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106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成像设备,至少包括偏振分光组件、光源、反射组件、镜片组以及非圆对称组件。偏振分光组件位于反射组件与镜片组之间。非圆对称组件设于镜片组与偏振分光组件之间,或者非圆对称组件设于偏振分光组件与反射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所获得的径向、切向的模量转换函数值彼此的差异较小,可有效地提高解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成像设备,至少包括偏振分光组件、光源、反射组件、镜片组以及非圆对称组件。偏振分光组件位于反射组件与镜片组之间。非圆对称组件设于镜片组与偏振分光组件之间,或者非圆对称组件设于偏振分光组件与反射组件之间。本技术的成像设备所获得的径向、切向的模量转换函数值彼此的差异较小,可有效地提局解像度。【专利说明】成像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非圆对称组件,可有效地提高解像度的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现有成像设备的示意图。现有成像设备至少包括光源1、集光组件2、反射式娃基液晶面板3 (LCoS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偏振分光组件4、镜片组5以及透镜8。光源I发出的光线入射偏振分光组件4后,先通过透镜8再被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3加以反射并依次入射透镜8、偏振分光组件4及镜片组5尔后成像。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其为现有成像设备的光学仿真的模量转换值函数曲线图。然而,现有的成像设备中,偏振分光组件4被斜向摆放,且偏振分光组件4本身具有厚度,会造成光线通过偏振分光组件4及镜片组5后,成像的径向、切向的MTF(Modular TransferFunct1n),即模量转换函数值,彼此差异过大的情形,前述情形如图2的光学仿真结果所示,进而降低了解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各项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研究开发与诸多实务经验,提出一种成像设备,以作为改善上述缺点的实现方式与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非圆对称组件的成像设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获得的径向、切向的模量转换函数值彼此的差异较小的成像设备。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提高解像度的成像设备。依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至少包括偏振分光组件、设于偏振分光组件的一侧的光源、设于偏振分光组件的该侧且与光源设于相异处的反射组件、设于偏振分光组件相异于反射组件的另一侧的镜片组以及非圆对称组件。偏振分光组件位于反射组件与镜片组之间。非圆对称组件设于镜片组与偏振分光组件之间,或者非圆对称组件设于偏振分光组件与反射组件之间。较优选地,其中所述反射组件为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为平板式。较优选地,其中该所述非圆对称组件为梯形板、楔形板、具曲率的板体或不具曲率的板体,该所述非圆对称组件的材料为塑料或玻璃。较优选地,其中还包括一集光组件,该所述光源设于该所述集光组件的一侧,该所述偏振分光组件设于该所述集光组件相异于该所述光源的另一侧,使得该所述集光组件位于该所述光源与该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之间。较优选地,其中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集光组件相同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的所述另一侧,且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设于相异处。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偏振分光组件;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设于偏振分光组件的一侧,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偏振分光组件发出光线;至少一个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的所述一侧,且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光源设于相异处;至少一个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设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相异于所述反射组件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位于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镜片组之间;以及至少一个非圆对称组件,所述非圆对称组件设于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之间,所述光线透过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产生偏振光,而产生的所述偏振光再通过所述非圆对称组件以补偿径向、切向的光程差。较优选地,其中反射组件为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为平板式。较优选地,其中所述非圆对称组件为梯形板、楔形板、具曲率的板体或不具曲率的板体,所述非圆对称组件的材料为塑料或玻璃。较优选地,其中还包括一集光组件,该所述光源设于该所述集光组件的一侧,该所述偏振分光组件设于该所述集光组件相异于该所述光源的另一侧,使得该所述集光组件位于该所述光源与该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之间。较优选地,其中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集光组件相同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的所述另一侧,且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设于相异处。本技术成像设备具有非圆对称组件,以补偿径向、切向的光程差,因此本技术的成像设备所获得的径向、切向的模量转换函数值,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彼此的差异明显地较小,可有效地提高解像度。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所达到的效果,下面以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成像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成像设备的光学仿真的模量转换函数值曲线图;图3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仿真的模量转换函数值曲线图;图6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2:集光组件3: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4:偏振分光组件5:镜片组61:光源62:集光组件63:反射组件64:偏振分光组件65:非圆对称组件66:镜片组67:透镜7:光线71:第一偏振光72:第二偏振光73:第三偏振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技术成像设备的优选实施例,为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技术的成像设备至少包括光源61、集光组件62、反射组件63、偏振分光组件64、非圆对称组件65、镜片组66以及透镜67。反射组件63例如为反射式硅基液晶面板。偏振分光组件64例如为平板式。非圆对称组件65例如为梯形板、楔形(Wedge)板、具曲率的板体或不具曲率的板体,非圆对称组件65的材料例如为塑料或玻璃,非圆对称组件65具有补偿径向、切向的光程差的功能。如图3所不,光源61设于集光组件62的一侧,偏振分光组件64设于集光组件62相异于光源61的另一侧,使得集光组件62位于光源61与偏振分光组件64之间。反射组件63及透镜67设于集光组件62相同于偏振分光组件64的该另一侧,且反射组件63与偏振分光组件64设于相异处,而透镜67设于反射组件63及偏振分光组件64之间。镜片组66设于偏振分光组件64相异于反射组件63及透镜67的一侧,使得偏振分光组件64位于反射组件63与镜片组66之间。而非圆对称组件65又设于镜片组66与偏振分光组件64之间。请再一并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光源61所发出的光线7先经过集光组件62,光线7被集光组件62汇聚后,再入射偏振分光组件64。光线7被偏振分光组件分为第一偏振光71及第二方向偏振光72,第一偏振光71穿过偏振分光组件64,第二偏振光72则被偏振分光组件64反射先穿过透镜67再至反射组件63。第二偏振光72之后被反射组件63再反射为第三偏振光73。第三偏振光73再依次经过透镜67、偏振分光组件64、非圆对称组件65以及镜片组66,最终成像。请再一并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成像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仿真的模量转换函数值曲线图。由此光学仿真结果可知,本技术的成像设备的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偏振分光组件;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的一侧,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偏振分光组件发出光线;至少一个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设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的所述一侧,且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光源设于相异处;至少一个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设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相异于所述反射组件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位于所述反射组件与所述镜片组之间;以及至少一个非圆对称组件,所述非圆对称组件设于所述镜片组与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之间,所述光线透过所述偏振分光组件产生偏振光,而产生的所述偏振光再通过所述非圆对称组件以补偿径向、切向的光程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进洲陈俊民萧舒展廖政顺
申请(专利权)人:尚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