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400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料液反应混合充分、生产效率高、清洗便利的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温度控制器、搅拌装置、驱动装置、加热器、进料口、出料口和取样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底端设有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上部设有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所述驱动装置与搅拌轴顶端相连接,所述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上釜体和下釜体通过螺纹密封性连接,所述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有一圈弧形导流环,所述弧形导流环的弧形面由下釜体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下釜体的竖直中轴线延伸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料液反应混合充分、生产效率高、清洗便利的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温度控制器、搅拌装置、驱动装置、加热器、进料口、出料口和取样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底端设有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上部设有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所述驱动装置与搅拌轴顶端相连接,所述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上釜体和下釜体通过螺纹密封性连接,所述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有一圈弧形导流环,所述弧形导流环的弧形面由下釜体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下釜体的竖直中轴线延伸构成。【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现有的工业用反应釜,一般为整体结构,一个反应釜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反应釜用于多个不同的生产时,由于各种反应的物料的化学性质各异,而且反应釜整体结构也很难对内壁进行干净的清洗,内壁上的残留物会对后续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清洗不方便,同时在实际的生产中一般都设置有搅拌装置,但是在搅拌中会在底部产生涡流,造成对反应物的混合程度不充分,特别是上部和下部反应混合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料液反应混合充分、生产效率高、清洗便利的新型反应釜。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温度控制器、搅拌装置、驱动装置、加热器、进料口、出料口和取样口,所述温度控制器穿设于釜体内且与加热器相连接;所述加热器安装于釜体的底部;所述进料口设于釜体的上部;所述出料口设于釜体的底部侧边上;所述取样口设于出料口的出料通道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底端设有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上部设有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所述驱动装置与搅拌轴顶端相连接,所述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上釜体和下釜体通过螺纹密封性连接,所述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有一圈弧形导流环,所述弧形导流环的弧形面由下釜体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下釜体的竖直中轴线延伸构成。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为W型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为M型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为向釜体上部倾斜的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为向釜体底部倾斜的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现有的釜体内的搅拌轴上设置两组旋转方向相反的搅拌叶片,并在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置一圈弧形导流环,从而使得釜体内的搅拌轴转动后由底部的搅拌叶片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上部的搅拌叶片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同时通过弧形导流环的引导,使得釜体内上下两部分分别形成两个循环的同时还进行着上部和下部的快速反应混合,可满负荷运作,使得底部和上部的料液很好的实现循环搅拌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设置可拆装的上釜体和下釜体,使得其便于清洗内壁上的残留物,可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优选的本技术的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温度控制器2、搅拌装置、加热器4、进料口 5、出料口 6、取样口 7和驱动装置8,所述釜体包括上釜体11和下釜体12,所述上釜体11和下釜体12通过螺纹密封性连接,便于将釜体拆卸清洗内壁上的残留物,以保证釜体内料液反应的清洁度,提高产品质量,所述温度控制器2穿设于上釜体11内且与加热器4相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2调整和控制釜体内料液的反应温度;所述加热器4安装于下釜体12的底部用于提升釜体内料液反应的温度;所述进料口 5设于上釜体11的上部;所述出料口 6设于下釜体12的底部侧边上;所述取样口 7设于出料口 6的出料通道上,便于料液取样;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31、第一搅拌叶片32和第二搅拌叶片33,所述搅拌轴31底端设有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32,所述搅拌轴31上部设有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33,所述第一搅拌叶片32为W型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3为M型搅拌叶片,所述驱动装置8与搅拌轴31顶端相连接并驱动搅拌轴31转动,所述下釜体12的内侧壁与搅拌轴31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有一圈弧形导流环121,所述弧形导流环121的弧形面由下釜体12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下釜体12的竖直中轴线延伸构成。 本技术中第一搅拌叶片还可以设置为向釜体上部倾斜的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还可以设置为向釜体底部倾斜的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的造型亦可是扇叶造型等结构。 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的釜体内的搅拌轴上设置两组旋转方向相反的搅拌叶片,并在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置一圈弧形导流环,从而使得釜体内的搅拌轴转动后由底部的搅拌叶片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上部的搅拌叶片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同时通过弧形导流环的引导,使得釜体内上下两部分分别形成两个循环的同时还进行着上部和下部的快速反应混合,可满负荷运作,使得底部和上部的料液很好的实现循环搅拌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设置可拆装的上釜体和下釜体,使得其便于清洗内壁上的残留物,可广泛推广应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温度控制器、搅拌装置、驱动装置、加热器、进料口、出料口和取样口,所述温度控制器穿设于釜体内且与加热器相连接;所述加热器安装于釜体的底部;所述进料口设于釜体的上部;所述出料口设于釜体的底部侧边上;所述取样口设于出料口的出料通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底端设有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上部设有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所述驱动装置与搅拌轴顶端相连接,所述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上釜体和下釜体通过螺纹密封性连接,所述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有一圈弧形导流环,所述弧形导流环的弧形面由下釜体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下釜体的竖直中轴线延伸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为W型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为M型搅拌叶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为向釜体上部倾斜的搅拌叶片,所述第二搅拌叶片为向釜体底部倾斜的搅拌叶片。【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温度控制器、搅拌装置、驱动装置、加热器、进料口、出料口和取样口,所述温度控制器穿设于釜体内且与加热器相连接;所述加热器安装于釜体的底部;所述进料口设于釜体的上部;所述出料口设于釜体的底部侧边上;所述取样口设于出料口的出料通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底端设有带动料液向上旋转搅拌的第一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上部设有带动料液向下旋转搅拌的第二搅拌叶片,所述驱动装置与搅拌轴顶端相连接,所述釜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上釜体和下釜体通过螺纹密封性连接,所述下釜体的内侧壁与搅拌轴中部位置的对应部位上设有一圈弧形导流环,所述弧形导流环的弧形面由下釜体内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向下釜体的竖直中轴线延伸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二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