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7157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3:00
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混粉装置,以解决传统配料分散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完成,很难将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粉料分散均匀的问题。电机通过减速机与主动轴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固定在支架的右支杆上,主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右支杆中,被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左支杆中,左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左管进料口上,右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右管进料口上,阀门安装在Y型三通的竖管出料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混粉装置,以解决传统配料分散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完成,很难将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粉料分散均匀的问题。电机通过减速机与主动轴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固定在支架的右支杆上,主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右支杆中,被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左支杆中,左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左管进料口上,右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右管进料口上,阀门安装在Y型三通的竖管出料口处。本技术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专利说明】—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混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等很多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研究。锂电池的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储能、后备电源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的扩大,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偏低,影响了电池的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为了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各个电池厂家都会向正极材料中添加导电剂。传统配料过程是在溶液中分散,分散一般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完成的,由于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表面会包覆导电层,如果叶轮转速设置不当,会造成导电层的破坏,甚至改变材料的形貌;由于液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很难将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粉料分散均匀。如何更好的将正极浆料中的导电剂分散均匀,成为电池生产中的关键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传统配料分散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完成,很难将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粉料分散均匀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 本技术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右侧轴承、左侧轴承、主动轴、左密封盘、阀门、Y型三通、被动轴、支架和右密封盘,电机通过减速机与主动轴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固定在支架的右支杆上,主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右支杆中,被动轴的一端与Y型三通的竖管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设置在支架的左支杆中,左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左管进料口上,右密封盘安装在Y型三通的右管进料口上,阀门安装在Y型三通的竖管出料口处。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是在固体与固体之间分散,将导电剂分散在正极材料中,通过不断的分离、混合,能有效的将不同组分的粉料分散均匀,从而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倍率性能。 二、本技术是属于低速的混合,不会对材料结构造成破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Y型三通8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使用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分散后的极片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电机1、减速机2、右侧轴承3、左侧轴承4、主动轴5、左密封盘6、阀门7、Y型三通8、被动轴9、支架10和右密封盘11,电机I通过减速机2与主动轴5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2固定在支架10的右支杆10-1上,主动轴5的一端与Y型三通8的竖管8-3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3设置在支架10的右支杆10-1中,被动轴9的一端与Y型三通8的竖管8-3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9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4设置在支架10的左支杆10-2中,左密封盘6安装在Y型三通8的左管8-1进料口上,右密封盘11安装在Y型三通8的右管8-2进料口上,阀门7安装在Y型三通8的竖管8-3出料口处。整机通过四个地脚固定螺栓13固定在地面上。粉料通过左管8-1的进料口或右管8-2的进料口装入,将左密封盘6或右密封盘11密封。Y型三通8的材质采用304不锈钢。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管8-1内腔的容积与右管8-2内腔的容积相等。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竖管8-3内腔的容积等于左管8-1内腔的容积与右管8-2内腔的容积之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被动轴9与所述主动轴5同轴设置。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四个加强筋12,右支杆10-1的前后各设置一个加强筋12,左支杆10-2的前后各设置一个加强筋12。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工作原理:电池浆料配置前,先将粉料加入Y型腔体8中,通过电机I带动Y型三通8匀速转动,当竖管8-3转至下部时,粉料在竖管8-3内混合,当左管8-1和右管8-2转至下部时,粉料向左管8-1和右管8-2分散开,粉料反复在Y型三通8内分离、混合,从而实现粉料的分散均匀,见图4。 粉料为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猛酸锂或三元材料等)和导电剂(super-p、ks_6等)的混合物。 经过该装置分散后的粉料,可按行业内通用的方式,加入溶剂(nmp)、粘接剂(pvdf溶液)等配置成电池衆料。【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机(I)、减速机(2)、右侧轴承(3)、左侧轴承(4)、主动轴(5)、左密封盘(6)、阀门(7)、Y型三通(8)、被动轴(9)、支架(10)和右密封盘(11),电机(I)通过减速机(2)与主动轴(5)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2)固定在支架(10)的右支杆(10-1)上,主动轴(5)的一端与Y型三通(8)的竖管(8-3)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3)设置在支架(10)的右支杆(10-1)中,被动轴(9)的一端与Y型三通(8)的竖管(8-3)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9)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⑷设置在支架(10)的左支杆(10-2)中,左密封盘(6)安装在Y型三通⑶的左管(8-1)进料口上,右密封盘(11)安装在Y型三通(8)的右管(8-2)进料口上,阀门(7)安装在Y型三通⑶的竖管(8-3)出料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8-1)内腔的容积与右管(8-2)内腔的容积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8-3)内腔的容积等于左管(8-1)内腔的容积与右管(8-2)内腔的容积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轴(9)与所述主动轴(5)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四个加强筋(12),右支杆(10-1)的前后各设置一个加强筋(12),左支杆(10-2)的前后各设置一个加强筋(12)。【文档编号】B01F9/02GK203990446SQ201420471801【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机(1)、减速机(2)、右侧轴承(3)、左侧轴承(4)、主动轴(5)、左密封盘(6)、阀门(7)、Y型三通(8)、被动轴(9)、支架(10)和右密封盘(11),电机(1)通过减速机(2)与主动轴(5)的输入端连接,减速机(2)固定在支架(10)的右支杆(10‑1)上,主动轴(5)的一端与Y型三通(8)的竖管(8‑3)外壁固定连接,主动轴(5)的另一端通过右侧轴承(3)设置在支架(10)的右支杆(10‑1)中,被动轴(9)的一端与Y型三通(8)的竖管(8‑3)外壁固定连接,被动轴(9)的另一端通过左侧轴承(4)设置在支架(10)的左支杆(10‑2)中,左密封盘(6)安装在Y型三通(8)的左管(8‑1)进料口上,右密封盘(11)安装在Y型三通(8)的右管(8‑2)进料口上,阀门(7)安装在Y型三通(8)的竖管(8‑3)出料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殿权张志波何晓影何元伟高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