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0433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检测由座椅上的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和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允许座椅和/或驱动座椅向后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生存空间变小而导致增大乘员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特别是涉及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往往由于乘员舱生存空间严重侵入导致乘员头部或者大腿小腿会受到伤害,乘员舱的空间在碰撞时无法改变使得在碰撞过程中前舱侵入量过大导致乘员伤害值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生存空间变小而导致增大乘员伤害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检测由座椅上的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和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允许座椅和/或驱动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座椅具有用于将座椅沿纵向方向的移动锁定的锁止机构;方法还包括:提供一解锁机构,其构造成能够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自动地解除锁止机构对座椅的锁定,以允许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提供一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其构造成能够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自动地驱动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解锁机构和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同时开始工作;其中,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开始工作后先进行预加载阶段,以防止座椅向前移动,并且在解锁机构完成对锁止机构的锁定的解除之后立即驱动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由座椅后移驱动装置驱动座椅以第一速度向后移动;座椅后移驱动装置还构造成能够驱动座椅以第二速度向后移动,以根据乘员的需要调节座椅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并且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优选地,第一速度是第二速度的至少1.5倍。进一步地,判断座椅是否移动到预定位置;如果否,则控制座椅后移驱动装置继续推动座椅;如果是,则锁止机构对座椅锁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设置在座椅的靠背处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由座椅上的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电子控制单元,配置成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发出执行信号;设置在座椅处的操纵机构,用于在接收到执行信号时对座椅进行操作,以允许座椅和/或驱动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座椅处的锁止机构,用于将座椅沿纵向方向的移动锁定;其中,执行信号包括解锁信号;并且,操纵机构包括解锁机构,用于在接收到解锁信号时解除锁止机构对座椅的锁定,以允许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执行信号包括驱动信号;并且,操纵机构包括设置在座椅处的座椅后移驱动装置,用于在接收到驱动信号时驱动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电子控制单元配置成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同时发出解锁信号和驱动信号;并且,座椅后移驱动装置构造成在接收到驱动信号时进行预加载,以积蓄用于驱动座椅的驱动力,并且在解锁机构完成对锁止机构的锁定的解除之后立即驱动座椅向后移动。进一步地,座椅后移驱动装置构造成能够选择性地以第一速度或第二速度驱动座椅向后移动,并且,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优选地,第一速度是第二速度的至少2倍;其中,在根据乘员的需要调节座椅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的情况下,座椅后移驱动装置驱动座椅以第二速度向后移动;并且,座椅后移驱动装置接在收到驱动信号时驱动座椅以第一速度向后移动。进一步地,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座椅处。如果车辆发生碰撞,汽车座椅靠背会给在座椅上的驾驶员产生一个冲击力,这样形成了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当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通过解锁座椅上的锁定装置或锁定机构等,以允许座椅可以进行移动,然后驱动座椅向后移动,当然,允许座椅移动和驱动座椅移动两个动作可以通行进行。通过上述的方法步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座椅后移可以带动乘员同时向后移动,并且在乘员舱被撞击挤压后,可以增大乘员舱的空间,有效地减小乘员的伤害,提高了乘员的生存率。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3所示的系统的各个部分在车辆座椅处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以下步骤:S11:检测由座椅上的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和S13: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允许座椅和/或驱动座椅向后移动。如果车辆发生碰撞,汽车座椅靠背会给在座椅上的驾驶员产生一个较大的冲击力,这样形成了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当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通过解锁座椅上的锁定装置或锁止机构等,以允许座椅可以进行移动,然后驱动座椅向后移动,当然,允许座椅移动和驱动座椅移动两个动作可以通行进行。通过上述的方法步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座椅后移可以带动乘员同时向后移动,并且在乘员舱被撞击挤压后,可以增大乘员舱的空间,有效地减小乘员的伤害,提高了乘员的生存率。可以理解,在现有的车辆中,座椅通常都带有允许乘员调节座椅沿车辆纵向的位置的人力驱动或电驱动的座椅调节机构,以便乘员根据其体形、坐姿或其它习惯将座椅向前或向后调节至使其感觉方便和舒适的位置。对于人力驱动移动的座椅,其座椅调节机构通常设有锁定装置或锁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步骤S13中仅对该锁止机构进行解锁,以允许座椅进行后移即可。这样,座椅就可以在乘员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当然,在解锁该锁止机构之后或同时,在步骤S13中还可以通过车辆已有的或者附加的驱动装置驱动座椅向后移动。对于电驱动移动的座椅,其座椅的位置通常是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来确定和改变,有可能不带有锁止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步骤S13中没有解锁操作,而是仅仅由该驱动装置来驱动座椅向后移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方法同样是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该座椅在滑轨上进行滑动以在纵向进行移动,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检测由座椅上的乘员向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S23:判断压力是否大于预定阈值;S25: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允许座椅和驱动座椅向后移动。如果压力值小于预定阈值,则返回步骤S21继续检测该压力。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座椅上设置有用于将座椅沿纵向方向的移动锁定的锁止机构,本方法中提供了一个解锁机构,解锁机构的构造是用于能够在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自动地解除锁止机构对座椅的锁定,以允许座椅向后移动。该解锁机构可以是在现有的带有锁止机构的座椅上附加的机构,例如可采用中国专利公开CN202522422U中所公开的解锁装置。该解锁机构可以在收到一个执行信号时自动进行解锁操作。方法还提供一个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座椅后移驱动装置的构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检测由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向所述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和在所述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允许所述座椅和/或驱动所述座椅向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方法,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检测由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向所述座椅的靠背施加的压力;和在所述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允许所述座椅和/或驱动所述座椅向后移动;所述座椅具有用于将所述座椅沿所述纵向方向的移动锁定的锁止机构;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一解锁机构,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压力升高至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自动地解除所述锁止机构对所述座椅的所述锁定,以允许所述座椅向后移动;提供一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压力升高至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自动地驱动所述座椅向后移动;其中,在所述压力升高至大于预定阈值时,所述解锁机构和所述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同时开始工作;其中,所述座椅后移驱动装置开始工作后先进行预加载阶段,以防止所述座椅向前移动,并且在所述解锁机构完成对所述锁止机构的所述锁定的解除之后立即驱动所述座椅向后移动;其中,在所述压力升高至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由所述座椅后移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座椅以第一速度向后移动;所述座椅后移驱动装置还构造成能够驱动所述座椅以第二速度向后移动,以根据所述乘员的需要调节所述座椅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度是所述第二速度的至少1.5倍。3.一种控制车辆座椅后移的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座椅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向后移动,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的靠背处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由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向所述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求才管立君肖海涛孙立志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冯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