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春来专利>正文

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311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该装置整体结构包括机械连接在一起的臭氧发生器、双氧水储存器、投加管件、臭氧反应池、臭氧余气吸收器几大部分,其中臭氧反应池可用臭氧反应罐替代。投加管件包括机械连接在一起的臭氧射流器、臭氧混合器及放置在臭氧反应池中的投放布管装置,投放布管装置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采用此结构的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可使臭氧及双氧水与污水混合更加均匀,提高臭氧和双氧水的氧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该装置整体结构包括机械连接在一起的臭氧发生器、双氧水储存器、投加管件、臭氧反应池、臭氧余气吸收器几大部分,其中臭氧反应池可用臭氧反应罐替代。投加管件包括机械连接在一起的臭氧射流器、臭氧混合器及放置在臭氧反应池中的投放布管装置,投放布管装置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采用此结构的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可使臭氧及双氧水与污水混合更加均匀,提高臭氧和双氧水的氧化效率。【专利说明】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水臭氧双氧水投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有近50个国家严重缺水,我国被联合国确认为严重缺水国家之一。但我国每年约有几百亿吨深度处理可以利用的污水没有利用被排放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实现污水资源化已是当务之急。 所谓“污水”的形成。是由新鲜水经过生产过程被污染而成。我们要利用污水必须把污水中污染物尽可能地去除,污染物主要有:油、有机物、悬浮物、有机盐等。其中的油、悬浮物和一部分有机物可通过絮凝、沉淀和过滤的方法加以祛除,但一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盐需要氧化处理后才能进一步在后续过程中进行降解和吸附。在专利号ZL99112689.0的技术设备中利用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但在该方案中,存在着臭氧与污水混合不均匀,效率低的问题,申请号为200520142055.2的专利中,臭氧本身具有极强氧化性,能够去除大量有机物,但是对某些齒代烃及农药等有机物的氧化效果较差,存在污染水中污染物去除不全面及彻底的问题。 技术内容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把污染水或受污染的自然水(江、河、湖水等)中一部分有机物质氧化为CO2和水,把污染水中另一部分有机物质氧化成中间体,即把大分子有机物质和环状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质和短链有机物质,这种氧化后生成的有机物质易于被生化降解掉和后序工序中的活性炭吸附掉,同时可氧化祛除污染水中所含的铁和猛等无机物,并对污染水起到去味、脱色、杀菌的闻效率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污染水臭氧双氧水的投加装置,所述投加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双氧水储存器、投加管件、臭氧双氧水反应池和臭氧余气吸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双氧水储存器分别通过投加管件连接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连接所述臭氧余气吸收器,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中设有投放布管装置。 其中所述投加管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臭氧发生器及所述双氧水储存器与所述的投放布管装置之间的臭氧射流器与臭氧双氧水混合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及所述双氧水储存器分别连接所述臭氧射流器,所述臭氧射流器连接所述臭氧双氧水混合器。 其中所述投加管件还包括与臭氧发生器连接在一起的放置在臭氧反应装置的投放布管装置。 其中所述投放布管装置的主管路上连通有多排支管。 其中所述投放布管装置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上有多个小孔。 其中所述投放布管装置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排列成矩形或圆形。 其中所述投放布管装置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排列成矩形或圆形。 其中所述臭氧余气吸收器为罐式结构,内装吸附过滤材料。 其中所述臭氧余气吸收器为罐式结构,内装吸附过滤材料。 其中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可用臭氧双氧水反应罐替代。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臭氧本身具有极强氧化性,能够去除大量有机物,但是对某些卤代烃及农药等有机物的氧化效果较差,将臭氧与双氧水结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氧化效率。臭氧与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包括直接反应即臭氧与有机物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即臭氧分解产生.0H与有机物反应。直接反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而间接反应一般不具选择性,即作用范围较广。在臭氧水溶液中添加双氧水会显著加快臭氧分解产生.0H的速率,其反应为 03+0H — HO2 +O2 当溶液中存在H2O2时,它会部分离解产生H0_ 2H202 — HO2^H3O+ 上述反应生成的HO2-是.0H形成的诱发剂。其机理如下 03+H02 — HO2.+O3.HO2.— Η++02. O2.+O3 — 02+03O2.+H+ — HO3 HO3 — OH.+O2OH.+O3 — HO2.+O2 污染物在03/H202氧化过程中的降解速率比单一的氧化过程快2?200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4为臭氧射流器示意图; 图5为臭氧双氧水混合器示意图; 图6为投放布管装置示意图; 图7为臭氧余气吸收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将臭氧发生器I产生的臭氧气和双氧水储存器7产生的双氧水直接送入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中的投放布管装置,与污染水充分混合后,与水中的有机物质、铁、锰反应,剩余臭氧气被臭氧余气吸收器5吸收,净气通过管道高空排放。放置在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中的投放布管装置6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多排支管上有设多个小孔,投放布管装置6的支管排成矩形或圆形。臭氧余气吸收器5为罐式结构,内装活性炭、不锈钢丝网等吸附过滤材料。 实施例2 臭氧射流器2将臭氧发生器I产生的臭氧气、双氧水储存器7产生的双氧水以及污染水流共同射入臭氧双氧水混合器3,经臭氧双氧水混合器3出来的水进入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中的投放布管装置6进行充分反应,剩余臭氧气被臭氧余气吸收器5吸收,净气通过管道高空排放。放置在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中的投放布管装置6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排支管,多排支管上有多个小孔,投放布管装置的支管排成矩形或圆形。臭氧余气吸收器5为罐式结构,内装活性炭、不锈钢丝网等吸收过滤材料。 实施例3 臭氧发生器I产水臭氧气以及双氧水储存器7产生的双氧水,一路进入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的投放布管装置6,与污染水充分混合后,与水中的有机物质、铁、锰反应,剩余臭氧气被臭氧余气吸收器5吸收,净气通过管道高空排放;另一路和污染水流共同通过臭氧射流器2射入臭氧双氧水混合器3,经臭氧双氧水混合器3出来的水进入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中的投放布管装置6进行充分反应,剩余臭氧被臭氧余气吸收器5吸收,净气通过管道高空排放。放置在臭氧双氧水反应池4或反应罐8中的投放布管装置6的主管路上连通多支管,多排支管上设有多个小孔,投放布管装置6的支管排成矩形或圆形。臭氧余气吸收器5为罐式结构,内装活性炭、不锈钢丝网等吸附过滤材料。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污染水臭氧双氧水的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双氧水储存器、投加管件、臭氧双氧水反应池和臭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染水臭氧双氧水的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双氧水储存器、投加管件、臭氧双氧水反应池和臭氧余气吸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双氧水储存器分别通过投加管件连接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连接所述臭氧余气吸收器,所述臭氧双氧水反应池中设有投放布管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来韩非易韩全
申请(专利权)人:韩春来韩非易韩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