴,105长槽,2上护罩,3竖杆,4左横杆,5右横杆,6固定架,7窗户,8墙壁,9下护罩,10支座,11减速器,12轴承座,13第一连接轴,14第二连接轴,15第三连接轴,16电机,17导柱,18滑块,19驱动杆,1901丝杆段,20防雨罩,21第一杆件。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技术的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包括横杆、拉杆1、上护罩2、下护罩9和竖杆3 ;所述横杆包括左横杆4和右横杆5 ;所述横杆通过多个固定架6固定于设置窗户7的墙壁8上且可在所述固定架6上转动,所述横杆通过一根拉杆I连接一个窗户7上的支座10,当横杆转动时带动拉杆I和窗户7,从而实现窗户7的打开和关闭;所述上护罩2设置于所述左横杆4和所述右横杆5之间; 所述上护罩2内设置有减速器11、连接轴和轴承座12,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轴13、第二连接轴14和第三连接轴15 ;第三连接轴15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护罩9相连接并由位于所述下护罩9内的电机16带动旋转;所述第三连接轴15的穿过所述轴承座12内的轴承后,第三连接轴15的上端与所述减速器11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均设置于所述减速器11的输出轴上,并由所述减速器11带动旋转;所述第一连接轴13和所述第二连接轴14分别与所述左横杆4和所述右横杆5相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左横杆4和所述右横杆5能由所述减速器11带动转动; 所述下护罩9内设置有电机16、导柱17、滑块18和驱动杆19 ;所述驱动杆19固定于所述电机16的输出端上并由所述电机16驱动旋转;所述驱动杆19的下端为丝杆段1901 ;所述滑块18上开设有螺孔和光孔;所述驱动杆19的丝杆段1901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横杆、拉杆(1)、上护罩(2)、下护罩(9)和竖杆(3);所述横杆包括左横杆(4)和右横杆(5);所述横杆通过多个固定架(6)固定于设置窗户(7)的墙壁(8)上且可在所述固定架(6)上转动,所述横杆通过一根拉杆(1)连接一个窗户(7)上的支座(10),当横杆转动时带动拉杆(1)和窗户(7),从而实现窗户(7)的打开和关闭;所述上护罩(2)设置于所述左横杆(4)和所述右横杆(5)之间;所述上护罩(2)内设置有减速器(11)、连接轴和轴承座(12),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轴(13)、第二连接轴(14)和第三连接轴(15);第三连接轴(15)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护罩(9)相连接并由位于所述下护罩(9)内的电机(16)带动旋转;所述第三连接轴(15)的穿过所述轴承座(12)内的轴承后,第三连接轴(15)的上端与所述减速器(11)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3)和第二连接轴(14)均设置于所述减速器(11)的输出轴上,并由所述减速器(11)带动旋转;所述第一连接轴(13)和所述第二连接轴(14)分别与所述左横杆(4)和所述右横杆(5)相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左横杆(4)和所述右横杆(5)能由所述减速器(11)带动转动;所述下护罩(9)内设置有电机(16)、导柱(17)、滑块(18)和驱动杆(19);所述驱动杆(19)固定于所述电机(16)的输出端上并由所述电机(16)驱动旋转;所述驱动杆(19)的下端为丝杆段(1901);所述滑块(18)上开设有螺孔和光孔;所述驱动杆(19)的丝杆段(1901)插入所述滑块(18)的螺孔内,所述导柱(17)插入于所述滑块(18)的光孔内;所述驱动杆(19)的上端部与所述竖杆(3)相固定连接,所述竖杆(3)的上端伸出于所述下护罩(9)且竖杆(3)的顶端与所述第三连接轴(15)相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驱动杆(19)和竖杆(3)驱动所述第三连接轴(15)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君史琦张勇马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