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属于太阳能电池片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上料机构自动化程度低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套设有能沿着导轨自由滑动的滑座,滑座上穿设有螺杆,螺杆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架上且与直线导轨平行,支架上固定有驱动螺杆转动的电机,滑座下端固连有具有通孔的吸盘座,吸盘座呈筒状且吸盘座下端具有展开的连接部,连接部上开有凹槽,连接部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吸片板,吸片板上开有若干吸附孔,滑座上固定有吸气泵。本上料机构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片制造
,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利用丝网图形部分网孔透浆料,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浆料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一端倒入浆料,用刮刀在丝网的浆料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另一端移动。浆料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形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基片上。由于浆料的黏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板始终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刀移动而移动,由于丝网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丝网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板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力。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丝网与基片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丝网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当刮板刮过整个印刷区域后抬起,同时丝网也脱离基片,并通过回墨刀将浆料轻刮回初始位置,工作台返回到上料位置,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工艺主要包括:背面电极印刷、烘干、背电场印刷、烘干、正电极印刷、烧结、测试分选,可见一块太阳能电池片需要进行三次印刷。一、背面电极印刷:为最终电池片提供物理上的正电极;二、背电场印刷:重新参杂,去电池片背面PN结,减少载流子复合,增大开压。三、正电极印刷:搜集光生电流,提供电池片物理上的负电极。 而目前的自动丝网印刷机都需要操作员手动将太阳能电池片放置到印刷台上进行定位,自动化程度低,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丝网印刷工序的速度,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能够自动拾取待加工的太阳能电池片并将其放置到预定的印刷台面上。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套设有能沿着导轨自由滑动的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上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架上且与直线导轨平行,所述支架上固定有驱动螺杆转动的电机,所述滑座下端固连有具有通孔的吸盘座,所述吸盘座呈筒状且吸盘座下端具有展开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有凹槽,所述连接部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吸片板,所述吸片板上开有若干吸附孔,所述滑座上固定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通过吸气管与吸盘座的通孔相连接。 通过吸气泵将吸片板下方的太阳能电池片吸附到吸片板上,太阳能电池片与吸片板贴合,此时吸盘座的凹槽形成负压腔,吸片板牢牢贴合;启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将滑座及滑座下的吸盘座直线运输到印刷台上。到达预定位置后,关闭吸气泵,太阳能电池片由于重力自动脱离吸片板,落到印刷台上的工位中。本上料机构一次拾取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拾取准确,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定位精度,减少设备碎片率也可相应的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吸片板的吸附面上固定有4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上固定有推板。太阳能电池片具有4条长边,气缸驱动推板与吸附在吸片板上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边缘相抵靠,调整太阳能电池片在吸片板上的位置和角度,使放料时能准确落入到印刷台的工位上。 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中,所述气缸周向分布且呈十字分布。 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中,所述推板的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垫。橡胶底具有缓冲作用,防止推板挤压坏太阳能电池片边缘。 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吸附孔包括I个中心孔和6个周向分布在中心孔周围的边孔。吸附孔分布均匀,可以牢牢吸附住太阳能电池片。 在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吸盘座的侧壁开有与通孔相连通的透气孔。透气孔为通孔提供外界空气,使吸附时保持稳定吸附力;也可以降低放料时吸附盘负压区的压力,防止放料时太阳能电池片由于负压而不脱离吸片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安全快速上料取片的要求,本上料装置稳定可靠,可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定位准确,大大降低电池片的碎片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剖视图。 图3是吸片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直线导轨;3、滑座;4、螺杆;5、电机;6、吸盘座;7、连接部;8、凹槽;9、吸片板;10、吸附孔;11、吸气泵;12、通孔;13、气缸;14、推板;15、橡胶垫;16、透气孔;17、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架I和固定在支架I上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导轨2,直线导轨2上套设有能沿着导轨自由滑动的滑座3,滑座3上穿设有螺杆4,螺杆4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架I上且与直线导轨2平行,支架I上固定有驱动螺杆4转动的电机5。 滑座3下端固连有具有通孔12的吸盘座6,吸盘座6呈筒状且吸盘座6下端具有展开的连接部7。连接部7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吸片板9,连接部7上开有凹槽8,吸盘座6和吸片板9在凹槽8处形成负压腔,使太阳能电池片牢牢贴合在吸附面上。滑座3上固定有吸气泵11,吸气泵11通过吸气管17与吸盘座6的通孔12相连接,吸盘座6的侧壁开有与通孔12相连通的透气孔16。 吸片板9上开有若干吸附孔10,吸附孔10包括I个中心孔和6个周向分布在中心孔周围的边孔。吸片板9的吸附面上固定有4个气缸13,气缸13周向分布且呈十字分布。气缸13的推杆上固定有推板14,推板14的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垫15。橡胶底具有缓冲作用,防止推板14挤压坏太阳能电池片边缘。气缸13驱动推板14与吸附在吸片板9上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边缘相抵靠,调整太阳能电池片在吸片板9上的位置和角度,使放料时能准确落入到印刷台的工位上。 工作原理:通过吸气泵11将吸片板9下方的太阳能电池片吸附到吸片板9上,太阳能电池片与吸片板9贴合,此时吸盘座6的凹槽8形成负压腔,吸片板9牢牢贴合在吸附面上;启动气缸13调整太阳能电池片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印刷台的工位相匹配。启动电机5带动螺杆4转动,将滑座3及滑座3下的吸盘座6直线运输到印刷台上,到达预定位置后,关闭吸气泵11,由于透气孔16的存在,负压腔的吸附力逐渐减少,太阳能电池片由于重力自动脱离吸片板9,落到印刷台上的工位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架(1)和固定在支架(1)上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导轨(2),所述直线导轨(2)上套设有能沿着导轨自由滑动的滑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上穿设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且与直线导轨(2)平行,所述支架(1)上固定有驱动螺杆(4)转动的电机(5),所述滑座(3)下端固连有具有通孔(12)的吸盘座(6),所述吸盘座(6)呈筒状且吸盘座(6)下端具有展开的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上开有凹槽(8),所述连接部(7)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吸片板(9),所述吸片板(9)上开有若干吸附孔(10),所述滑座(3)上固定有吸气泵(11),所述吸气泵(11)通过吸气管(17)与吸盘座(6)的通孔(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丝网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架(I)和固定在支架(I)上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导轨(2),所述直线导轨(2)上套设有能沿着导轨自由滑动的滑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上穿设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两端转动连接在支架(I)上且与直线导轨(2)平行,所述支架(I)上固定有驱动螺杆(4)转动的电机(5),所述滑座(3)下端固连有具有通孔(12)的吸盘座¢),所述吸盘座(6)呈筒状且吸盘座(6)下端具有展开的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上开有凹槽(8),所述连接部(7)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吸片板(9),所述吸片板(9)上开有若干吸附孔(10),所述滑座(3)上固定有吸气泵(11),所述吸气泵(11)通过吸气管(17)与吸盘座(6)的通孔(12)相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西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