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轮之钢丝张力迫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08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钢丝轮之钢丝张力迫紧机构,为在机台上设有两个定位装置供将该钢丝轮之轮轴固定,以使该钢丝轮可以该轮轴为轴心自由旋转,而于该机台上位于该钢丝轮之两侧又设置有复数压轮相对抵压于钢丝轮两侧面之钢丝上,以及复数个推轮错位夹压于轮圈之两侧,如此当该钢丝轮转动时,便可由该压轮之抵压而使该钢丝两端产生一朝向抵压处之拉力,且并可利用该推轮之夹压而使该轮圈产生一扭曲之状态,进而使该钢丝轮之所有钢丝因此受到迫紧而具有最佳之张力,以使该钢丝轮之轮圈经校正后,于使用时不会使钢丝之张力轻易松弛而造成运转时震动及抖动之情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迫使钢丝轮之钢丝两端迫紧结合处的钢丝轮之钢丝张力迫紧机构,以使该钢丝轮之所有钢丝具有最佳张力,进而使该钢丝轮之轮圈经校正后,于使用时不会使钢丝之张力轻易松弛而造成运转时震动及抖动之情形。
技术介绍
请参阅附图1所示为一般钢丝轮1之结构,其结构包含轮圈10之中心位置设有花毂11,于该轮圈10与花毂11间以复数钢丝12连接,以使该复数钢丝12于钢丝轮1之两侧面形成幅射状排列,另于该花毂11中并又横向枢设有轮轴13,供使该钢丝轮1以该轮轴13为轴心自由转动。而上述之钢丝轮1于出厂使用前需先对轮圈10作真圆度及扭曲度之校正(即调整该轮圈之轴向及径向偏移量至标准范围内),以使该钢丝轮1于地面运转时,不致因真圆度不够或扭曲程度过大而产生跳动或抖动之情形。然而,目前之钢丝轮1虽于出厂前已将轮圈10之轴向及径向偏移量调整至标准范围内,使其于使用时不致发生跳动或抖动之情形,但是由于该钢丝轮1于制作时,该轮圈10与钢丝12之结合处,常会有钻孔或冲孔时所残留下之毛边,而即使经过上述之校正后大部份之钢丝12与轮圈10之结合处仍无法紧密的贴合,而且该钢丝12与花毂11结合之一端亦常会因结合之角度及交叉叠设之关系,而使其仍具有一可活动之裕量,所以当该钢丝轮1使用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后,便很容易因震动而使该毛边脱落、磨平、压平或使该钢丝12位移,而造成部份钢丝12的张力松驰之情形,并因此而导致轮圈10之真圆度及扭曲度超出标准之范围,而造成运转时会产生跳动或抖动之情形,而如此则便需将该钢丝轮1拆下重新进厂作一校正之工作,或直接目视手工校正,而如此不但浪费时间,且不符经济效益,尤其是于第二次校正后仍无法确定该钢丝12之两端是否完全被迫紧,该钢丝12之张力是否已完全处于最佳之状态,因此有可能会发生多次进厂校正及校正不确实之情形。而目前为解决上述之问题,便有业者于该钢丝轮1出厂前,先利用人力以脚踩之方式分别踩压该钢丝轮1两侧面之钢丝12,然后再校正该轮圈10之真圆度及扭曲度,如此往覆踩压及校正多次,以使该钢丝12两端迫紧结合处,而使该钢丝轮1之轮圈10可于该钢丝12具有最佳张力之状态下将真圆度及扭曲度校正至标准范围内,以减少使用后再次校正之麻烦。然而,如此由人力踩压,然后再校正之方式,不但浪费人力,而且效率亦非常不佳,而且常会发生施力不当而造成钢丝12永久变形之情形发生,而使得不良率亦会因而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丝轮之钢丝张力迫紧机构,具有节省校正时间及降低不良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丝轮之钢丝张力迫紧机构,该钢丝轮包含轮圈之中心位置设有花毂,该轮圈与花毂间以复数钢丝连接,以使该复数钢丝于该钢丝轮之两侧面形成幅射状排列,该花毂横向枢设有轮轴,使该钢丝轮以该轮轴为轴心自由转动,该钢丝张力迫紧机构,包括1)机台;2)相对固定于该机台的两定位装置,该两定位装置用以夹固该轮轴之两端,以使该钢丝轮可以该轮轴为轴心自由转动; 3)相对夹固的该钢丝轮两侧分别固定于该机台的两压轮,该两压轮分别抵压于该钢丝轮两侧面之钢丝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两定位装置基于两座体分别固定于该机台,该两压轮基于该两座体分别固定于该机台,该两压轮可依该钢丝轮之尺寸大小而于该座体上位移,以供夹压于钢丝之适当位置处;该两压轮分别由两压轮驱动器驱动其抵压或脱离该钢丝;该两压轮相对夹压于该钢丝轮两侧面,并且位于该轮轴之轴心水平线位置上;该压轮之周缘包覆有橡胶材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纲丝轮一侧的座体固设有可供驱动该钢丝轮自动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机台固设有供侦测该钢丝轮之轮圈的径向偏移量及轴向偏移量的侦测装置,该侦测装置抵靠该轮圈一侧,该侦测装置包含侦测大偏移量之第一侦测装置,及侦测微量偏移之第二侦测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两座体分别固设有错位夹压于该钢丝轮之轮圈两侧面上的两推轮;该两推轮分别位于该钢丝轮之轮轴的轴心水平线上方及下方三十度~六十度之位置处;该两座体分别固设有驱动该两推轮夹压或退离该轮圈之两侧面的两推轮驱动器;该两推轮之周缘包覆有橡胶材料;该两推轮可依据该钢丝轮之尺寸大小而作适当之调整位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如此,便可藉由该两压轮对该钢丝轮两侧之所有钢丝产生夹压力,及利用该两推轮对该钢丝轮之轮圈产生扭转力,以使该钢丝轮之所有钢丝受到迫紧而具有最佳之张力,进而使该钢丝轮之轮圈经校正后,于使用时不会有钢丝之张力轻易松弛而造成运转时震动及抖动之情形,而且该迫紧之方式亦可大幅节省轮圈校正之时间及降低不良率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钢丝轮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之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之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之压轮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之装配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之压轮及推轮位置示意图。对照图1至图8以下作进一步说明1-钢丝轮 11-花毂2-机台 10-轮圈3-定位装置 12-钢丝4-压轮 13-轮轴5-侦测装置 20-座体50-第一侦测装置 40-压轮驱动器51-第二侦测装置 60-推轮驱动器6-推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由两定位装置3将钢丝轮1之轮轴13两端夹设固定,以使该钢丝轮1可以该轮轴13为轴心自由旋转,然后再将两压轮4夹压于该钢丝轮1两侧面之钢丝12上,如此当转动该钢丝轮1时,则该钢丝轮1两侧面之钢丝12中央处便会依序被挤压,而使该钢丝12两端形成一朝向挤压处之力拉,进而达到将该钢丝12之张力迫紧之目的,而且当该钢丝轮1之所有钢丝12之张力皆被迫紧后,则可使该压轮4退离该钢丝12,然后由一固设于该机台2上的侦测装置5来侦测轮圈10之轴向偏移量及径向偏移量,以作为校正该轮圈10之依据。请参阅图3所示,该第一实施例之两定位装置3及两压轮4分别利用两相对之座体2结合于该机台2上,而且该两压轮4可依钢丝轮1之尺寸大小而于座体20位移,以供可抵压于钢丝轮1之两侧面钢丝12的适当位置处,另外该两压轮4又分别可由固设于该座体上的压轮驱动器40驱动其抵压或退离该钢丝12,而且于该两压轮4之周缘又包覆有橡胶材料,以供避免对该钢丝12造成伤害,而该侦测装置5则抵靠于轮圈10之一侧,用以侦测轮圈10某一点之径向偏移量及轴向偏移量,以提供轮圈10之真圆度及扭曲度的调整依据,而且该侦测装置5包含有一侦测大偏移量之第一侦测装置50,及一侦测微量偏移之第二侦测装置51。请参阅图4所示,该两压轮4相对夹压于钢丝轮1之两侧面钢丝12上。请参阅图5所示,该两压轮4之位置位于该钢丝轮1之轮轴13的轴心水平线上。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该第一实施例上增加两错位设置之推轮6夹压于该钢丝轮1的轮圈10两侧,以使该钢丝轮1转动时,不但可由该两压轮4之相对抵压而对该钢丝10之产生挤压拉紧之效果,同时亦可利用该两推轮6之错位夹压而使该轮圈10产生一扭动之效果,进而大幅增加钢丝12张力之迫紧功效,而且于该两推轮6之周缘系又包覆有橡胶材料,用以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丝轮之钢丝张力迫紧机构,该钢丝轮(1)包含轮圈(10)之中心位置设有花毂(11),该轮圈与花毂间以复数钢丝(12)连接,以使该复数钢丝于该钢丝轮之两侧面形成幅射状排列,该花毂横向枢设有轮轴(13),使该钢丝轮以该轮轴为轴心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该钢丝张力迫紧机构,包括:1)机台(2);2)相对固定于该机台的两定位装置(3),该两定位装置用以夹固该轮轴之两端,以使该钢丝轮可以该轮轴为轴心自由转动;3)相对夹固的该钢丝轮两侧分别固定于该机台的两压轮(4),该两压轮分别抵压于该钢丝轮两侧面之钢丝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添财
申请(专利权)人: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