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187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其中,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包括:介质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金属贴片,呈矩形,固定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检测特高频信号;以及馈电柱,呈长条形,固定在介质基板中,第一端与金属贴片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输出特高频信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体积庞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轻传感器的重量、方便携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设备内部存在绝缘缺陷时会产生局部放电,通过对局部放电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状态。 目前电力设备内部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方法中,高频法、特高频法和超声波法都可以以非侵入的方式进行检测,是实现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比较实用可行的方法。相对于超声波法覆盖范围小、高频法受干扰影响大的缺点,特高频法以其覆盖范围大,抗干扰性能强的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电力设备运行现场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主要手段。 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时产生的特高频信号实现对局部放电的有效测量。传统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为了获取较好的天线性能,通常采用平面螺旋结构,造成传感器体积较大、携带不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体积庞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和局部放电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体积庞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包括:介质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金属贴片,呈矩形,固定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检测特高频信号;以及馈电柱,呈长条形,固定在介质基板中,第一端与金属贴片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输出特高频信号。 进一步地,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金属底板,与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介质基板。 进一步地,介质基板为介电常数为3.1的聚苯乙烯玻璃纤维板。 进一步地,介质基板的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为0.001,介质基板的厚度为30mm。 进一步地,馈电柱垂直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馈电柱的第一端距离金属贴片中心点的距离为30.6mm。 进一步地,金属贴片的长度为130mm,金属贴片的宽度为89.1_。 进一步地,馈电柱的第一端与金属贴片通过螺丝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提供的任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采用包括以下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介质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金属贴片,呈矩形,固定在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检测特高频信号;以及馈电柱,呈长条形,固定在介质基板中,第一端与金属贴片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输出特高频信号。通过在介质基板上一个表面上固定矩形的金属贴片,并在介质基板中固定长条形的馈电柱,实现了构造一种矩形微带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此种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在获取良好带宽、增益等性能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了传感器的尺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体积庞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轻传感器的重量、方便携带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驻波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也称特高频传感器),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进行具体介绍: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包括金属贴片1、介质基板2和馈电柱3。 其中,金属贴片I作为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天线,其结构呈矩形,固定在介质基板2的第一表面上,用于检测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时产生的特高频信号。金属贴片I的长度L为第三预设值,金属贴片I的宽度W为第四预设值,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值可以取130mm,第四预设值可以取89.1臟,S卩,L=13Ctam, W=89.1臟。 介质基板2具有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图1中所不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第一表面为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相应地,第二表面为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介质基板2的材料选用聚苯乙烯玻璃纤维板,其介电常数为3.1,介质损耗角δ的正切值为第一预设值,厚度H为第二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取0.001,即tan δ =0.001,第二预设值可以取 30mm,即,H=30mm。 馈电柱3呈长条形,固定在介质基板2中,第一端与金属贴片I相连接,第二端作为检测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特高频信号,以便操作人员测量与分析。具体地,馈电柱3垂直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即,馈电柱3贯穿于介质基板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保证检测到的特高频信号的精确度,安放馈电柱3的过孔与金属贴片中心点的距离为预设距离,SP,馈电柱3的第一端距离金属贴片I中心点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设距离取30.6mm。并且馈电柱3的第一端与金属贴片I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得到了固定馈电柱3与金属贴片I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进一步提高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所测量信号的精度。 在对电力设备内部放电时泄露出来的特高频电磁波信号检测时,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设置在合适的检测位置,测试时从馈电柱3的信号引出线输出端口测量信号,采集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力设备中局部放电产生的特高频信号。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通过在介质基板上一个表面上固定矩形的金属贴片,并在介质基板中固定长条形的馈电柱,实现了构造一种矩形微带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此种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在获取良好带宽、增益等性能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了传感器的尺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体积庞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减轻传感器的重量、方便携带的效果。 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金属底板4,该金属底板4与介质基板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介质基板2。通过设置金属底板4,既达到了支持介质基板2的效果,还达到了避免天线背向辐射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述内容所提供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的中心频率为800MHz,并且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1,简称VSffR)小于2的绝对带宽为772?827MHz,即,VSWRS 2的带宽为6.9%,如图3所示。此外,该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得最大辐射方向为传感器法向方向,且天线增益较高,600?1000MHz频段内增益均在4dB以上。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实现了矩形微带结构的天线设计,相对现有技术中平面螺旋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而言,平面螺旋结构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传感器体积较大、携带不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采用矩形微带结构,在获取良好带宽、增益等性能的情况下,大幅降低天线的尺寸,减轻传感器的重量,使之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2),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金属贴片(1),呈矩形,固定在所述介质基板(2)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检测特高频信号;以及馈电柱(3),呈长条形,固定在所述介质基板(2)中,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贴片(1)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特高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基板(2),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表面; 金属贴片(1),呈矩形,固定在所述介质基板(2)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用于检测特高频信号;以及 馈电柱(3),呈长条形,固定在所述介质基板(2)中,第一端与所述金属贴片(1)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特高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 金属底板(4),与所述介质基板(2)的所述第二表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介质基板(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特高频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2)为介电常数为3.1的聚苯乙烯玻璃纤维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大鹏江秀臣齐伟强盛戈皞刘若溪钱勇程序刘弘景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