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9651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9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绕线模具,绕线模具与支架可拆卸连接,支架上对应绕线模具上方设置有紧压辊,紧压辊下表面与绕线模具上表面贴合,紧压辊包括压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压辊本体两侧的转轴,支架上开设有供转轴上下移动的滑道,转轴伸出支架外侧,转轴座上表面与滑道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弹簧与滑道可拆卸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对绕制的线圈进行压紧,节省了人力,压紧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绕线模具,绕线模具与支架可拆卸连接,支架上对应绕线模具上方设置有紧压辊,紧压辊下表面与绕线模具上表面贴合,紧压辊包括压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压辊本体两侧的转轴,支架上开设有供转轴上下移动的滑道,转轴伸出支架外侧,转轴座上表面与滑道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弹簧与滑道可拆卸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对绕制的线圈进行压紧,节省了人力,压紧效果更好。【专利说明】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绕线机领域,具体涉及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
技术介绍
变压器绕线机是用来绕制变压器线圈的专用设备,在变压器的线圈生产过程中,按变压器电压等级或容量来划分绕线设备,有绕制配电变压器高、低压线圈的自动排线绕线机和箔式线圈绕制机;有绕制大型电力变压器线圈的立式绕线机和卧式绕线机。 现在使用的变压器容量越大,对电网的影响也越大,要求其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变压器的制造质量表现,不仅要求电气性能可靠,机械稳定性、抗短路能力也应更加可靠。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线圈的制造过程控制上,即要求高低压线圈电磁平衡,轴向匝间紧密、分布均匀。因此要求线圈绕制过程轴向要压紧,径向要卷紧,如不卷紧一旦投入使用则可酿造事故。 目前现有的变压器绕线机在绕制变压器线圈过程中,大多由人工来拉扯变压器线,使其拉直,以便被绕线模具绕制时不出现径向松弛现象,但此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由于人的疲劳绕制出的变压器线圈仍可能出现松弛现象,影响变压器线圈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省人力、结构简单、自动对绕制的线圈进行压紧的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绕线模具,支架下设置有供支架滑动的滑轨,绕线模具与支架可拆卸连接,支架上对应绕线模具上方设置有紧压辊,紧压辊下表面与绕线模具上表面贴合,紧压辊包括压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压辊本体两侧的转轴,支架上开设有供转轴上下移动的滑道,转轴伸出支架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圈绕制在绕线模具上过程中,紧压辊随模具转动,紧压辊由重力自然下降至线圈表面,将通过绕线模具与紧压辊之间的变压器线张紧,避免出现人拉变压器线出现疲劳时松弛现象,随着线圈的逐渐变厚,紧压辊转轴带动紧压辊沿滑道上升,但随时保持与线圈紧密压合状态,变压器线圈绕制完成后,使用支撑工具架在转轴伸出支架的部分,防止紧压辊下滑,便可将绕线模具取出而后取下绕制好的变压器线圈。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上套设有与转轴配合的转轴座,转轴座与滑道滑移连接,转轴座对应滑道所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滑道上对应开设有与凸起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在转轴座内转动,减少转轴转动时的摩擦力,凸起与滑槽相配合,使得紧压辊上下活动时不会偏离路线,在支架之间移动,避免卡辊现象。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转轴座上表面与滑道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弹簧与滑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将紧压辊向下压,增加紧压辊对绕制线圈的作用力,使得线圈与绕线模具更紧密,同时压缩弹簧与滑道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弹性系数的压缩弹簧,来调节紧压辊对绕线模具的作用力。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道底面上设置有缓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线圈绕制完成后放下紧压辊时,减小转轴座对滑道底面的冲击力,避免转轴座或滑道的损坏,延长其寿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紧压辊表面为磨砂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砂面可增加摩擦力,避免绕制线圈过程中紧压辊与线圈之间打滑,保证线圈的紧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对绕制的线圈进行压紧,节省了人力,压紧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转轴座与滑道配合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支架;2、绕线模具;3、紧压辊;4、转轴;5、转轴座;6、滑道;7、滑槽; 8、压缩弹簧;9、橡胶垫;10、通孔;15、滑轨;5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包括支架I和设置在支架I上的绕线模具2,支架I下设置有供支架I滑动的滑轨15,绕线模具2与支架I可拆卸连接,支架I上对应绕线模具2上方设置有紧压辊3,紧压辊3下表面与绕线模具2上表面贴合,紧压辊3包括压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压辊本体两侧的转轴4,支架I上开设有供转轴4上下移动的滑道6,转轴4伸出支架I外侧,线圈绕制在绕线模具2上过程中,紧压辊3随模具转动,紧压辊3由重力自然下降至线圈表面,将通过绕线模具2与紧压辊3之间的变压器线张紧,使线圈始终紧贴绕线模具2面上,避免出现人拉变压器线出现疲劳时松弛现象,随着线圈的逐渐变厚,紧压辊3转轴4带动紧压辊3沿滑道6上升,但随时保持与线圈紧密压合状态,变压器线圈绕制完成后,优选的使用支撑工具架在转轴4伸出支架I的部分,防止紧压辊3下滑,将支架I沿滑轨15左右移开便可将绕线模具2取出,而后取下绕制好的变压器线圈。 进一步的转轴4上套设有与转轴4配合的转轴座5,转轴座5与滑道6滑移连接,转轴座5对应滑道6所在面设置有条状凸起51,滑道6上对应开设有与凸起51配合的滑槽7,转轴4在转轴座5内转动,减少转轴4转动时的摩擦力,随着线圈绕制过程中逐渐增厚,紧压辊3逐渐上升,转轴4带动转轴座5也逐渐上升,凸起51与滑槽7相配合,使得紧压辊3向上活动时不会偏离路线,在支架I之间移动,避免卡辊现象,线圈绕制完成将紧压辊3放下时同样限定紧压辊3路线防止偏离损坏转轴座5。 进一步的转轴座5上表面与滑道6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8,弹簧与滑道6可拆卸连接,压缩弹簧8将紧压辊3向下压,增加紧压辊3对绕制线圈的作用力,使得线圈与绕线模具2更紧密,同时压缩弹簧8与滑道6可拆卸连接,优选的压缩弹簧8上方焊接有平板,平板中央焊接有螺栓,滑道6上方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10,螺栓穿过通孔10用螺帽旋紧即可固定好压缩弹簧8,需要不同压力时,只需将螺帽旋开,取下压缩弹簧8,更换所需压缩弹簧8再进行旋紧,即可调节紧压辊3对绕线模具2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滑道6底面上设置有缓冲件,优选的缓冲件为橡胶垫9,线圈绕制完成后放下紧压辊3时,转轴座5落至橡胶垫9上,具有缓冲作用,减小转轴座5对滑道6底面的冲击力,避免转轴座5或滑道6的损坏,延长其寿命。 进一步的紧压辊3表面为磨砂面,磨砂面可增加摩擦力,避免绕制线圈过程中紧压辊3与线圈之间打滑,保证线圈的紧密。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绕线模具,支架下设置有供支架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绕线机紧压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绕线模具,支架下设置有供支架滑动的滑轨,绕线模具与支架可拆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对应绕线模具上方设置有紧压辊,所述紧压辊下表面与绕线模具上表面贴合,紧压辊包括压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压辊本体两侧的转轴,支架上开设有供转轴上下移动的滑道,所述转轴伸出支架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策谷杨送
申请(专利权)人:万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