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239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冰箱,具备:储冰盒(20a),其以自如抽出的方式设置于冰箱(100)的制冰室(B1);上板(73),其具有冷气的风路(76),并设置在制冰室(B1)内的上部来保持驱动装置(72);制冰盘(71),其在储冰盒(20a)的上方,且后方端部与驱动装置(72)连接、前方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上板(73),在制冰时从上板(73)向该制冰盘(71)供给冷气,在脱冰时借助驱动装置(72)使该制冰盘(71)一边上下反转一边扭动,从而向储冰盒(20a)供给冰,在驱动装置(72)的背面侧设置有覆盖储冰盒(20a)的上方的防止冰脱落部(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本技术涉及具有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
技术介绍
在冰箱中具有自动制冰装置。现有的具有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在冷藏室设置有供水罐,在冷藏室的正下方配置制冰室,并且在制冰室设置有制冰盘和储冰盒。制冰室内的温度以制冰、保存冰为目的而被设定为一 18°C。 供水罐内的水通过泵的运转而汲取到供水管的吸入部内,所汲取的水因自重而在排出管流动从而向制冰盘供水。即,供水罐、供水管以及排出管连通,从而形成供水路径。向制冰盘供给的水因供给至制冰室内的冷气而凝固后,由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一边使制冰盘旋转(上下反转)一边扭动,从而从制冰盘脱冰并使冰向储冰盒落下。 通过打开制冰室门而将储冰盒与制冰室门一起向前方抽出,从而能够取出其内部的冰。 在这样的冰箱中,存在在关闭制冰室门时使储冰盒的里侧朝向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下方配置的方式的冰箱。由此,即使存积于储冰盒内的冰因关闭制冰室门时的反作用而向上运动,也会与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相碰,从而防止其向储冰盒外落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57483号公报(图2、图4) 然而,在使因关闭制冰室门时的反作用而向上运动的冰与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相碰、来防止冰向储冰盒外落下的冰箱中,根据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位置来决定储冰盒的进深尺寸。因此存在无法使储冰盒比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更向后延伸、因而储冰盒的容积减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储冰盒的冰落下并且增大储冰盒的容积的冰箱。 本技术的冰箱具备:储冰盒,其以自如抽出的方式设置于冰箱的制冰室;上板,其具有冷气的风路,并设置于制冰室内的上部而保持驱动装置;以及制冰盘,其处于储冰盒的上方,后方端部与驱动装置连接,前方端部自如转动地支承于上板,并且在制冰时从上板向上述制冰盘供给冷气,在脱冰时利用驱动装置使上述制冰盘边上下反转边扭动,从而向储冰盒供给冰,在驱动装置的背面侧设置有覆盖储冰盒的上方的防止冰脱落部。 在本技术的冰箱中,由于在驱动装置的背面侧设置有覆盖储冰盒的上方的防止冰脱落部,所以能够使因关闭制冰室门时的反作用而向上运动的冰与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防止冰脱落部相碰,所以能够防止冰向储冰盒之外落下。因此,能够使储冰盒的进深尺寸延伸至防止冰脱落部的部位,从而能够增大储冰盒的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详细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自动制冰装置的驱动装置、冰检测杆、防止冰脱落部、以及储冰盒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自动制冰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自动制冰装置的防止冰脱落部与储冰盒的关系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箱;2...内箱;3...隔热材料;1a...冷减室左门;1b...冷藏室右门;1c...物品收纳兜;20...制冰室门;20a...储冰盒;20b...框架;30...切换室门;40...冷冻室门;50...蔬菜室门;60...供水装置;61...供水罐; 62...泵;63...供水管;64...排出管;65...接水部;70...自动制冰装置;71...制冰盘; 72...驱动装置;73...上板;74...冰检测杆;75...防止冰脱落部;75a...背面侧的部分;75b...侧面侧的部分;76...风路'TL..孔;78...连结风路;80a...第一隔热分隔壁;80b...第二隔热分隔壁;80c...第三隔热分隔壁;81...贯通孔;90...冷却空间;91...冷却器室盖;92...冷气排出部;93...制冰室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94...切换室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100...冰箱;101...主体-X..冷藏室;B1...制冰室;B2...切换室;C...冷冻室;D...蔬菜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I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冰箱的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冰箱100具备箱状的主体101 (隔热箱体),其以在钢板制的外箱I与树脂制的内箱2之间填充隔热材料3的方式形成,具有一面(前面)开口的开口部。主体101的内部被第一隔热分隔壁80a?第三隔热分隔壁80c分隔为多个室,如图1以及图2所示,从上方依次形成有:冷藏室A、从正面观察时沿左右配置的制冰室B1、切换室B2、冷冻室C以及蔬菜室D。 如图1所示,在冷藏室A的前面开口部,从正面观察时自如开闭地安装有旋转式的冷藏室左门1a以及冷藏室右门10b(所谓的双开门)。冷藏室左门1a的左右宽度比冷藏室右门1b的左右宽度窄。即,使冷藏室左门1a的左右宽度与制冰室BI的制冰室门20的左右宽度相同。另一方面,使冷藏室右门1b的左右宽度与切换室B2的切换室门30的左右宽度相同。 如图2所示,制冰室BI的前面开口部被抽出式的制冰室门20开闭自如地覆盖。在抽出式的制冰室门20的内侧固定有框架20b,该框架20b载置储冰盒20a。通过打开制冰室门20,将储冰盒20a与制冰室门20 —起向前方抽出,从而能够取出其内部的冰。 如图1所示,切换室B2的前面开口部被抽出式的切换室门30开闭自如地覆盖。抽出式的切换室门30的内侧成为上面开口的收纳室。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冷冻室C的前面开口部被抽出式的冷冻室门40开闭自如地覆盖。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蔬菜室D的前面开口部被抽出式的蔬菜室门50开闭自如地覆盖。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详细放大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冷藏室A与制冰室B1以及切换室B2之间由具有隔热性的第一隔热分隔壁80a分隔。在该第一隔热分隔壁80a开设有贯通孔81,用于配置供水装置60的排出管64。供水装置60在冷藏室A具有供水罐61。通过泵62的运转而在供水管63的吸入部内汲取供水罐内的水,所汲取的水因自重而在排出管64流动,从而向制冰室B1内的自动制冰装置70的制冰盘71供水。S卩,供水罐61、供水管63以及排出管64连通,从而形成供水路径。 如图2所示,制冰室B1及切换室B2与冷冻室C之间由具有隔热性的第二隔热分隔壁80b分隔。 冷冻室C与蔬菜室D之间由具有隔热性的第三隔热分隔壁80c分隔。 冷藏室A的内部设置为:设置有多个架,从而能够以多层收纳食品。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制冰室B1内的上部设置有上板73,该上板73具有冷气的风路76并且沿进深方向延伸。上板73保持自动制冰装置70的驱动装置72。构成自动制冰装置70的制冰盘71的后方端部连接于驱动装置72。制冰盘71的前方端部自如转动地支承于上板73。驱动装置72以及制冰盘71在储冰盒20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配置于从正面观察时储冰盒20a的投影范围内。因此在储冰盒20a的里侧的壁的上边缘,以在抽出储冰盒20a时不干扰驱动装置72的方式设置有退避部(凹部)。即,驱动装置72从设置于储冰盒20a的里侧的壁的退避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储冰盒,其以抽出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冰箱的制冰室;上板,其具有冷气的风路,并且设置于所述制冰室内的上部来保持驱动装置;以及制冰盘,其在所述储冰盒的上方,且后方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前方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上板,在制冰时从所述上板向该制冰盘供给冷气,在脱冰时借助所述驱动装置使该制冰盘一边上下反转、一边扭动,从而向所述储冰盒供给冰,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背面侧设置有防止冰脱落部,该防止冰脱落部覆盖所述储冰盒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07 JP 2013-164422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储冰盒,其以抽出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冰箱的制冰室; 上板,其具有冷气的风路,并且设置于所述制冰室内的上部来保持驱动装置;以及制冰盘,其在所述储冰盒的上方,且后方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前方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上板,在制冰时从所述上板向该制冰盘供给冷气,在脱冰时借助所述驱动装置使该制冰盘一边上下反转、一边扭动,从而向所述储冰盒供给冰, 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背面侧设置有防止冰脱落部,该防止冰脱落部覆盖所述储冰盒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冰检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冈孝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