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振寿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8644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及其应用,其特征是:以四根立柱呈吊脚形式支撑养殖棚,养殖棚是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顶棚构成,养殖棚的底部为敞口;在敞口上设置有滑道,置于养殖棚中的养殖箱是由滑道托承;养殖箱为敞口,在养殖箱的敞口上铺盖有一层保湿草帘,养殖箱是以带有网孔的网板为底板,或是以带有缝隙的栅板为底板,网孔直径和缝隙宽度是以成蚓能通过为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安置在应用场所中,使成蚓自动获得分离,只要定期清理蚯蚓粪,投加蚯蚓饲料即可,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及其应用,其特征是:以四根立柱呈吊脚形式支撑养殖棚,养殖棚是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顶棚构成,养殖棚的底部为敞口;在敞口上设置有滑道,置于养殖棚中的养殖箱是由滑道托承;养殖箱为敞口,在养殖箱的敞口上铺盖有一层保湿草帘,养殖箱是以带有网孔的网板为底板,或是以带有缝隙的栅板为底板,网孔直径和缝隙宽度是以成蚓能通过为准。本专利技术直接安置在应用场所中,使成蚓自动获得分离,只要定期清理蚯蚓粪,投加蚯蚓饲料即可,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专利说明】一种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蚯蚓养殖装置及其生态农业循环应用。
技术介绍
从十九世纪末达尔文指出:"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除了蚯蚓粪粒之外, 没有沃土",以及"蚯蚓是人类的挚友"等等,这对蚯蚓在大自然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人工养殖蚯蚓是一项新兴的事业,现代蚯蚓研究者和经营者认为,此行业是"盈利 的行业,健康的卫士,环保的功臣"。但是蚯蚓养殖业迄今未能形成实质意义上的规模化、产 业化。主要原因是养殖蚯蚓并不如说的那么简单,其费工费时,尤其是在收取成蚓的环境存 在很大的问题。从理论上说虽然有"光取法"、"筛选法"、"诱捕法"等。先不论其方法本身 的复杂性,就其具体实施来说,都是将蚯蚓与饲料进行分离,从而获取成蚓。但是,已有的方 法只能将幼蚓与成蚓一同分离,这显然浪费了宝贵的幼蚓资源。此外,对于规模化而言,其 储存和运输,尤其是销售都存在极大的不便利,甚至包括价格的高低,贵了没人要,低了没 人养。凡此种种都使得对于蚯蚓的利用受到极大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 离养殖装置及其应用,以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为养殖蚯蚓的载体,辅以有 针对性的设置场所的应用,使得蚯蚓在养殖和应用上得到自循环,消除其在成蚓分离、储运 和销售等环节上的障碍,使对于蚯蚓的利用实现规模化、常态化,促进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 发展。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其特点是:以四根立柱呈吊脚形式 支撑养殖棚,所述养殖棚是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顶棚构成,所述养殖棚的底部为 敞口;在所述敞口上设置有滑道,置于养殖棚中的养殖箱是由滑道托承;所述养殖箱为敞 口,在养殖箱的敞口上铺盖有一层保湿草帘,养殖箱是以带有网孔的网板为底板,或是以带 有缝隙的栅板为底板,网孔直径和缝隙宽度是以成蚓能通过为准。 本专利技术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其特点在于:在所述滑道的下方设 置有带有通孔的诱导网板,所述诱导网板为一道或为两道,所述诱导网板上通孔的直径是 养殖箱底板上网孔直径或缝隙宽度的两倍。 所述养殖棚的顶棚结构设置为:由左右两片顶板在中间以铰链相连接形成合页式 顶棚,所述合页式顶棚在铰链处以中隔板支撑,并能以铰链为中心呈合页的形式向上展开, 展开的顶板由设置在横梁上的可转动的撑杆和销子固定支撑,所述横梁呈水平固定在两侧 立柱的顶端。 所述养殖棚的前壁和后壁是可以左右推拉的移门,左侧壁和右侧壁设置为可通风 的百叶窗。 所述各立柱上,位于养殖棚的下方设置有灯罩式防护罩。 所述养殖棚中设置供湿管,所述供湿管的底端与水源相通,供湿管内填充吸水海 绵,供湿管底端长出的海绵浸没在水中,供湿管上端长出的海绵放置在保湿草帘上;在养殖 箱与百叶窗之间设置有水槽,所述供湿管自所述水槽中穿过,所述的供湿管上端长出的海 绵和保湿草帘均与水槽中水相接触。 本专利技术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的应用,其特点还在于,利用所述立 柱将养殖装置直接固定安装在以蚯蚓为饲料的应用场所,或是在立柱的底部设置浮子底 座,将所述养殖装置利用浮子直接漂浮在以蚯蚓为饲料的应用水域中。 利用所述立柱将养殖装置直接固定安装在以蚯蚓为饲料的应用场所,或是在立柱 的底部设置浮子底座,将所述养殖装置利用浮子直接漂浮在以蚯蚓为饲料的应用水域中; 在所述养殖装置安装完毕后,向养殖箱中投入饲料和种蚓,定期清理蚯蚓粪并同时向养殖 箱中补充合格的蚯蚓饲料即可自动循环养殖。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1、长时间实践和观察发现,蚯蚓长到成蚓往后吸附能力逐渐下降,而对通风量很 敏感,在温度适宜并避光的情况下喜欢到养殖箱外面活动,但由于成蚓吸附能力的下降,很 容易从养殖箱上掉落下来,观察发现,从养殖箱上掉下来的85%以上是成蚓。本专利技术正是利 用这一情况使成蚓自动获得分离,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只要定期清理蚯蚓粪,投加蚯蚓饲料 即可实现成蚓的自动分离。 2、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可以省去了成蚯蚓收取、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 达到了产出成蚓与饲喂终端直接对接的突出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是一条有效利用蚯 蚓的极佳的途径。 3、本专利技术装置作为能够直接生产出鲜活蚯蚓的加工厂,解决了养殖禽畜的蛋白饲 料的紧缺问题,节省了专门的养殖场地。同时还能提供给每亩水面20多平方米的水生青饲 料放植平台,也直接为所养殖的鳖和蛙类提供了植物饵料和休息平台。 4、蚯蚓是以农作物秸杆和禽畜粪便等为饲料,因此本专利技术装置本身即是一座能消 化农作物秸杆和禽畜粪便等的转化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焚烧农作物秸杆带来的空气污 染问题,以及禽畜粪便漫溢污染土壤的难题。 5、本专利技术装置可以调节温度、湿度、通风等,为蚯蚓提供更加适应的生长环境。 6、本专利技术装置由于设置防护罩,能有效地为避免蚂蚁、老鼠等蚯蚓的天敌对蚯蚓 的危害。 7、本专利技术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湖泊、水库、池塘等养殖水面上或禽畜养殖场上,可广 泛应用于符合生态原理的水生、陆生动植物互容共生的高效复式农业项目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养殖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诱导网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浮子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立柱,la底部支撑,2养殖棚,2a顶板,2b中隔板,2c横梁,3滑道,4养 殖箱,4a底板,5保湿草帘,6诱导网板,7灯罩式防护罩,8撑杆,9销子,10供湿管,11a移门, lib百叶窗,12浮子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的结 构设置为:以四根立柱1呈吊脚形式支撑养殖棚2,养殖棚2是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 壁和顶棚构成,养殖棚2的底部为敞口;在敞口上设置有滑道3,置于养殖棚2中的养殖箱 4是由滑道3托承;养殖箱4为敞口,在养殖箱4的敞口上铺盖有一层保湿草帘5,养殖箱4 是以带有网孔的网板为底板4a,或是以带有缝隙的栅板为底板4a,网孔直径和缝隙宽度是 以成蚓能通过为准。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备也包括: 在滑道3的下方设置有带有通孔的诱导网板6,诱导网板6为一道或为两道,诱导 网板6上通孔的直径是养殖箱底板上网孔直径或缝隙宽度的两倍。 养殖棚2的顶棚结构设置为:由左右两片顶板2a在中间以铰链相连接形成合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循环大龄蚯蚓自动分离养殖装置,其特征是:以四根立柱(1)呈吊脚形式支撑养殖棚(2),所述养殖棚(2)是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顶棚构成,所述养殖棚(2)的底部为敞口;在所述敞口上设置有滑道(3),置于养殖棚(2)中的养殖箱(4)是由滑道(3)托承;所述养殖箱(4)为敞口,在养殖箱(4)的敞口上铺盖有一层保湿草帘(5),养殖箱(4)是以带有网孔的网板为底板(4a),或是以带有缝隙的栅板为底板(4a),网孔直径和缝隙宽度是以成蚓能通过为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寿强恒珍曹强
申请(专利权)人:曹振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