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795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前灯(1)具有:激光器元件(2)、发光部(4)及抛物面反射镜(5)。在与发光部(4)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上表面(4a)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抛物面反射镜(5)的一部分;发光部(4)以朗伯分布发出荧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1年10月26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110328991.2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通过向荧光体照射激发光所发生的荧光作为照明光加以利用的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具有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和半导体激光器(LD:LaserDiode)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激发光源、且将从这些激发光源产生的激发光照射到含有荧光体的发光部由此发生的荧光作为照明光加以使用的发光装置的研究盛行。作为这样的发光装置的一例,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利用LED模块或LD模块作为激发光源,且将激发光照射到形成为直径0.5mm以下左右的小的点状的发光部,由此生成白色光。另外,所生成的白色光由椭圆球面状或抛物面状的反射体向前方反射,且入射到投影透镜。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241142号公报(2004年8月26日公开)”在此,从节能的观点出发、以及从延长由电池发光的发光装置的发光持续时间这一观点出发,重要的是降低发光装置的消耗功率。例如,作为用于降低发光装置的消耗功率的措施之一,认为是提高发光部发生的荧光的利用效率。可是,有关用于提高这样的利用效率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公开也没有暗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荧光的利用效率的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具有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规定的投光方向投射的投光部,并且,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投光部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以朗伯(Lambertianランバ一シァン)分布发出荧光。根据上述结构,接收来自激发光源的激发光而使发光部发出荧光,且将该荧光通过投光部投射到规定的投光方向,该荧光作为照明光从发光装置出射。这时,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且荧光主要出射的面即主发光面,与投光部的一部分对向,因此能够使从发光部出射的荧光之中的、可以由投光部控制其行进路线的荧光的比例得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从荧光体的侧面出射的荧光(侧方出射荧光)仍不能由投光部控制其行进路线,被出射到规定的投光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可能性高。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因为发光部以朗伯分布发出荧光,所以侧方出射荧光少。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不能由投光部控制的荧光降低,能够提高荧光的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规定的投光方向投射的投光部,并且,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相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投光部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薄、或者在所述发光部的面所照射的所述激发光的光点的面积比该面的面积小。根据上述的结构,接收来自激发光源的激发光而使发光部发出荧光,且该荧光通过投光部投射到规定的投光方向,并且该荧光作为照明光从发光装置出射。这时,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且荧光主要出射的面即主发光面,与投光部的一部分对向,因此能够使从发光部出射的荧光之中的、可由投光部控制其行进路线的荧光的比例得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从荧光体的侧面出射的荧光(侧方出射荧光)仍不能由投光部控制其行进路线,被出射到规定的投光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可能性高。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因为发光部薄、或者接收激发光的面的面积比激发光的光点的面积大,所以侧方出射荧光变少。这一点由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确认。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不能由投光部控制的荧光降低,能够提高荧光的利用效率。还有,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发光部薄”意味着如下的发光部的形状,即,与发光部的主发光面相比,发光部的侧面一方的面积小得多,荧光的大部分向上方放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是具有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反射镜,其具有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的反射曲面;支承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反射曲面对向的面,且由该面支承所述发光部,再有,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反射镜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以朗伯分布发出荧光,所述车辆用前照灯按照使所述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被配设在所述车辆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是具有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反射镜,其具有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的反射曲面;支承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反射曲面对向的面,且由该面支承所述发光部,再有,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反射镜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薄、或者在所述发光部的面所照射的所述激发光的光点的面积比该面的面积小,所述车辆用前照灯按照使所述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被配设在所述车辆上。在车辆用前照灯被配设于车辆的状态下,车辆用前照灯的铅垂下侧部分是具有反射曲面的反射镜,铅垂上侧部分是支承构件,因此,发光部发出的荧光之中的、不能由反射镜控制的荧光大多由车辆用前照灯的反射镜侧即铅垂下侧出射。因此,能够利用被反射镜控制的光照射远方(车辆的正面),并且利用不能由反射镜控制的荧光照射车辆的邻域、且照射下方。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有效利用不能由反射镜控制的荧光,并且既能够明亮地照射车辆的前面,又能够扩大车辆用前照灯的照明范围。如上,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其构成为,具有: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规定的投光方向投射的投光部,并且,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投光部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以朗伯分布发出荧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其构成为,具有: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规定的投光方向投射的投光部,并且,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投光部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薄、或者在所述发光部的面所照射的所述激发光的光点的面积比该面的面积小。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是具有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其构成为,所述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发光部;反射镜,其具有将所述发光部发生的荧光朝向车辆前方反射的反射曲面;支承构件,其具有与所述反射曲面对向的面、且由该面支承所述发光部,再有,在与所述发光部的比侧面的面积宽阔的面即主发光面对向的位置,配置有所述反射镜的一部分,所述发光部以朗伯分布发出荧光,所述车辆用前照灯按照使所述反射曲面位于铅垂下侧的方式被配设在所述车辆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是具有车辆用前照灯的车辆,其构成为,所述车辆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发光部,其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发光部,并且,所述发光部在与该发光部接收激发光的面对向的面与所述支承构件抵接,所述支承构件由热传导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承构件的与所述发光部抵接的表面,是反射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0.29 JP 2010-244569;2011.09.08 JP 2011-19654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激发光源,其出射激发光;发光部,其接收从所述激发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而发出荧光;支承构件,其支承所述发光部,并且,所述发光部在与该发光部接收激发光的面对向的面与所述支承构件抵接,所述支承构件由热传导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承构件的与所述发光部抵接的表面,是反射面,所述支承构件与具有散热片的散热结构体抵接,所述发光部的厚度是:在该发光部从相对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看时的宽度之中最大宽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幸司高平宜幸大卫·蒙哥马利詹姆士·萨克林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