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4636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涉及成鱼培育技术领域,所述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七个步骤:(1)池塘选择,(2)池塘清整,(3)池塘培水,(4)鱼种放养,(5)鱼种饲喂,(6)水质管理,(7)鱼病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黄颡鱼“全雄1号”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池塘单养或套养的方式进行养殖,为鱼种生长提供适口饵料,且采用分次投喂方式,满足鱼种食性转化需要,提高鱼种生长速度和出塘规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鱼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江河湖泊中,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是天然水体中的一种底栖肉食性小型经济鱼类。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消炎、镇痛等药用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黄颡鱼“全雄1号”是人工研发的一种黄颡鱼新品种,于2011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初审和复审,被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列为水产行业技术成果转化的重点支持项目。该鱼具有种源可控、雄性率高、养殖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和饲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引起了养殖户们的极大兴趣,鼓励其对黄颡鱼“全雄1号”的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进行研究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投入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性好的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1-10亩、水深1.5-2.0m、淤泥厚度10-15cm、溶氧量5mg/L以上、透明度25-30cm、池底平坦、塘埂坡比为1:2-1:3的池塘,每3-5亩配置一台增氧机和投饵机;(2)池塘清整:鱼种放养前1-2个月放干池水,清除杂草和多余淤泥,暴晒至池底发白、干硬开裂,再将80~100kg/亩生石灰加水融化后均匀洒在池塘内,搅动使其与淤泥充分混合,最后注入过滤后的洁净水源;(3)池塘培水:清塘后7-9天,全池泼洒经过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发酵腐熟的粪肥200-500kg/亩,也可在池角堆放艾蒿和紫花苜蓿200-300kg/亩,新建池塘应增施有机生物肥5-10kg/亩;(4)鱼种放养:分为单养和套养两种方式,单养时放养2.5-3.0cm夏花1.0-1.2万尾/亩、8.0-10.0cm冬片0.6-0.8万尾/亩,套养时放养2.5-3.0cm夏花0.1-0.3万尾/亩、8.0-10.0cm冬片0.08-0.1万尾/亩,套养100-120g鲢鱼或鳙鱼200-300尾/亩,鱼种下塘前用聚维酮碘或中草药浸泡10-15min消毒;(5)鱼种饲喂:饲料以螺蛳、小杂鱼、冰鲜鱼和动物内脏为主,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2%-4%,辅以适量人工配合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38%-42%,早、午、晚各喂一次,人工投喂3-5天后驯化过渡到用投饲机投喂;(6)水质管理:每5-7天加注过滤新水一次,换水量为10-15cm,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控制pH在7.5~8.5之间;(7)鱼病防治:鱼病高发季节每月用二氧化酸泼洒消毒1-2次,生石灰水泼洒1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01-0.02%的恩诺沙星原粉或1.5%大蒜素,连喂3-5天。根据水质情况追施100-150kg/亩发酵有机肥和3-5kg/亩化肥(氮磷比为9:1),或单用10-15kg/亩化肥(氮磷比为4-7:1),还可用复合肥和微生物有机渔肥。可按饲料投饲量的1%-2%称取含活菌数100亿CFU/g以上的芽孢杆菌类饲料添加剂,用适量淀粉将其均匀粘合在饲料上投喂鱼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黄颡鱼“全雄1号”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池塘单养或套养的方式进行养殖,为鱼种生长提供适口饵料,且采用分次投喂方式,满足鱼种食性转化需要,提高鱼种生长速度和出塘规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的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1-10亩、水深1.5-2.0m、淤泥厚度10-15cm、溶氧量5mg/L以上、透明度25-30cm、池底平坦、塘埂坡比为1:2-1:3的池塘,每3-5亩配置一台增氧机和投饵机,池塘需要靠近水源,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电讯、供电畅通,且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鲜、无污染。(2)池塘清整:鱼种放养前1-2个月放干池水,清除杂草和多余淤泥,暴晒至池底发白、干硬开裂,再将80~100kg/亩生石灰加水融化后均匀洒在池塘内,搅动使其与淤泥充分混合,最后注入过滤后的洁净水源。(3)池塘培水:清塘后7-9天,全池泼洒经过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发酵腐熟的粪肥200-500kg/亩,也可在池角堆放艾蒿和紫花苜蓿200-300kg/亩,新建池塘应增施有机生物肥5-10kg/亩。(4)鱼种放养:分为单养和套养两种方式,单养时放养2.5-3.0cm夏花1.0-1.2万尾/亩、8.0-10.0cm冬片0.6-0.8万尾/亩,套养时放养2.5-3.0cm夏花0.1-0.3万尾/亩、8.0-10.0cm冬片0.08-0.1万尾/亩,套养100-120g鲢鱼或鳙鱼200-300尾/亩,鱼种下塘前用聚维酮碘或中草药浸泡10-15min消毒。(5)鱼种饲喂:饲料以螺蛳、小杂鱼、冰鲜鱼和动物内脏为主,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2%-4%,辅以适量人工配合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38%-42%,早、午、晚各喂一次,人工投喂3-5天后驯化过渡到用投饲机投喂。(6)水质管理:每5-7天加注过滤新水一次,换水量为10-15cm,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控制pH在7.5~8.5之间。可根据水质情况追施100-150kg/亩发酵有机肥和3-5kg/亩化肥(氮磷比为9:1),或单用10-15kg/亩化肥(氮磷比为4:1-7:1),还可用复合肥和微生物有机渔肥。(7)鱼病防治:鱼病高发季节每月用二氧化酸泼洒消毒1-2次,生石灰水泼洒1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01-0.02%的恩诺沙星原粉或1.5%大蒜素,连喂3-5天。可按饲料投饲量的1%-2%称取含活菌数100亿CFU/g以上的芽孢杆菌类饲料添加剂,用适量淀粉将其均匀粘合在饲料上投喂鱼种,以维护鱼种的肠道菌群平衡。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天气、水温、水质、投饵、病损等情况,确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掌握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严重浮头和泛塘事故;检查池塘进出口,防止逃鱼;生长旺季在凌晨和午后要定时开机增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1‑10亩、水深1.5‑2.0m、淤泥厚度10‑15cm、溶氧量5mg/L以上、透明度25‑30cm、池底平坦、塘埂坡比为1:2‑1:3的池塘,每3‑5亩配置一台增氧机和投饵机;(2)池塘清整:鱼种放养前1‑2个月放干池水,清除杂草和多余淤泥,暴晒至池底发白、干硬开裂,再将80~100kg/亩生石灰加水融化后均匀洒在池塘内,搅动使其与淤泥充分混合,最后注入过滤后的洁净水源;(3)池塘培水:清塘后7‑9天,全池泼洒经过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发酵腐熟的粪肥200‑500kg/亩,也可在池角堆放艾蒿和紫花苜蓿200‑300kg/亩,新建池塘应增施有机生物肥5‑10kg/亩;(4)鱼种放养:分为单养和套养两种方式,单养时放养2.5‑3.0cm夏花1.0‑1.2万尾/亩、8.0‑10.0cm冬片0.6‑0.8万尾/亩,套养时放养2.5‑3.0cm夏花0.1‑0.3万尾/亩、8.0‑10.0cm冬片0.08‑0.1万尾/亩,套养100‑120g鲢鱼或鳙鱼200‑300尾/亩,鱼种下塘前用聚维酮碘或中草药浸泡10‑15min消毒;(5)鱼种饲喂:饲料以螺蛳、小杂鱼、冰鲜鱼和动物内脏为主,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2%‑4%,辅以适量人工配合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38%‑42%,早、午、晚各喂一次,人工投喂3‑5天后驯化过渡到用投饲机投喂;(6)水质管理:每5‑7天加注过滤新水一次,换水量为10‑15cm,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控制pH在7.5~8.5之间;(7)鱼病防治:鱼病高发季节每月用二氧化酸泼洒消毒1‑2次,生石灰水泼洒1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01‑0.02%的恩诺沙星原粉或1.5%大蒜素,连喂3‑5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大规模成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1-10亩、水深1.5-2.0m、淤泥厚度10-15cm、溶
氧量5mg/L以上、透明度25-30cm、池底平坦、塘埂坡比为1:2-1:3的池塘,每
3-5亩配置一台增氧机和投饵机;
(2)池塘清整:鱼种放养前1-2个月放干池水,清除杂草和多余淤泥,暴
晒至池底发白、干硬开裂,再将80~100kg/亩生石灰加水融化后均匀洒在池塘
内,搅动使其与淤泥充分混合,最后注入过滤后的洁净水源;
(3)池塘培水:清塘后7-9天,全池泼洒经过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
发酵腐熟的粪肥200-500kg/亩,也可在池角堆放艾蒿和紫花苜蓿200-300kg/
亩,新建池塘应增施有机生物肥5-10kg/亩;
(4)鱼种放养:分为单养和套养两种方式,单养时放养2.5-3.0cm夏花
1.0-1.2万尾/亩、8.0-10.0cm冬片0.6-0.8万尾/亩,套养时放养2.5-3.0cm夏花
0.1-0.3万尾/亩、8.0-10.0cm冬片0.08-0.1万尾/亩,套养100-120g鲢鱼或鳙鱼
200-300尾/亩,鱼种下塘前用聚维酮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和县善厚水产养殖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