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1101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3:48
一种触控屏,包括透明基板、粘合层、触控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该透明基板通过该粘合层粘合于该触控基板上,该透明基板上并列设置有一组第一电极引脚及一组转接引脚,每一转接引脚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触控基板设有一组并列设置的第二电极引脚,该柔性电路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边缘并与该透明基板的第一电极引脚及转接引脚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该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由于透明基板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增加了透明基板的布线宽度,从而在兼顾透明基板与触控基板定位公差的情况下,保证透明基板的第二连接端能与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准确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屏,包括透明基板、粘合层、触控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该透明基板通过该粘合层粘合于该触控基板上,该透明基板上并列设置有一组第一电极引脚及一组转接引脚,每一转接引脚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触控基板设有一组并列设置的第二电极引脚,该柔性电路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边缘并与该透明基板的第一电极引脚及转接引脚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该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由于透明基板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增加了透明基板的布线宽度,从而在兼顾透明基板与触控基板定位公差的情况下,保证透明基板的第二连接端能与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准确对位。【专利说明】触控屏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屏。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触控屏的电子装置越来越多,例如手机、平板电脑、MP4、电子书等。为了取得较好的显示效果,触控屏逐渐往大尺寸、窄边框的薄型结构发展。为了实现触控屏的薄型化,一般采用GlF (Glass-Film,玻璃-薄膜)设计。这种采用GlF设计的触控屏包括玻璃面板、粘结于玻璃面板上的薄膜基板,以及部分夹设于玻璃面板与薄膜基板之间的柔性电路板,该玻璃面板与薄膜基板上均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引脚。玻璃面板粘结于薄膜基板时必须同时使其上的电极引脚与柔性电路板对位。由于玻璃面板相对薄膜基板存在定位公差,为了保证电极引脚能够同时与柔性电路板准确对位,玻璃面板的电极引脚的布线宽度必须增加,因而降低了布线密度,不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电极引脚的数量。例如,柔性电路板一侧夹设于玻璃面板与薄膜基板之间,其双面设有电路引脚以分别与玻璃面板及薄膜基板的电极引脚电性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玻璃面板的布线密度较低。然而,要提高触控屏的触控灵敏度时必然会相应增加电极引脚的数量,因此上述触控屏设计不利于提高触控屏的触控灵敏度。同时,柔性电路板需要双面设置绑定引脚以分别与玻璃面板及薄膜基板的电极引脚电性连接,从而提高了柔性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不降低布线密度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柔性电路板与透明基板准确对位的触控屏。 一种触控屏,包括透明基板、粘合层、触控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该透明基板通过该粘合层粘合于该触控基板上,该透明基板上并列设置有一组第一电极引脚及一组转接引脚,每一转接引脚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触控基板设有一组并列设置的第二电极引脚,该柔性电路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边缘并与该透明基板的第一电极引脚及转接引脚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该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透明基板朝向该触控基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电性连接该第一触控电极层,该触控基板朝向该透明基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触控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电极引脚,所述第二电极引脚电性连接该第二触控电极层,该柔性电路板朝向该透明基板的一侧形成有一组第一绑定引脚与一组第二绑定引脚,该透明基板的第一电极引脚与该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绑定引脚一一对准并电性连接,该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与该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绑定引脚一一对准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引脚与该转接引脚互相分离且并列设置,所述转接引脚的第一连接端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引脚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并排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远离该透明基板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触控基板的一侧边缘相对该透明基板向内缩进一预设距离,以暴露所述转接引脚及所述第一电极引脚,该粘合层于对应的一侧边缘相对该触控基板向内缩进,以暴露所述第二电极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触控屏还包括夹设于该透明基板与该触控基板之间的导电体,该导电体电性导通该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与该透明基板上对应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柔性电路板设于该透明基板朝向该触控基板的一侧边缘,且邻近该导电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导电体为导电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触摸屏为投射式电容触摸屏,该第一触控电极层为感应层,该第二触控电极层为驱动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透明基板为玻璃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触控基板为PET薄膜。 由于透明基板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增加了透明基板的布线宽度,从而在兼顾透明基板与触控基板定位公差的情况下,保证透明基板的第二连接端能与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准确对位。即在不降低布线密度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柔性电路板与透明基板准确对位。 由于绑定柔性电路板时,无需考虑透明基板与触控基板的定位公差。因此,第二绑定引脚无需增加布线宽度,从而可以节省布线空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触控屏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触控屏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3,一实施方式的触控屏100,其包括透明基板10、触控基板30、使透明基板10与触控基板30结合的粘合层50、电性连接透明基板10与触控基板30的导电体55,以及电性连接透明基板10的柔性电路板70。透明基板10通过粘合层50真空粘结于触控基板30上,导电体55夹设于透明基板10与触控基板30之间并电性导通透明基板10与触控基板30。柔性电路板70设置于透明基板10边缘且与透明基板10电性连接,并通过导电体55实现柔性电路板70与触控基板30的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板10为玻璃基板。 透明基板10为方形板状,其于一侧形成有第一触控电极层11、一组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触控电极层11且用于传输触控信号的第一电极引脚13,及一组转接引脚15。第一电极引脚13与转接引脚15互相分离且并列设置,第一电极引脚13、转接引脚15均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1间隔设置。转接引脚15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互相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51与第二连接端153。该多个第一连接端151并排设置且与第一电极引脚13处于同一直线上,该多个第二连接端153并排设置且处于第一连接端151远离透明基板10边缘处。第二连接端153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51增加了布线宽度。 触控基板30为方形板状,其朝向透明基板1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触控电极层31及一组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1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引脚33。第二电极引脚33与转接引脚15的第二连接端153对应设置。触控基板30形成有第二电极引脚33的一侧边缘相对透明基板10向内缩进一预设距离,以暴露转接引脚15的第一连接端151及第一电极引脚13。 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屏100为投射式电容触膜屏,透明基板10为保护玻璃,第一触控电极层11为处于保护玻璃一侧的感应层。该透明基板3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屏,包括透明基板、粘合层、触控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该透明基板通过该粘合层粘合于该触控基板上,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基板上并列设置有一组第一电极引脚及一组转接引脚,每一转接引脚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触控基板设有一组并列设置的第二电极引脚,该柔性电路板设于该透明基板的边缘并与该透明基板的第一电极引脚及转接引脚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该触控基板的第二电极引脚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转接引脚的第二连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标徐炫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