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974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9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传递布料的传递辊及与传递辊相对设置的供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包括刮刀组件及调节刮刀组件与传递辊间距的调节组件,刮刀组件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及第三刮刀层,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锯齿设置,第三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平面设置,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端部的锯齿呈交错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被加工布料上的涂料出现气泡的涂布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涂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传递布料的传递辊及与传递辊相对设置的供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包括刮刀组件及调节刮刀组件与传递辊间距的调节组件,刮刀组件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及第三刮刀层,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锯齿设置,第三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平面设置,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端部的锯齿呈交错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被加工布料上的涂料出现气泡的涂布装置。【专利说明】涂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布料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给布料涂上涂料作为布料加工的主要步骤已逐渐由人工转变为设备自动加工,提供加工效率的同时涂布也更加均匀,保证了涂布效果。 传统的涂布装置包括传递布料的传料辊及与传料辊相对设置的供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包括末端靠近传料棍的刮刀及调节刮刀的微调组件,某些涂料在被供涂料机构涂于布料上时存在一定的气泡,当普通的平面刮刀刮除传料辊上的布料的多余涂料时,会遇到无法消除这些气泡并把气泡压入涂料内,待涂料干燥以后会出现凹坑,影响布料外观,其次,微调组件往往包括丝杆及与其螺纹配合且固定刮刀的调节块,当遇到需要传料辊更换后的大尺寸变化时必须要更换刮涂料机构及供涂料机构,否则无法与传料辊配口 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被加工布料上的涂料出现气泡的涂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传递布料的传递辊及与传递辊相对设置的供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所述的刮涂料机构包括刮刀组件及调节刮刀组件与传递辊间距的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组件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及第三刮刀层,所述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锯齿设置,所述的第三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平面设置,所述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端部的锯齿呈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刀组件由三层刮刀组成,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呈锯齿状通过锯齿间的空隙对涂料进行挤压以消除涂料上的气泡,而第三刮刀层对消除后的涂料进行二次平整,保证涂料干燥以后不会出现凹坑而影响外观。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粗调节组件和微调节组件,所述的粗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微调节组件并铰接于底座的基杆及驱动基杆朝向传递辊摆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铰接于底座的调节气缸,该调节气缸的气缸轴末端铰接设置有与基杆固定的调节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粗调节组件和微调节组件的配合,在对更换不同尺寸的传递辊后,先利用调节气缸驱动基杆朝向传递辊摆动直至大约位置,再利用微调节组件进行微调,使涂布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更具实用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微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刮刀组件的调节块及设置于基杆上供调节块滑移的滑移腔,所述的基杆上设置有与调节块螺纹配合用于调整调节块位置的调节丝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丝杆调整调节块位于滑移腔的位置,即调节刮刀组件相对传递辊的距离,操作较为简便。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滑移腔由位于调节块两侧的侧块及下方的底块构成,所述的侧块内设置有收纳刮刀组件的收纳腔并在朝向传递辊的端面上开设有收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有收纳口的收纳腔在基杆粗调整时可将调节块的刮刀组件进行收纳,由气缸驱动的基杆会存在一定摆动,这样的方式可避免三层结构的刀片组件撞击传递辊。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供涂料机构包括放置涂料的涂料槽及设置于涂料槽上方并浸入涂料的涂料辊,所述的涂料辊与传递辊相平行并联动设置,所述的涂料槽设置于传递辊下方,所述的涂料槽下方四角处分别设置驱动涂料槽竖向移动的驱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竖向移动的涂料槽及涂料辊可按照传递辊尺寸调节高度,提高涂布装置的实用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递辊沿轴向设置驱动轴,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上设置有穿设驱动轴的安装环,所述的安装环由呈弧形的底部及顶部组成,所述的顶部一端铰接于底部,另一端与底部之间设置有锁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相铰接的底部及顶部组成的安装环,配合锁扣,在拆装传递辊的可自由打开。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刮刀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微调节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涂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I上设置有传递布料的传递辊2及与传递辊2相对设置的供涂料机构3、刮涂料机构4,刮涂料机构4包括刮刀组件41及调节刮刀组件41与传递辊2间距的调节组件,刮刀组件41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第一刮刀层411、第二刮刀层412及第三刮刀层413,第一刮刀层411、第二刮刀层412与传递辊2相对的端部呈锯齿设置,第三刮刀层413与传递辊2相对的端部呈平面设置,第一刮刀层411、第二刮刀层412端部的锯齿呈交错设置,刮刀组件41由三层刮刀组成,第一刮刀层411、第二刮刀层412呈锯齿状通过锯齿间的空隙对涂料进行挤压以消除涂料上的气泡,而第三刮刀层413对消除后的涂料进行二次平整,保证涂料干燥以后不会出现凹坑而影响外观。 调节组件包括粗调节组件42和微调节组件43,粗调节组件42包括安装微调节组件42并铰接于底座I的基杆421及驱动基杆421朝向传递辊2摆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铰接于底座的调节气缸422,该调节气缸422的气缸轴末端铰接设置有与基杆421固定的调节杆423,通过粗调节组件43和微调节组件42的配合,在对更换不同尺寸的传递辊后,先利用调节气缸422驱动基杆421朝向传递辊2摆动直至大约位置,再利用微调节组件43进行微调,使涂布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更具实用性。 微调节组件43包括固定刮刀组件41的调节块431及设置于基杆421上供调节块431滑移的滑移腔432,基杆421上设置有与调节块431螺纹配合用于调整调节块431位置的调节丝杆433,通过调节丝杆433调整调节块431位于滑移腔432的位置,即调节刮刀组件相对传递辊的距离,操作较为简便。 滑移腔432由位于调节块431两侧的侧块4321及下方的底块4322构成,侧块4321内设置有收纳刮刀组件2的收纳腔4323并在朝向传递辊2的端面上开设有收纳口 43231,开设有收纳口 43231的收纳腔4323在基杆421粗调整时可将调节块431的刮刀组件41进行收纳,由气缸驱动的基杆421会存在一定摆动,这样的方式可避免三层结构的刀片组件撞击传递棍2。 供涂料机构3包括放置涂料的涂料槽31及设置于涂料槽31上方并浸入涂料的涂料辊32,涂料辊32与传递辊2相平行并联动设置,涂料槽31设置于传递辊2下方,涂料槽31下方四角处分别设置驱动涂料槽31竖向移动的驱动气缸33,可竖向移动的涂料槽31及涂料辊31可按照传递辊尺寸调节高度,提高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传递布料的传递辊及与传递辊相对设置的供涂料机构、刮涂料机构,所述的刮涂料机构包括刮刀组件及调节刮刀组件与传递辊间距的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组件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及第三刮刀层,所述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锯齿设置,所述的第三刮刀层与传递辊相对的端部呈平面设置,所述的第一刮刀层、第二刮刀层端部的锯齿呈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挺胜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皓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