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包括箱体、箱盖、冷源盒和传冷管,箱盖盖在箱体上,箱体内的两端各设一个冷源盒,冷源盒通过箱体的限位结构可插装地设置在箱体内,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传冷管,传冷管呈环形,围绕于箱体侧面,传冷管在箱体两端与冷源盒直接贴合。箱体内设置RFID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源盒的冷量通过高效传冷管传递,迅速的分布到冷链箱内部,使冷链箱内的食品或其它物品的温度均匀地降至冷藏或冷冻温度,并在整个冷链配送过程中使整个冷藏箱内部保持均温状态。通过RFID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冷链箱中的温度实时传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包括箱体、箱盖、冷源盒和传冷管,箱盖盖在箱体上,箱体内的两端各设一个冷源盒,冷源盒通过箱体的限位结构可插装地设置在箱体内,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传冷管,传冷管呈环形,围绕于箱体侧面,传冷管在箱体两端与冷源盒直接贴合。箱体内设置RFID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源盒的冷量通过高效传冷管传递,迅速的分布到冷链箱内部,使冷链箱内的食品或其它物品的温度均匀地降至冷藏或冷冻温度,并在整个冷链配送过程中使整个冷藏箱内部保持均温状态。通过RFID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冷链箱中的温度实时传出。【专利说明】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
技术介绍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通常使用的冷链箱将需冷藏的食品或其它物品放置于冷链箱底部,将冷源放置于冷链箱上部,主要依靠冷链箱内部的空气对流进行温度交换达到冷链箱保冷的目的,这种方式热交换效率低,并且由于冷热空气的比重不同导致冷链箱内部温度不均匀,无法满足人们对冷链箱的速冷、均温要求。同时,在冷链配送过程中,对于冷链箱内的温度缺乏实时监控的手段,往往造成冷链箱内的物品超过了要求的控温条件,而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规冷链箱冷藏食品或其它物品时热交换效率低,冷藏速度慢,箱体内部温度不均匀;其次,无法对冷链箱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包括箱体、箱盖、冷源盒和传冷管,箱盖盖在箱体上,箱体内的两端各设一个冷源盒,冷源盒通过箱体的限位结构可插装地设置在箱体内,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传冷管,传冷管呈环形,围绕于箱体侧面,传冷管在箱体两端与冷源盒直接贴合。 进一步限定,箱体包括箱体外壳、箱体真空绝热层、箱体减震层和箱体内胆,箱体真空绝热层设置在箱体外壳和箱体减震层之间,箱体内胆设置在箱体减震层的内侧,除与冷源盒直接接触的部分,传冷管设置在箱体内胆与箱体减震层之间,多个传冷管在箱体侧面的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限定,限位结构包括冷源隔板以及插装冷源隔板的凸台,凸台设置在箱体内胆上。 进一步限定,冷源隔板上具有传冷通孔。 进一步限定,箱体内胆与箱体减震层之间设置RFID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限定,箱盖包括箱盖内胆、箱盖减震层、箱盖真空绝热层和箱盖外壳,箱盖真空绝热层设置在箱盖外壳和箱盖减震层之间,箱盖内胆设置在箱盖减震层的内侧。 进一步限定,箱盖和箱体之间具有锁扣,并且箱盖和箱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进一步限定,箱盖上具有提手。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源盒的冷量通过高效传冷管传递,迅速的分布到冷链箱内部,使冷链箱内的食品或其它物品的温度均匀地降至冷藏或冷冻温度,并在整个冷链配送过程中使整个冷藏箱内部保持均温状态。通过RFID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冷链箱中的温度头时传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其中:1.箱体,1-1.箱体内胆,1-2.传冷管,1-3.箱体减震层,1-4.RFID温度传感器,1-5.箱体真空绝热层,1-6.箱体外壳,1-7.锁扣,1-8.提手,2.冷源隔板,3.冷源盒, 4.箱盖,4-1.箱盖内胆,4-2.箱盖减震层,4-3.箱盖真空绝热层,4-4.箱盖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包括箱体1、箱盖4、冷源盒3和传冷管1-2,箱盖4盖在箱体I上,箱体I内的两端各设一个冷源盒3,冷源盒3通过箱体I的限位结构可插装地设置在箱体I内。 在箱体I内设置有多个传冷管1-2,传冷管1-2呈环形,围绕于箱体I侧面,传冷管1-2在箱体I两端与冷源盒3直接接触。传冷管1-2包括多腔铝型材管体、管口封装件,内部灌充高效导热媒,传冷管1-2热传导率为纯银的3200倍,热传导无方向性。 箱体I包括箱体外壳1-6、箱体真空绝热层1-5、箱体减震层1-3和箱体内胆1_1,箱体真空绝热层1-5设置在箱体外壳1-6和箱体减震层1-3之间,且之间紧密搭接,无间隙。箱体内胆1-1设置在箱体减震层1-3的内侧,除与冷源盒直接接触的部分,传冷管1-2设置在箱体内胆1-1与箱体减震层1-3之间,多个传冷管1-2在箱体I侧面的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 限位结构包括冷源隔板2以及插装冷源隔板2的凸台,凸台设置在箱体内胆1-1上。冷源隔板2上具有传冷通孔。 箱体内胆1-1与箱体减震层1-3之间设置RFID温度传感器1_4。RFID温度传感器1-4采用锂电池供电,按0.1Hz?1Hz的频率的将冷链箱内的温度数据实时传出,通过专用接收器进行读取。 箱盖4包括箱盖内胆4-1、箱盖减震层4-2、箱盖真空绝热层4_3和箱盖外壳4_4,箱盖真空绝热层4-3设置在箱盖外壳4-4和箱盖减震层4-2之间,箱盖内胆4-1设置在箱盖减震层4-2的内侧。箱盖4和箱体I之间具有锁扣1-7,并且箱盖4和箱体I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箱盖4上具有提手1-8。【权利要求】1.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包括箱体(I)、箱盖(4)、冷源盒(3)和传冷管(1-2),所述的箱盖⑷盖在箱体⑴上, 箱体(I)内的两端各设一个冷源盒(3),冷源盒(3)通过箱体(I)的限位结构可插装地设置在箱体(I)内, 在箱体(I)内设置有多个传冷管(1-2),传冷管(1-2)呈环形,围绕于箱体(I)侧面,传冷管(1-2)在箱体(I)两端与冷源盒(3)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I)包括箱体外壳(1-6)、箱体真空绝热层(1-5)、箱体减震层(1-3)和箱体内胆(1-1),箱体真空绝热层(1-5)设置在箱体外壳(1-6)和箱体减震层(1-3)之间,箱体内胆(1-1)设置在箱体减震层(1-3)的内侧,除与冷源盒直接接触的部分,传冷管(1-2)设置在箱体内胆(1-1)与箱体减震层(1-3)之间,多个传冷管(1-2)在箱体(I)侧面的垂直方向上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冷源隔板(2)以及插装冷源隔板(2)的凸台,凸台设置在箱体内胆(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所述的冷源隔板(2)上具有传冷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箱体内胆(1-1)与箱体减震层(1-3)之间设置RFID温度传感器(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箱盖(4)包括箱盖内胆(4-1)、箱盖减震层(4_2)、箱盖真空绝热层(4_3)和箱盖外壳(4_4),箱盖真空绝热层(4-3)设置在箱盖外壳(4-4)和箱盖减震层(4-2)之间,箱盖内胆(4-1)设置在箱盖减震层(4-2)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所述的箱盖(4)和箱体(I)之间具有锁扣(1-7),并且箱盖⑷和箱体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冷链箱,其特征是:包括箱体(1)、箱盖(4)、冷源盒(3)和传冷管(1‑2),所述的箱盖(4)盖在箱体(1)上,箱体(1)内的两端各设一个冷源盒(3),冷源盒(3)通过箱体(1)的限位结构可插装地设置在箱体(1)内,在箱体(1)内设置有多个传冷管(1‑2),传冷管(1‑2)呈环形,围绕于箱体(1)侧面,传冷管(1‑2)在箱体(1)两端与冷源盒(3)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鸣,吕刚,谢红良,盛广智,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