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2310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丹参3~5份、白芍3~5份、扶芳藤3~4份、茯苓3~4份、薏苡仁3~4份、九龙藤2~3份、土人参2~3份、延胡索2~3份、川芎2~3份、苏木1~2份、香附1~2份、炙甘草1~2份。其剂型为汤剂。其制备过程包括:将组合物饮片药材净选,按照比例加取药材,加水文火煎至200ml,复渣再煎,混合物为汤剂保存。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草药组合物有柔肝健脾、化瘀除湿、缓急止痛之效,治疗水湿与瘀血互结于胞脉之下腹痛证,能使脾健肝和、湿祛瘀化、气血条畅,而腹痛自止,诸证得安,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领域,公开了;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丹参3~5份、白芍3~5份、扶芳藤3~4份、茯苓3~4份、薏苡仁3~4份、九龙藤2~3份、土人参2~3份、延胡索2~3份、川芎2~3份、苏木1~2份、香附1~2份、炙甘草1~2份。其剂型为汤剂。其制备过程包括:将组合物饮片药材净选,按照比例加取药材,加水文火煎至200ml,复渣再煎,混合物为汤剂保存。临床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中草药组合物有柔肝健脾、化瘀除湿、缓急止痛之效,治疗水湿与瘀血互结于胞脉之下腹痛证,能使脾健肝和、湿祛瘀化、气血条畅,而腹痛自止,诸证得安,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有效药物。【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1n Syndrome, PCS)是一种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证,其临床特点为慢性下腹痛,低位腰痛,极度疲劳感,性感不快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是妇科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妇科的疑难病症之一。西医认为,本病与早婚、早育、多产、难产、输卵管结扎术、子宫后位、习惯性便秘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等有关,任何使盆腔静脉血流出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导致盆腔静脉瘀血而导致本病发生。盆腔静脉的迂曲扩张、充血及病变部位的瘀血性水肿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根据病因注意休息及体位调节,避免长期站立和睡眠仰卧位;适当的体育锻炼。药物治疗有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但药物治疗只是暂时性的所有患者几乎在停药以后均复发,因此只能作为进一步治疗前的权宜之计或是用作急性发作的控制。手术治疗有圆韧带悬吊术及底韧带缩短术、阔韧带筋膜修补术、卵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等。其中圆韧带悬吊术及底韧带缩短术、阔韧带筋膜修补术、卵巢静脉高位结扎术均为保守性手术治疗,可改善盆腔血循环,但效果不理想,易复发。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为根治性手术,对于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但存在手术风险大,治疗费用较高,且以牺牲生殖器官为代价,不适用于生育要求的妇女。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有关该病的论述散见于“下腹痛”、“小户嫁痛”、“妇人腹中诸疾痛”等记载中。随着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中医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在于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淤血是疼痛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故凡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均可使血行不畅造成凝滞。在目前西医治疗无明显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由于强调辩证施治,其治疗优势已逐渐显示出来。经过多年观察,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湿瘀互结胞络,不通则痛。盖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为冲脉所系,妇女经、孕、产、乳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气常有余,加上妇女生理、个性特点,易为情志所伤而致肝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而致瘀。木旺乘土,则脾失冲和,运化失职,使水湿内停,湿瘀相搏,结于胞宫、胞脉而成为此病发病的内因。由于妇女胞宫位居下焦阴湿之地,南方气候温暖多湿,经行、产后胞脉空虚,若起居不慎或药物、人流、手术损伤,或阴道用具不洁,湿浊之邪易乘虚而入,与血相搏结,阻滞经络,内外因合致,湿瘀互结胞宫、胞络而发生此病。由于湿性重浊粘腻,故病情缠绵难愈。 根据此病发生的机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盆腔淤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方中重用丹参、白芍和营养阴,敛肝止痛;土人参、川芎养血活血,调舒肝脉;扶芳藤、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渗湿和中,且甘淡平和,利湿而不伤阴;九龙藤既能化瘀又能利湿;苏木祛瘀通经;延胡索、香附疏肝理气,行血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柔肝缓急。全方共奏调和肝脾、化瘀利湿、缓急止痛之功,恰合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病机,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丹参3?5份、白芍3?5份、扶芳藤3?4份、茯苓3?4份、薏苡仁3?4份、九龙藤2?3份、土人参2?3份、延胡索2?3份、川芎2?3份、苏木I?2份、香附I?2份、炙甘草I?2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包括原料的特性: 丹参: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1rrhizaBge.的根及根莖;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主治: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 白芍:药用: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1.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性凉,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收汗;主治: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 扶芳藤:药用:卫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Hand.-Mazz.的莖叶;性味:辛,平;功效:补虚、舒筋脉、止出血、散瘀血;主治:跌打损伤、咯血、血崩、月经不调、创伤出血、气血不足。 茯苓:药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 (Schw.) Wolf菌核的白色部份;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带下、心悸、失眠等。 薏该仁:药用: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该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成熟种仁;性味与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肾、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带下、湿滞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等。 九龙藤:药用:豆科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1ni (Benth.) Benth.的莖;性味:甘、辛,平;功效: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 土人参:药用:马齿觅科植物护兰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的根;性味:甘,平;功效:润肺止咳、健脾补虚、清热敛汗、调经止带;主治:肺痨、燥热咳嗽、脾虚劳倦、眩晕、潮热、多汗、月经不调、白带多。 川弯: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弯Ligusticum chuanx1ng Host.的根莖;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主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延胡索:药用:S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et C.C.Hsii的块茎;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主治:胸腹疼痛、肢体疼痛、疝痛、痛经等。 苏木:药用:豆科乔木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木材;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归心、肝、脾经;功效:祛瘀通经疗伤;主治: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仆伤痛等。 香附:药用: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根莖;性味与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中药组合,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丹参3~5份、白芍3~5份、扶芳藤3~4份、茯苓3~4份、薏苡仁3~4份、九龙藤2~3份、土人参2~3份、延胡索2~3份、川芎2~3份、苏木1~2份、香附1~2份、炙甘草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刚李莉杨美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