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系统及监控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8680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系统及监控管理方法,该系统包括配发给参会者的RFID有源标签卡、安装在会场出入口的第一RFID阅读器、分布在会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RFID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所述第一RFID阅读器和第二RFID阅读器连接的会议数据处理中心、以及与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连接的会议系统数据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和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会议签到,还可以记录和监控参会者的活动范围,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会通过视频记录参会者的一举一动,因此就避免了视频监控系统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系统包括配发给参会者的RFID有源标签卡、安装在会场出入口的第一RFID阅读器、分布在会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RFID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所述第一RFID阅读器和第二RFID阅读器连接的会议数据处理中心、以及与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连接的会议系统数据库。本专利技术方法和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会议签到,还可以记录和监控参会者的活动范围,由于本专利技术不会通过视频记录参会者的一举一动,因此就避免了视频监控系统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会议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系统及监控管理 方法,在监控管理会议情况的同时,还能保护个人隐私。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子会议签到系统,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技术: 1、给参会者配发非接触式1C卡,在会场入口设置相应的读卡器读取所述非接触 式1C卡上的信息,以记录参会者信息。非接触式1C卡包括带有射频收发及相关电路的芯 片与环形天线全部埋在塑料基片中,在进行读写时,读写设备向射频率相同的LC串联谐振 电路,在电磁波的激励下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达到2V或3V时,此射频接口模 块中的电容可以作为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从而完成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者接 受读写设备数据的任务。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通常为5-10_)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 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2、在给参会者发送相应的二维码,同样在会场入口设置相应的扫描器读取所述二 维码,以记录参会者信息。二维码中包括位置探测图形、位置探测图形分隔符、定位图形。在 会议签到管理中,二维码应用于被读类业务,平台将二维码通过彩信发到用户手机上,用户 持手机到现场,通过二维码机扫描手机进行内容识别。应用方将业务信息加密、编制成二维 码图像后,通过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将二维码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使用时通过设 在服务网点的专用识读设备对移动终端上的二维码图像进行识读认证,作为交易或身份识 别的凭证来支撑各种应用。二维码需要在扫描器对焦准确的情况下,最远识别距离在240mm 左右。 3、给参会者配发更加先进的RFID有源电子标签,在会场入口设置与所述RFID有 源电子标签对应的阅读器,以记录参会者信息。RFID有源电子标签又称主动标签,主要由 控制电路、射频电路以及天线和电池组成。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 术,它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所需数据。阅读器不需要向电子标签供电,电 子标签自带电池。有源电子标签又称主动标签,当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的工作范围后,电子 标签主动地将存储的身份识别码(UID)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阅读器。有源电子标签始终 处于激活状态。在有效识别区域内和阅读器发射的射频微波相互作用,具有较远的识别距 离。而RFID有源标签识别器的识别范围可达0?100M,并且识别速度可达100张RFID卡 6000人次/分。 射频识别即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 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签到仅仅是会议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监控参会人员的活动情况,比如是 否有人早退,目前的普遍的做法是采用视频监控技术,在会场设置多个摄像头以监控会场 的人员活动情况,这样一来又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为参会者的每个行为都被人尽收眼底, 个人隐私无法得到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系统及会议监 控管理方法,在监控管理会议情况的同时,还能解决现有会议监控系统产生的个人隐私保 护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配发给参会者的RFID有源 标签卡、安装在会场出入口的第一 RFID阅读器、分布在会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RFID阅读 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所述第一 RFID阅读器和第二RFID阅读器连接的会议数据处理 中心、以及与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连接的会议系统数据库;在所述RFID有源标签卡中预 写有一个参会者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在所述会议系统数据库中存储有所有参会者的参 会者身份ID信息;其中,在出入口处所述RFID有源标签卡通过射频信号将参会者身份ID 信息传输给第一 RFID阅读器,所述第一 RFID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所述参会者身 份ID信息传输给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将其与会议系统数据库中预 存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处理;其中,在会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RFID阅读器构 成一个识别范围可以覆盖整个会场区域的定位节点网络,在会场区域内各个RFID有源标 签卡定时将其参会者身份ID信息发送给定位节点网络中的第二RFID阅读器,第二RFID阅 读器将所述参会者身份ID信息转发至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根据传 入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的第二RFID阅读器的位置、以及该参会者身份ID信息的信号强度 确定各个RFID有源标签卡在会场区域内的具体位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还连接有用于显示各个RFID有源标签卡在 定位节点网络中位置的显示屏。 进一步的,在入口处还设置有与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 的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 RFID阅读器和第二RFID阅读器上设置有RS232、RS485和 USB数据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RFID有源标签卡包括用于工作电源的电池、用于数据处理的控制 电路、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以及串联在所述控制电路和天线之间的射频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 RFID阅读器和第二RFID阅读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 元连接的发送单元、接受单元和应答器,以及与所述应答器连接的耦合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 RFID阅读器的读取距离为0. 5-1米。 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方法,包括: 分别配发给各个参会者一 RFID有源标签卡,在所述RFID有源标签卡中预写有参 会者身份ID信息; 在会场出入口安装第一 RFID阅读器,在会场区域内安装多个第二RFID阅读器,所 述第二RFID阅读器构成一个识别范围可以覆盖整个会场区域的定位节点网络; 在出入口处,RFID有源标签卡通过射频信号将参会者身份ID信息传输给第一 RFID阅读器,所述第一 RFID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所述参会者身份ID信息传输给 一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将其与会议系统数据库中预存的参会者身份 ID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处理; 在会场区域内,各个RFID有源标签卡定时将其参会者身份ID信息发送给定位节 点网络中的第二RFID阅读器,所述第二RFID阅读器将所述参会者身份ID信息转发至会议 数据处理中心,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根据传入参会者身份ID信息的第二RFID阅读器的 位置、以及参会者身份ID信息的信号强度确定各个RFID有源标签卡在会场区域内的具体 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将其与会议系统数据库中预存的参会者身份ID 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处理,具体是:与会议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会议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配发给参会者的RFID有源标签卡、安装在会场出入口的第一RFID阅读器、分布在会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RFID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所述第一RFID阅读器和第二RFID阅读器连接的会议数据处理中心、以及与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连接的会议系统数据库;在所述RFID有源标签卡中预写有一个参会者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在所述会议系统数据库中存储有所有参会者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其中,在出入口处所述RFID有源标签卡通过射频信号将参会者身份ID信息传输给第一RFID阅读器,所述第一RFID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所述参会者身份ID信息传输给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将其与会议系统数据库中预存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处理;其中,在会场区域内的多个第二RFID阅读器构成一个识别范围可以覆盖整个会场区域的定位节点网络,在会场区域内各个RFID有源标签卡定时将其参会者身份ID信息发送给定位节点网络中的第二RFID阅读器,第二RFID阅读器将所述参会者身份ID信息转发至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所述会议数据处理中心根据传入的参会者身份ID信息的第二RFID阅读器的位置、以及该参会者身份ID信息的信号强度确定各个RFID有源标签卡在会场区域内的具体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峰李引温耀东孙微微方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