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57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能够将车体低底盘化并扩大车辆室内空间,并且能够防止在驱动等时将上下方向的力从悬架装置施加在车体上而对车体姿势造成恶劣影响并使乘坐舒适性能恶化的情况。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将内轮驱动单元悬架在车体上,其中,通过将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臂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到自内轮驱动单元的旋转中心离开的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上,并将该第一臂的另一端连接到车体侧构件上,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地悬架该内轮驱动单元,通过将大致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部件的一侧安装在上述径向外周部上,将另一侧安装在车体侧构件上,能够沿车辆上下方向引导上述内轮驱动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的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该驱动单元是使相当于动力源的电机位于轮辋内周侧的内轮型内轮驱动单元。
技术介绍
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通过不将驱动单元设置在悬架装置的上部(车体侧构件)而是将驱动单元配置在悬架装置的下部(车轮侧),具有可大大确保位于悬架装置上部的车辆室内空间的优点。另一方面,将驱动单元悬架在悬架装置下部的结构存在下述缺点即,驱动单元的驱动反力成为车辆上下方向的力并向悬架装置的上部输入,损坏乘坐舒适性能。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中,为了防止由驱动力的反力使悬架装置对车体赋予上下方向的力,而由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臂将内轮驱动单元和车体连接。但是,若采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结构,必须在车辆底盘下方留出用于确保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臂摆动的空间,结果,存在难以使车辆低底盘化并难以扩展车辆室内空间的问题。另外,作为现有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具有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中,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臂将内轮驱动单元连接到车体上,左右一对臂通过横梁在车宽方向连接。但是,在该结构中,由于所述臂与内轮驱动单元刚性相连,在内轮驱动单元产生的驱动反力力矩由该臂转换成上下方向的力,并且从该臂的基端将上下方向的力向车体输入。而且,必须确保将左右臂连接的横梁的摆动空间,因而存在难以使车辆低底盘化并难以扩展车辆室内空间的问题。在这种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悬架装置中,即使采用小型化的内轮电机,以特意地将动力源收纳在行驶轮内,车辆室内空间与不采用内轮电机的空间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专利文献1 特开平10-304645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8-2767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将车体低底盘化并扩大车辆室内空间。进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能够防止在驱动等时将上下方向的力从悬架装置施加在车体上而对车体姿势造成恶劣影响并使乘坐舒适性能恶化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如下构成即,以将内轮驱动单元悬架在车体上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为前提,通过将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臂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到自内轮驱动单元的旋转中心离开的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上,并将该第一臂的另一端连接到车体侧构件上,由此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地悬架该内轮驱动单元;通过将大致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部件的一侧安装在上述径向外周部上,将另一侧安装在车体侧构件上,能够沿车辆上下方向引导上述内轮驱动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由于不使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部件,也能够悬架内轮驱动单元,因而能够在左右内轮驱动单元之间使车体低底盘化,增大车辆室内空间。另外,由于内轮驱动单元在车宽方向即旋转中心轴方向上具有厚度,将悬架的第一臂和上下方向部件安装在自旋转中心离开的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上,因而,可将左右一对内轮驱动单元之间的所有空间用作为车体,能够增大车辆室内空间。另外,由于将第一臂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到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上,因而,能够减轻内轮电机产生的驱动反力作为上下方向的力而向车体输入的情形,可提高搭乘者的乘坐舒适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从车辆宽度内侧看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外观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表示以A-A作为局部剖面而从箭头所示方向看到的上述实施例的整体正视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上述实施例的整体侧视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表示从车辆后方看到的上述实施例的状态的整体后视图;图8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的整体侧视图;图10是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的整体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行驶轮;2轮胎;3内轮驱动单元;3out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4第一臂;7托架(车体侧构件);8、16、23上下方向部件;27第二臂;34第一臂;37联接部件;41第三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从车辆内侧看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外观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表示以A-A作为局部剖面从箭头所示方向即车辆前方看到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状态的整体正视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整体侧视图。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以及后述各实施例表示的是右轮,但未图示的的左轮也具有相对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左右对称的结构。将公知的轮胎2安装在车轮的行驶轮1的外周,将内轮驱动单元3配置在由中空圆筒状的行驶轮内壁lin所包围的内空区域中。内轮驱动单元3由相当动力源的旋转电机部分11、齿轮机构部分12、相当外壁的壳体部分13构成。将相对于壳体部分13相对旋转的旋转电机部分11的输出轴14与内轮1的旋转中心O1结合。如图2所示,内轮驱动单元3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形成输出轴14,输出轴14与行驶轮1结合。另外,从内轮驱动单元3车宽方向内侧到自旋转中心O1离开的径向外周部3out,形成壳体部分13。将在离开旋转中心O1位置上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臂4的一端5连接到自内轮驱动单元的旋转中心O1离开的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3out上。将第一臂4的另一端6连接到从车轮看位于车体侧的构件即托架7上。第一臂的一端5和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3out以在车宽方向延伸的轴线O2为中心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第一臂的另一端6和托架7以在车宽方向延伸的轴线O3为中心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由此,第一臂4以位于车辆后方的一端5为自由端,以位于车辆前方的另一端6为基端,使自由端侧5可在车辆上下方向摆动。在上述径向外周部3out上,在离开旋转轴O1的位置上安装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部件8的一侧9,将另一侧10安装在未图示的车体侧构件上。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螺栓连接将上述径向外周部3out和一侧9一体结合。上下方向部件8可以是公知的支柱部件等,下侧的一侧9相对于上侧的另一侧10可在延伸方向上伸缩,具有基于弹簧的缓冲功能和基于减震器的衰减功能。由此,能够沿车辆上下方向对内轮驱动单元3进行导向。在图2中,上下方向部件8被车体侧部件15遮住。其原因是在整个车宽方向上确保车辆室内空间的同时,在车轮的正上方使车辆室内空间比车宽方向窄,并且设置如车体侧的部件15那样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沿着作为槽部的车体例部件15配置上下方向部件8。上述第一臂4和上下方向部件8构成悬架装置,将包含内轮驱动单元3的车轮整体可在车辆上下方向摆动地悬架于车体上。另外,在车轮弹跳和回弹的车辆上下方向摆动时,一端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稍微移动。其理由是第一臂4的长度一定,而基端6和自由端5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是变化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部件8的另一侧10由弹性部件等构成,对应于弹跳和回弹,容许一侧9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如图1~3所示,上下方向部件8的一侧9与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轮驱动单元的悬架装置,其将内轮驱动单元悬架在车体上,其特征在于:通过进一步将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臂的一端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到自内轮驱动单元的旋转中心离开的内轮驱动单元的径向外周部上,并将该第一臂的另一端连接到车体侧构件上 ,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地悬架该内轮驱动单元,通过将大致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部件的一侧安装在上述径向外周部上,将另一侧安装在车体侧构件上,能够沿车辆上下方向引导上述内轮驱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忍足俊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