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冉恒印专利>正文

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66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车与拖斗间的联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它的外形为叉状,其叉杆为弧状,叉杆和叉把联接耳的端部分别设有联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载重中心前移,使得行车平稳,牵引力相对增加,而且彻底解决了拖拉机负载时易发生前轮离地的事故。(*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车与拖斗间的联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目前,小型拖拉机与拖斗间的联接,大都采用联接耳的结构,即联接耳的一端部与拖拉机后桥壳的尾部相联,另一端与拖斗相联。由于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是两轮拖斗,因而要求使用者在装载货物时,货物的中心既不能太靠前,又不能太靠后。如果运载货物装载靠前,即拖拉机的负载中心加在拖拉机的尾部,可造成在低档运行,启步或误车时拖拉机前轮离开地面,严重时可使拖拉机直立,造成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使用者为了避免此种事故的发生,将货物尽量装在拖斗的后半部,而又引起拖斗的摆动,使之拖拉机行走不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平稳,载重中心分布合理,又增加牵行力的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叉型牵引钩的叉杆(1)为弧状,叉杆(1)和叉把联接耳(2)的端部分别设有联接孔(3)。叉杆(1)的直线长度为35—40cm。叉杆(1)和叉把联接耳(2)紧固联接为一体。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牵引钩将载重的中心前移到拖拉机后驱动轮半轴壳的前面,使得行车平稳,牵行力相对增加,而且彻底解决了拖拉机负载时易发生的前轮离地的事故。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如图1、图2所示,牵引钩的整体形状为一叉状,两个叉杆为对称的半圆弧型,叉杆的直线长度35cm,两个叉杆间的距离为58cm,两个叉杆的前端和联接耳上分别开有直径为2cm的联接孔,叉杆和叉把为一体。在使用时,将叉杆前端的联接孔与安装在拖拉机驱动轮半轴壳前面的联接环联为一体,联接耳与拖斗联接,即可实现载重中心前移。权利要求1.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叉型牵引钩的叉杆(1)为弧状,叉杆(1)和叉把联接耳(2)的端部分别设有联接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杆(1)的直线长度为35—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叉杆(1)和叉把联接耳(2)紧固联接为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机车与拖斗间的联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它的外形为叉状,其叉杆为弧状,叉杆和叉把联接耳的端部分别设有联接孔。本技术将载重中心前移,使得行车平稳,牵引力相对增加,而且彻底解决了拖拉机负载时易发生前轮离地的事故。文档编号B60D1/04GK2236973SQ9522652公开日1996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冉恒印 申请人:冉恒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叉型牵引钩的叉杆(1)为弧状,叉杆(1)和叉把联接耳(2)的端部分别设有联接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恒印
申请(专利权)人:冉恒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