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华定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式蟹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654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蟹笼。主要解决现有蟹笼在折叠时,存在操作麻烦,以及折叠后,体积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包括由2个撑架、2个折叠架、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组成的折叠机构,第一撑架的下端与下框架相铰接,上端位于上框架内,第一折叠架的下端与第一撑架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相铰接,第一压板铰接于上框架上并与第一撑架卡位;第二撑架的下端与下框架相铰接,上端位于上框架内侧,第二折叠架的下端与第二撑架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相铰接,第二压板铰接于上框架上并与第二撑架卡位。由于该折叠式蟹笼采用独特的折叠结构,使得蟹笼折叠后厚度能够缩小至最小,整体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合理,不占空间,而且折叠时,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蟹笼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捕蟹工具,尤其是指一种折叠式蟹笼。
技术介绍
蟹笼可以方便地将支架与上框架、下框架进行装、卸,当使用时,将支架与上框架、下框架进行装配,当运输时,将支架与上框架、下框架进行拆卸,上支架与下支架可以合在一起,占用很小的空间,具有结构新颖、装卸方便、可以折叠、占用空间小、运输非常方便等优点,使渔船可以携带更多的蟹笼出海作业,以增加渔船产量和经济效益,是一种理想的捕捞器具。现有的折叠式蟹笼在折叠时存在操作麻烦,折叠效果差,折叠后体积不够理想,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蟹笼,解决现有蟹笼在折叠时,存在操作麻烦,以及折叠后,体积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蟹笼,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网衣,所述网衣上设有蟹笼口,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撑架、第二撑架、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所述第一撑架的下端与下框架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撑架的上端位于上框架内侧,所述第一折叠架的下端与第一撑架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相铰接,所述第一压板铰接于上框架上并与第一撑架卡位配合;所述第二撑架的下端与下框架的另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二撑架的上端位于上框架内侧,所述第二折叠架的下端与第二撑架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相铰接,所述第二压板铰接于上框架上并与第二撑架卡位配合。 所述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通过第一拉绳相连接,所述第一撑架、第二撑架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拉绳。 所述第一撑架、第二撑架、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均为U形,所述第一撑架、第二撑架的中部均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折叠架和第二折叠架通过连接杆铰接于第一折叠架和第二折叠架。 所述第一撑架、第二撑架对称分布于下框架中心轴两侧,所述第一折叠架、第二折叠架对称分布于上框架中心轴两侧。 所述上框架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压板与第一支撑杆相扣合。 所述下框架设有第二支撑杆。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该折叠式蟹笼采用独特的折叠结构,使得蟹笼折叠后厚度能够缩小至最小,整体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合理,不占空间,而且折叠时,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闻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撑架与第一折叠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撑架与第二折叠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框架1,下框架2,网衣3,蟹笼口 4,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第一压板9,第二压板10,第一拉绳11,第二拉绳12,连接杆13,倒勾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折叠式蟹笼,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以及网衣3,所述网衣3上设有蟹笼口 4,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第一压板9以及第二压板10,所述第一撑架5的下端与下框架2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撑架5的上端位于上框架2内侧,所述第一折叠架7的下端与第一撑架5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I相铰接,所述第一压板9铰接于上框架I上并与第一撑架5卡位配合;所述第二撑架6的下端与下框架2的另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二撑架6的上端位于上框架I内侦U,所述第二折叠架8的下端与第二撑架6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I相铰接,所述第二压板10铰接于上框架I上并与第二撑架6卡位配合,所述所述第一压板9和第二压板10通过第一拉绳11相连接,所述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拉绳12。需要折叠时,拉动第二拉绳,使得拉绳带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向上旋转,脱离对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卡位,由于,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下端铰接在下框架上,因此,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能够向框架内侧翻转,而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的上端铰接在上框架上,下端铰接在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因此,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带动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的下端向内侧翻转形成水平分布,使得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能够向下合拢,实现折叠;而需要撑开时,通过第一拉伸向两侧拉开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具有向下的压力,使得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顶起压板撑开网衣并到达与压板卡位的位置上,从而实现撑起的目的,操作方便、轻松。根据上述方案,由于该折叠式蟹笼采用独特的折叠结构,使得蟹笼折叠后厚度能够缩小至最小,整体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合理,不占空间,而且折叠时,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均为U形,所述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中部均设有连接杆13,所述第一折叠架7和第二折叠架8通过连接杆13铰接于第一折叠架7和第二折叠架8。由于连接杆设置在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中间位置,因此,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在向内翻转合拢的同时,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的下端沿着连接杆翻转刚好容置在连接杆侧部的空隙内,使得整体的厚度达到最小程度,体积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对称分布于下框架2中心轴两侧,所述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对称分布于上框架I中心轴两侧。采用上述对称分布的结构形式,使得该折叠机构具有稳定、灵活以及使用性能高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9上设有倒勾14,所述第一压板9通过倒勾14与第一撑架5卡位配合。通过在第一压板上设置倒勾,通过倒勾对第一撑架进行卡位,当需要折叠时,只需要拉伸拉动第一压板向上转动便可使得第一撑架相内侧翻转,而撑起时,第一撑架的上端沿着第一压板的下端滑动顶起第一压板并到达倒勾位置上实现定位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I设有第一支撑杆15,所述第二压板10与第一支撑杆15相扣合。所述下框架2设有第二支撑杆16。在上框架I内设置第一支撑杆15,一方面提高上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杆15对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进行限位的目的,防止其向下旋转过渡,以至于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不能有效的顶起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因此,具有定位效果好,稳定性高以及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蟹笼,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以及网衣(3),所述网衣(3)上设有蟹笼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第一压板(9)以及第二压板(10),所述第一撑架(5)的下端与下框架(2)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撑架(5)的上端位于上框架(2)内侧,所述第一折叠架(7)的下端与第一撑架(5)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1)相铰接,所述第一压板(9)铰接于上框架(1)上并与第一撑架(5)卡位配合;所述第二撑架(6)的下端与下框架(2)的另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二撑架(6)的上端位于上框架(1)内侧,所述第二折叠架(8)的下端与第二撑架(6)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1)相铰接,所述第二压板(10)铰接于上框架(1)上并与第二撑架(6)卡位配合,所述所述第一压板(9)和第二压板(10)通过第一拉绳(11)相连接,所述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拉绳(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蟹笼,包括上框架(I)、下框架(2)以及网衣(3),所述网衣(3)上设有蟹笼口(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第一折叠架(7)、第二折叠架(8)、第一压板(9)以及第二压板(10),所述第一撑架(5)的下端与下框架(2)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撑架(5)的上端位于上框架(2)内侧,所述第一折叠架(7)的下端与第一撑架(5)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I)相铰接,所述第一压板(9)铰接于上框架(I)上并与第一撑架(5)卡位配合;所述第二撑架(6)的下端与下框架(2)的另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二撑架(6)的上端位于上框架(I)内侧,所述第二折叠架(8)的下端与第二撑架(6)相铰接,上端与上框架(I)相铰接,所述第二压板(10)铰接于上框架(I)上并与第二撑架(6)卡位配合,所述所述第一压板(9)和第二压板(10)通过第一拉绳(11)相连接,所述第一撑架(5)、第二撑架(6)的上端均连接有第二拉绳(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定
申请(专利权)人:周华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