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054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白鲜25—30份,芒硝1—2份,青黛15—20份,薏苡25—30份,牡荆实12—15份,川芎15—20份;台湾马兜铃12—15份,豨莶5—8份,葳蕤10—12份,团叶槲蕨15—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5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治愈率达到9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 药。
技术介绍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 变,称为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 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临床常见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 滞、气虚血瘀等证型,本专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中医理 论认为,湿热之余邪与气血搏结于冲任胞宫,则少腹部疼痛,邪正交争,病势进退,则低热 起伏,经行、劳累耗伤气血,正气虚衰,则病势加重;湿热下注则带下量多色黄;湿热瘀结内 伤,则胸闷纳呆、口干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并有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 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尚无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的特效药,多采用抗生素类药消炎,副 作用大,且治标不治本,此病的广大患者亟需一种能够标本兼治、无依懒性、无副作用的药 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照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治疗原则,提供一种治疗 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 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 腔炎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白鲜25- 30份,芒硝1一2 份,青黛15-20份,薏苡25-30份,牡荆实12-15份,川弯15-20份;台湾马兜铃12- 15份,豨莶5- 8份,葳蕤10-12份,团叶槲蕨15- 20份。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 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 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 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 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白鲜具有燥湿、清热、解毒的功效;采用的芒硝具有泻热通便、润 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采用的青黛具有解毒除热的功效;采用的薏苡具有有健脾利湿、 清热排脓的功效;采用的牡荆实对腹痛治疗效果显著;采用的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 痛的功效;采用的台湾马兜铃具有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采用的豨莶具有解毒、镇痛 作用;采用的葳蕤具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采用的团叶槲蕨破积血、舒筋活络、补 肾益精的功效。本专利技术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 用,对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 对5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治愈率达到94%。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患者人员结构及治愈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白鲜25—30份,芒硝1—2份,青黛15—20份,薏苡25—30份,牡荆实12—15份,川芎15—20份;台湾马兜铃12—15份,豨莶5—8份,葳蕤10—12份,团叶槲蕨1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治疗湿热瘀结证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中药制剂:白鲜25-30份,芒硝1 一2份,青黛15 -2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瑞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