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9671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9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以及冷凝器,冷凝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蒸发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蒸发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冷凝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还包括冷剂热交换器,冷剂热交换器包括能够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以及高温热源温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以及冷凝器,冷凝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蒸发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蒸发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冷凝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还包括冷剂热交换器,冷剂热交换器包括能够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以及高温热【专利说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吸收式热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是指利用大量的中温热源产生少量的高温有用热能。它以中温热源和低温冷源为输入,高温热源为输出。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01、吸收器02、节流装置、发生器04以及冷凝器03,其中发生器04的冷剂蒸汽出口与冷凝器03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冷凝器03的液态冷剂出口与蒸发器01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蒸发器01的冷剂蒸汽出口与吸收器02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吸收器02的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稀溶液进口连通。另外,发生器04的浓溶液出口与吸收器02的浓溶液进口连通,蒸发器01的液态冷剂出口与冷凝器03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机组运行时,蒸发器01中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吸收器02中的溶液吸收蒸汽后变成稀溶液,然后吸收器02中的稀溶液进入发生器,稀溶液在发生器中加热产生蒸汽后变成浓溶液,发生器04中产生的浓溶液回流至吸收器中再次吸收蒸汽变成稀溶液,如此完成溶液的循环;发生器04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03中冷凝放热,蒸发器01中未蒸发的残存的液态冷剂会回流至冷凝器03中,冷凝器03中冷凝放热产生的液态冷剂和从蒸发器01回流至冷凝器中的液态冷剂混合后再次流入蒸发器中进行蒸发吸热,如此实现了液态冷剂的循环,其中液态冷剂可以为水。 然而上述制热过程中,从蒸发器01回流至冷凝器03中的液态冷剂温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液态冷剂直接流回冷凝器03中,使得从蒸发器回流出的液态冷剂的热量损失较严重,进而导致整个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能源浪费较严重,能源利用率较低。而且,当中温热源温度不够高,或低温冷源温度不够低时,现有技术中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制取高温热源的温度上限不高。例如,当中温热源温度为80°C,低温冷源温度为25°C时,制取高温热源的温度不高于105°C。为了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现有技术仍然采用了单纯吸收式热泵循环,要么对蒸发-吸收过程进行分级,要么采用多个吸收式热泵循环串联。分级将导致机组的结构和运行控制十分复杂,且能效比低(C0P仅有0.2?0.3)。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该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蒸发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冷凝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器的稀溶液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发生器的稀溶液进口连通,所述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吸收器的浓溶液进口连通,还包括冷剂热交换器,所述冷剂热交换器包括能够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地,上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中,所述发生器的冷剂蒸汽出口通过第五管路与冷凝器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且所述第五管路上串接有第一压缩机。 优选地,上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中,所述蒸发器的冷剂蒸汽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吸收器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且所述第六管路上串接有第二压缩机。 优选地,上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中,包括溶液热交换器,所述溶液热交换器包括能够相互热交换的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且所述第三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四管路上。 优选地,上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中,所述第三管路上和第二管路上均串接有节流装置,且所述第一管路上还串接有冷剂泵,所述第四管路上还串接有溶液泵。 优选地,上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中,所述蒸发器、吸收器和发生器内部均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蒸发器中的液态冷剂经喷淋装置喷淋,所述吸收器中的浓溶液经喷淋装置喷淋,所述发生器中的稀溶液经喷淋装置喷淋。 优选地,上述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互接触。 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以及冷凝器。其中,发生器的冷剂蒸汽出口与冷凝器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冷凝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蒸发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蒸发器的冷剂蒸汽出口与吸收器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吸收器的稀溶液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发生器的稀溶液进口连通。另外,蒸发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冷凝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吸收器的浓溶液进口连通。重点在于,还包括冷剂热交换器,并且冷剂热交换器包括能够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即第一换热管中的流体与第二换热管中的流体能够相互热交换。第一换热管串接于第一管路上,第二换热管串接于第二管路上,即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冷剂流经第一换热管后流至蒸发器,从蒸发器流出的液态冷剂流经第二换热管后流至冷凝器。 应用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时,由于蒸发器的冷剂蒸汽出口与吸收器的冷剂蒸汽进口连通,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吸收器中的溶液吸收蒸汽后变成稀溶液,然后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流经第三管路进入发生器,稀溶液在发生器中加热产生蒸汽后变成浓溶液,此时发生器中产生蒸汽和浓溶液,发生器中产生的浓溶液流经第四管路回流至吸收器中再次吸收蒸汽变成稀溶液,如此完成溶液的循环;发生器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蒸发器中未蒸发的残存的液态冷剂会经第二管路回流至冷凝器中,冷凝器中冷凝放热产生的液态冷剂和从蒸发器回流至冷凝器中的液态冷剂混合后经第一管路再次流入蒸发器中进行蒸发吸热,如此实现了液态冷剂的循环,其中液态冷剂可以为水。上述制热过程中由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冷剂需流经冷剂热交换器的第一换热管后流至蒸发器,从蒸发器流出的液态冷剂需流经冷剂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管后流至冷凝器,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能够相互进行热交换,故第一管路内的液态冷剂与第二管路内的液态冷剂在冷剂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如此利用第二管路中的从蒸发器回流出的液态冷剂的热量对第一管路中的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冷剂进行升温,充分利用了从蒸发器回流出的液态冷剂的热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另外,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冷剂在冷剂热交换器中升温相应的增加了中温热源的温度,从蒸发器回流出的液态冷剂在冷剂热交换器中降温相应的降低了低温热源的温度,进而提高了高温热源的温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2)、吸收器(5)、发生器(11)以及冷凝器(12),所述冷凝器(12)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一管路(1)与蒸发器(2)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2)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5)与冷凝器(12)的液态冷剂进口连通,所述吸收器(5)的稀溶液出口通过第三管路(7)与发生器(11)的稀溶液进口连通,所述发生器(11)的浓溶液出口通过第四管路(6)与吸收器(5)的浓溶液进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剂热交换器(14),所述冷剂热交换器(14)包括能够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且所述第一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一管路(1)上,所述第二换热管串接于所述第二管路(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刘华张治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