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池和草鱼池一体化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3463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蟹池和草鱼池一体化养殖方法,其养殖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1)养殖池准备:选择面积为2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4,水深2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采用聚乙烯网片,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0.8米;(2)投放鱼苗和蟹苗: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8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800只/亩,规格为80只/斤;(3)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9月,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方法,特别涉及,属于养殖

技术介绍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油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的草鱼养殖方法,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提出了,其极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草鱼的死亡率,提高了草鱼的产量,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养殖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I)养殖池准备:选择面积为2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4,水深2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采用聚乙烯网片,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O. 8米; (2)投放鱼苗和蟹苗: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8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800只/亩,规格为80只/斤; (3)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9月,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及时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若不及时捞出,则由于水草遮盖池塘水面,致池底水体透光差,溶氧低,池塘水面漂浮的水草极易腐烂变质而使池水水质恶化,导致河蟹缺氧、引发病害、影响生长甚至大量死亡,养殖区域每隔7天-15天投放有益菌制剂和每天利用底增氧设备增氧等措施,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5mg/l,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其极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草鱼的死亡率,提高了草鱼的产量,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其养殖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养殖池准备:选择面积为2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4,水深2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采用聚乙烯网片,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0.8米; (2)投放鱼苗和蟹苗: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8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800只/亩,规格为80只/斤; (3)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_9月,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及时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若不及时捞出,则由于水草遮盖池塘水面,致池底水体透光差,溶氧低,池塘水面漂浮的水草极易腐烂变质而使池水水质恶化,导致河蟹缺氧、引发病害、影响生长甚至大量死亡,养殖区域每隔7天-15天投放有益菌制剂和每天利用底增氧设备增氧等措施,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5mg/l,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蟹池和草鱼池一体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1)养殖池准备:选择面积为2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4,水深2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采用聚乙烯网片,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0.8米;(2)投放鱼苗和蟹苗: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8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800只/亩,规格为80只/斤;(3)养殖管理:在养殖旺季5月‑9月,将河蟹养殖区域水面漂浮的水草捞出及时转移至草鱼养殖区域,若不及时捞出,则由于水草遮盖池塘水面,致池底水体透光差,溶氧低,池塘水面漂浮的水草极易腐烂变质而使池水水质恶化,导致河蟹缺氧、引发病害、影响生长甚至大量死亡,养殖区域每隔7天‑15天投放有益菌制剂和每天利用底增氧设备增氧等措施,降低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净化水质,保持河蟹养殖区域水体中溶氧含量不低于5mg/l,草鱼养殖区域养殖管理同草鱼池塘养殖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蟹池和草鱼池一体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养殖池准备:选择面积为20亩的池塘,将池塘用拦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占池塘面积的1/4,水深2米,为草鱼养殖区域,另一部分为池塘面积的3/4,为河蟹养殖区域,拦网采用聚乙烯网片,拦网每隔5米用桩架支撑,拦网的上纲高于水面上方0.8米; (2)投放鱼苗和蟹苗:草鱼养殖区域内的草鱼放养量为800尾/亩,规格为50克/尾,河蟹养殖区域,扣蟹放养量800只/亩,规格为80只/斤; (3)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天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