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包括一大工作面与一小工作面,所述大工作面与小工作面互相垂直,大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小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上设有第一拼接孔,第二连接边上设有第二拼接孔,所述第一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为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大直径,长形孔的宽度则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小直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内角模板的第二拼接孔结构变更为长形孔结构,使不同模板之间的拼接孔位预校准工作降低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模板拼装的灵活度、提高拼装的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包括一大工作面与一小工作面,所述大工作面与小工作面互相垂直,大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小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上设有第一拼接孔,第二连接边上设有第二拼接孔,所述第一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为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大直径,长形孔的宽度则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小直径相匹配。本技术将内角模板的第二拼接孔结构变更为长形孔结构,使不同模板之间的拼接孔位预校准工作降低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模板拼装的灵活度、提高拼装的效率。【专利说明】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特别涉及一种内角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复合材料建筑模板体系中,内角模板作为建造建筑物墙体内拐角的模板在施工时与其他模板配套使用。目前业内使用的内角模板与其它模板一样,均是用连接手柄通过不同模板之间的锁孔拼装组合的。 如图1所示,所述内角模板I’包括一大工作面11’与一小工作面12’,所述大工作面11’与小工作面12’互相垂直,大工作面11’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13’,小工作面12’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14’,第一连接边13’上设有第一拼接孔15’,第二连接边14’上设有第二拼接孔16’,所述第一拼接孔15’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11’,所述第二拼接孔16’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12’。第一拼接孔15’和第二拼接孔16’的形状一致。 再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手柄2的结构包括连接杆21、一固定锁头22、一限位柱体23以及一旋紧手柄24,所述固定锁头22和限位柱体2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21的两端,所述旋紧手柄24连接在限位柱体23的侧面并与连接杆21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拼接孔15’、第二拼接孔16’和固定锁头22均为非正圆形,第一拼接孔15’和第二拼接孔16’的最大直径与所述固定锁头22的最大直径相匹配,第一拼接孔15’和第二拼接孔16’的最小直径则与连接杆21的直径及固定锁头22的最小直径相匹配,使用时,将两模板的连接边的拼接孔对接之后,将固定锁头22的方向与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并插入拼接孔内,直到限位柱体23到达拼接孔的端部而限位时即可将旋紧手柄24旋转90度即可。 由于这种第一拼接孔15’和第二拼接孔16’的形状一致的设计结构对不同模板的拼接孔间距的尺寸有严格要求,且不同模板之间的匹配度低,同时现场施工时工人需对不同的模板之间的拼接孔进行孔位预校准,随着楼层的增高,拼装的高度增加,拼装难度增加并且拼装的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到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将内角模板的拼接孔结构变更为长形孔结构,这有利于提高模板拼装的灵活度、提高拼装的效率。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包括一大工作面与一小工作面,所述大工作面与小工作面互相垂直,大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小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上设有第一拼接孔,第二连接边上设有第二拼接孔,所述第一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孔为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大直径,长形孔的宽度则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小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截面为跑道形,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边,及两相向设置的半圆,且半圆的开口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长边。 进一步的,两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孔紧密相连。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内角模板的第二拼接孔结构变更为长形孔结构,使不同模板之间的拼接孔位预校准工作降低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模板拼装的灵活度、提闻拼装的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改进前的内角模板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内角模板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内角模板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内角模板拼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I,包括一大工作面11与一小工作面12,所述大工作面11与小工作面12互相垂直,大工作面11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13,小工作面12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14,第一连接边13上设有第一拼接孔15,第二连接边14上设有第二拼接孔16,所述第一拼接孔15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11,所述第二拼接孔16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12,所述第二拼接孔16为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手柄2的固定锁头22的最大直径,长形孔的宽度则与连接手柄2的固定锁头22的最小直径相匹配。 所述第二拼接孔16的截面为跑道形,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边161,及两相向设置的半圆162,且半圆162的开口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长边161。 两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拼接孔16紧密相连,使第二拼接孔16的面积分布比例增大,使第二拼接孔16的对准工作更加容易。 结合图2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拼接孔15的形状不变,仍与改进前的一致,因此其连接情况也不变,即将两模板的连接边的拼接孔精准对接之后,将固定锁头22的方向与拼接孔的方向对应插入,即固定锁头22的最大直径与拼接孔的的最大直径对应一致时插入,直到限位柱体23到达拼接孔的端部而限位时即可将旋紧手柄24旋转90度即可。 至于第二接拼接孔16,由于改为长形孔,对准时,只要两第二拼接孔16重合的位置足够固定锁头22通过即可,或者其它模板3的拼接孔31 (形状和结与第一拼接孔15 —致)与本技术内角模板I的第二拼接孔16重合的位置足够固定锁头22通过即可。其余操作与上述相同。 综上所述,本技术将内角模板的第二拼接孔结构变更为长形孔结构,使不同模板之间的拼接孔位预校准工作降低的难度,有利于提高模板拼装的灵活度、提高拼装的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包括一大工作面与一小工作面,所述大工作面与小工作面互相垂直,大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小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上设有第一拼接孔,第二连接边上设有第二拼接孔,所述第一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孔为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大直径,长形孔的宽度则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小直径相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截面为跑道形,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长边,及两相向设置的半圆,且半圆的开口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拼装的内角模板,包括一大工作面与一小工作面,所述大工作面与小工作面互相垂直,大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边,小工作面的背面上设有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上设有第一拼接孔,第二连接边上设有第二拼接孔,所述第一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大工作面,所述第二拼接孔的方向对应平行于所述小工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拼接孔为长形孔,且长形孔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大直径,长形孔的宽度则与连接手柄的固定锁头的最小直径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刚,黄兆年,蔡秋红,陈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