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禹旭东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808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吸附装置,包括吸收塔单体;吸收塔单体内设有雾化装置,其上设有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第一出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雾化装置与吸收塔单体同轴心设置;雾化装置上设有通孔;第一进口管设在吸收塔单体的顶部;第二进口管设在吸收塔单体的上部,第一出口管设在吸收塔单体的下部或者是第二进口管设置在吸收塔单体的下部,第一出口管设置在吸收塔单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精馏的原理实现高效分离;洗气液切向进入塔体,最大限度地保证烟气的旋转状态;洗气液的喷入方式,保证洗气液与烟气的充分混合,提高分离效果,无二次污染;第一出口管的末端设置为斜口,大大减小出口气体中液体的夹带量,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吸附装置,包括吸收塔单体;吸收塔单体内设有雾化装置,其上设有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第一出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雾化装置与吸收塔单体同轴心设置;雾化装置上设有通孔;第一进口管设在吸收塔单体的顶部;第二进口管设在吸收塔单体的上部,第一出口管设在吸收塔单体的下部或者是第二进口管设置在吸收塔单体的下部,第一出口管设置在吸收塔单体的上部。本技术采用精馏的原理实现高效分离;洗气液切向进入塔体,最大限度地保证烟气的旋转状态;洗气液的喷入方式,保证洗气液与烟气的充分混合,提高分离效果,无二次污染;第一出口管的末端设置为斜口,大大减小出口气体中液体的夹带量,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专利说明】一种液体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离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液体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烟气中的污染物质比较复杂,其它分离出来是一般为混合物,一般无法直接使用,从而导致二次污染,要消除二次污染又需要高的投入。 现有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I)喷淋法,喷淋法的原理是喷嘴喷出的洗气水的颗粒在其惯性运动方向对污染物液粒(后简称油粒)进行碰撞,从而使油粒宏观运动轨迹与气相主流的运动方向不同或相反,同时增大了油粒相互碰撞长大的机率,这样油粒就从气相主流中分离出来了 ;喷淋法的洗气水一般为水,因为水便宜,但由于碰撞之后油粒的运动轨迹无法控制,导致其分离效率仍然偏低。另一个致命的缺点是产生了大量的污水,二次污染严重。 (2)吸收法,吸收法的原理是利用污染物溶于洗气液而其他成分不溶于洗气液,让烟气与洗气液充分混合,这样污染物就分离出来了 ;洗气液由于自身的挥发性及气液夹带等原因,损耗较大。因为烟气排放要求污染物含量很低,吸收塔为提高吸收效果,一般阻力大,这导致风机电耗大幅上升。另一个致命的缺点是产生了大量无法直接使用的溶液,二次污染严重。 (3)分级冷凝法,分级冷凝法的原理是降温后气液相平衡时污染物有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趋势,并且不同温度下产生的液相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不同,从而使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提纯;分级冷凝法对烟气净化的效果有限,很少单独使用。冷凝法产生的污染物液粒(后简称油粒)粒径过小,气液分离困难且运行成本高。分级冷凝法对液相污染物的分离程度低,仍会产生二次污染。 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对烟气分离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且运行成本低的分离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对烟气分离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且运行成本低的液体吸附塔,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体吸附装置,包括至少I个吸收塔单体; 所述吸收塔单体的内部设有雾化装置,其上设有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第一出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所述第二进口管、第一出口管以及第二出口管均与所述吸收塔单体的内部相通; 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上部,且所述雾化装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相重叠设置;所述雾化装置上设有至少2个用于喷出吸收液的通孔,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165° ; 所述第一进口管与所述雾化装置的内部相通,且所述第一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顶部; 所述第二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最底部; 所述第二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上部;所述第一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下部,其末端内壁的上部到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为0-5cm,其末端内壁的下部到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为0-20cm ; 或者是所述第二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下部;所述第一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上部,其末端内壁的上部到所述雾化装置的外壁的最小垂直距离为l-20cm,其末端内壁的下部到所述雾化装置的外壁的最小垂直距离为0.5-5cm。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吸收塔单体上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吸收塔单体顶部的第一进口管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进口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收塔本体的内部相通, 另一端连通文丘里管的一端。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90°或者90-135°。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垂直面上,所述第一出口管末端内壁的上部的投影与其末端内壁的下部的投影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出口管末端端面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上。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雾化装置为雾化器。 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的液体吸附装置包括至少I个吸收塔单体,洗气液通过第一进口管由塔单体的塔顶中心沿塔中轴线被送入雾化装置,这种结构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烟气的旋转状态,又能将雾化装置准确地伸到塔体内部的任何位置而保证最佳的液吸效果,还能方便检修;雾化装置上的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与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15-165°,实现洗气液被水平或斜向喷入烟气中,洗气液雾化后经高速喷射以及高速的旋转离心速度而快速通过烟气后被甩向塔体的内壁上,最大限度地保证洗气液与烟气的充分混合以及迅速分离,提高烟气分离效果,无二次污染;第一出口管的末端设置为斜口,大大减小出口气体中液体的夹带量,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烟气在吸收塔单体内有上部进下部出和下部进上部出两种方式,均能实现烟气旋转后直接流出,减少了气流阻力,同时也便于几个吸收塔单体相连,从上一级工序直接进入下一级工序,既减少了阻力又方便连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2)本技术中吸收塔单体上设有回流管,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回流管和回流泵的设计,采用精馏的原理,实现液体产品中有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充分回收,实用性广泛。 (3)本技术中第二进口管的另一端连通文丘里管的一端,采用烟气高速切向进入吸收塔单体的内部,进入后依靠吸收塔单体的内壁导流产生高速旋转,绝大部分烟气在靠近塔内壁处高速旋转,中轴处烟气流动很慢,并相对真空,提高烟气和洗气液的混合程度,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4)本技术中,在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上,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与吸收塔本体的中心轴线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90°或者90-135°,保证洗气液与烟气的充分混合以及迅速分离,提高烟气分离效果,无二次污染。 (5)本技术中,在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上,第一出口管末端内壁的上部的投影与其末端内壁的下部的投影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第一出口管的末端的斜口角度设计合理,方便生产以及进一步确保大大减小出口气体中液体的夹带量。 (6)本技术中第一出口管末端端面的中心点位于所述吸收塔单体的中心轴线上,结构设计合理,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7)本技术雾化装置采用雾化器,部件容易获得,洗气液被雾化的效果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1个吸收塔单体(1);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内部设有雾化装置(2),其上设有第一进口管(11)、第二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以及第二出口管(14),所述第二进口管(12)、第一出口管(13)以及第二出口管(14)均与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雾化装置(2)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上部,且所述雾化装置(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中心轴线(L1)相重叠设置;所述雾化装置(2)上设有至少2个用于喷出吸收液的通孔(21),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中心轴线(L1)所在的垂直面(P)上,所述通孔(21)的中心轴线的投影(L3’)与所述中心轴线(L1)之间的夹角(A)为15‑165°;所述第一进口管(11)与所述雾化装置(2)的内部相通,且所述第一进口管(11)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出口管(14)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最底部;所述第二进口管(12)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上部;所述第一出口管(13)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下部,其末端内壁的上部到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中心轴线(L1)的最小垂直距离(d1)为0‑5cm,其末端内壁的下部到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中心轴线(L1)的最小垂直距离(d2)为0‑20cm;或者是所述第二进口管(12)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下部;所述第一出口管(13)设置在所述吸收塔单体(1)的上部,其末端内壁的上部到所述雾化装置(2)的外壁的最小垂直距离(d1)为1‑20cm,其末端内壁的下部到所述雾化装置(2)的外壁的最小垂直距离(d2)为0.5‑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旭东何子芒
申请(专利权)人:禹旭东何子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