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083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属于二次蓄电池技术领域。该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与电池壳体配合的上盖和极柱,所述电池壳体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上盖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上盖内表面的极柱孔上设有固定槽和固定柱,以防止极柱固定时移位,当将电芯置于电池壳体内时,电芯通过极柱与上盖连接。该电池壳体前、后、左、右四个面上沿横向、纵向以及斜向设置有加强筋,可以大大提高电池壳的耐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属于二次蓄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站的快速发展,小型锂离子电池已经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电力储能和错峰调节等方面的需求,世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都投入巨资研究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充放电使用过程中,一些副反应的发生会产生一些气体,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出现不同程度的胀气、鼓肚、泄露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尤其是市场上现有的大容量塑壳锂离子电池,由于壳体涉及不合理导致电池耐压程度低,在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鼓胀更为明显,导致电池质量急速下降,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该电池壳体前、后、左、右四个面上沿横向、纵向以及斜向设置有加强筋,可以大大提高电池壳的耐压能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1、与电池壳体I配合的上盖6和极柱2,所述电池壳体I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11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6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8,上盖6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7,上盖6内表面的极柱孔8上设有固定槽9和固定柱10,以防止极柱固定时移位,当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内时,电芯14通过极柱2与上盖6连接。 所述极柱2为中间位置设有空心柱体的立方台,空心柱体外表面设有为外螺纹的螺纹12,空心柱体内表面设有为内螺纹的螺纹12,立方台表面设有与固定柱10配合的凹槽,立方台上设有与电芯14极耳连接的连接孔13 ;电池安装时,在空心柱体外表面安装密封圈3后与上盖6连接。 所述米字型加强筋组根据电池壳体I的大小均匀分布在电池壳体I的前、后、左、右四侧,每条加强筋11的厚度为电池壳体I总厚度的1(Γ30%。 所述上盖6外表面的极柱孔8旁边分别标有“ + 一”标注,以区分电池正负极。 所述当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并盖好上盖6时,将安全阀5焊接于注液孔7上,一方面可以将注液口密封,另一方面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冲破安全阀防止电池爆炸。 所述电池壳体I和上盖6的材料为阻燃ABS塑料、PE塑料或PP塑料。 所述的极柱2、安全阀5、注液孔7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根据电池容量增减。 该已电池壳安装电芯14的方法为:首先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内部,然后将极柱2上的连接孔13连接电芯14的极耳,极柱2上的空心柱体安装密封圈3后与上盖6的极柱孔8连接,然后安装螺帽4进行固定,最后将电解液从注液孔7注入到电芯14中,完成后将安全阀5焊接于注液孔7上,极柱2上的空心柱体上的内螺纹用于电池与外端用电设备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池壳体前、后、左、右四个面上沿横向、纵向以及斜向设置有加强筋,可以大大提高电池壳的耐压能力,降低电池膨胀率和内阻,防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鼓胀变形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上盖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上盖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壳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极柱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壳体,2-极柱,3-密封圈,4-螺帽,5-安全阀,6-上盖,7-注液孔,8-极柱孔,9-固定槽,10-固定柱,11-加强筋,12-螺纹,13-连接孔,14-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6所示,该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1、与电池壳体I配合的上盖6和极柱2,所述电池壳体I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11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6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8,上盖6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7,上盖6内表面的极柱孔8上设有固定槽9和固定柱10,以防止极柱固定时移位,当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内时,电芯14通过极柱2与上盖6连接。 其中极柱2为中间位置设有空心柱体的立方台,空心柱体外表面设有为外螺纹的螺纹12,空心柱体内表面设有为内螺纹的螺纹12,立方台表面设有与固定柱10配合的凹槽,立方台上设有与电芯14极耳连接的连接孔13 ;电池安装时,在空心柱体外表面安装密封圈3后与上盖6连接;米字型加强筋组根据电池壳体I的大小均匀分布在电池壳体I的前、后、左、右四侧,每条加强筋11的厚度为电池壳体I总厚度的10% ;上盖6外表面的极柱孔8旁边分别标有“ + ”、“一”标注,以区分电池正负极;当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并盖好上盖6时,将安全阀5焊接于注液孔7上,一方面可以将注液口密封,另一方面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冲破安全阀防止电池爆炸;电池壳体I和上盖6的材料为阻燃ABS塑料。 实施例2 如图1至6所示,该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1、与电池壳体I配合的上盖6和极柱2,所述电池壳体I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11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6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8,上盖6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7,上盖6内表面的极柱孔8上设有固定槽9和固定柱10,以防止极柱固定时移位,当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内时,电芯14通过极柱2与上盖6连接。 其中极柱2为中间位置设有空心柱体的立方台,空心柱体外表面设有为外螺纹的螺纹12,空心柱体内表面设有为内螺纹的螺纹12,立方台表面设有与固定柱10配合的凹槽,立方台上设有与电芯14极耳连接的连接孔13 ;电池安装时,在空心柱体外表面安装密封圈3后与上盖6连接;米字型加强筋组根据电池壳体I的大小均匀分布在电池壳体I的前、后、左、右四侧,每条加强筋11的厚度为电池壳体I总厚度的30% ; 上盖6外表面的极柱孔8旁边分别标有“ + ”、“一”标注,以区分电池正负极;当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并盖好上盖6时,将安全阀5焊接于注液孔7上,一方面可以将注液口密封,另一方面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冲破安全阀防止电池爆炸;电池壳体I和上盖6的材料为PE塑料。 实施例3 如图1至6所示,该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1、与电池壳体I配合的上盖6和极柱2,所述电池壳体I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11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6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8,上盖6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7,上盖6内表面的极柱孔8上设有固定槽9和固定柱10,以防止极柱固定时移位,当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内时,电芯14通过极柱2与上盖6连接。 其中极柱2为中间位置设有空心柱体的立方台,空心柱体外表面设有为外螺纹的螺纹12,空心柱体内表面设有为内螺纹的螺纹12,立方台表面设有与固定柱10配合的凹槽,立方台上设有与电芯14极耳连接的连接孔13 ;电池安装时,在空心柱体外表面安装密封圈3后与上盖6连接;米字型加强筋组根据电池壳体I的大小均匀分布在电池壳体I的前、后、左、右四侧,每条加强筋11的厚度为电池壳体I总厚度的20%;上盖6外表面的极柱孔8旁边分别标有“ + ”、“一”标注,以区分电池正负极;当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并盖好上盖6时,将安全阀5焊接于注液孔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1)、与电池壳体(1)配合的上盖(6)和极柱(2),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1)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11)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6)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8),上盖(6)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7),上盖(6)内表面的极柱孔(8)上设有固定槽(9)和固定柱(10),当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1)内时,电芯(14)通过极柱(2)与上盖(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包括电池壳体(I)、与电池壳体(I)配合的上盖(6)和极柱(2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I)表面安装若干由加强筋(11)构成的米字型加强筋组,所述上盖(6)外表面两侧设有极柱孔(8),上盖(6)中间位置设有注液孔(7),上盖(6)内表面的极柱孔(8)上设有固定槽(9)和固定柱(10),当将电芯(14)置于电池壳体(I)内时,电芯(14)通过极柱(2)与上盖(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膨胀锂离子动力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2)为中间位置设有空心柱体的立方台,空心柱体外表面设有为外螺纹的螺纹(12),空心柱体内表面设有为内螺纹的螺纹(12),立方台表面设有与固定柱(10)配合的凹槽,立方台上设有与电芯(14)极耳连接的连接孔(13);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耀春米如中张英杰杨斌李晓东戴永年方海升黄瑞安杨桂玲吴鉴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