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495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属于中华鲟增殖放流技术领域。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水斗呈矩形体,上端开口,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其体积与运输车厢相适应;所述运输水斗四周的上部开设一圈孔洞(1),所述孔洞(1)内穿设绳索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所述运输水斗四周内壁的上部设有增氧软管安装扣带(3);所述运输水斗上方设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两条长边与运输水斗顶部两长边可拆卸连接。本运输水斗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收藏十分方便,而且占用存储空间极小;单体空间大,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能避免颠簸与车厢产生撞击,同时避免鱼体与水斗产生撞击,避免鱼类受到惊吓和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属于中华鲟增殖放流
。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水斗呈矩形体,上端开口,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其体积与运输车厢相适应;所述运输水斗四周的上部开设一圈孔洞(1),所述孔洞(1)内穿设绳索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所述运输水斗四周内壁的上部设有增氧软管安装扣带(3);所述运输水斗上方设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两条长边与运输水斗顶部两长边可拆卸连接。本运输水斗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收藏十分方便,而且占用存储空间极小;单体空间大,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能避免颠簸与车厢产生撞击,同时避免鱼体与水斗产生撞击,避免鱼类受到惊吓和伤害。【专利说明】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属于中华鲟增殖放流

技术介绍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个体硕大,呈长梭形,前段略粗,躯干部切面呈五角形,向后渐强,腹部较平。躯干外表具5行骨板,背中线I行,左右体侧各一行,左右腹侧各一行。在保护中华鲟的工作过程中,常进行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期间需要对中华鲟进行长途运输。 目前,也有相关对大型鱼类进行长途运输装置的报道,多采用金属或塑料或玻璃钢水箱等装置运输,但是此类装置单体空间小,只能进行单个体大型鱼类运输,而且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车辆颠簸或者鱼类受到惊吓撞击运输装置,容易对鱼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另外,此类运输装置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存放时,占用太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中型中华鲟运输装置,单体空间小,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颠簸撞击,而且鱼类受到惊吓撞击运输装置,容易对鱼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此类运输装置制作成本较高;存放时,占用太大空间。 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所述运输水斗呈矩形体,上端开口,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其体积与运输车厢相适应;所述运输水斗四周的上部开设一圈孔洞1,所述孔洞I内穿设绳索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所述运输水斗四周内壁的上部设有增氧软管安装扣带3 ;所述运输水斗上方设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两端与运输水斗顶部两端可拆卸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本运输水斗使用时,将其取出,展开,装载在运输车厢内,利用绳索穿入一圈孔洞,并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安装增氧软管,将水源注入其中,放入中华鲟,盖上并固定遮光布。由于运输水斗是柔软的防水帆布材质,固受到颠簸后运输水斗不会与车厢产生撞击,而且鱼体也不会与水斗产生撞击,避免鱼体受到惊吓或伤害,当运输完毕,取出中华鲟,放掉水斗内的水,运输水斗壳直接从车厢上拆卸下来,晾干后折叠起来进行收藏。 进一步的,所述输氧软管扣带3的布局呈U形。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布2顶面是荧光反射面,底面是黑色面。 进一步的,所述孔洞I等距均匀布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软管扣带3等距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布的两条长边通过拉链与运输水斗顶部两长边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使用,收藏十分方便,而且占用存储空间极小。 3)能避免颠簸与车厢产生撞击,同时避免鱼体与水斗产生撞击,避免鱼类受到惊吓和伤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运输水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运输水斗内壁的示意图。 图中1.孔洞,2.遮光布,3.增氧软管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装卸灵活、存活率高、可重复利用、易于整理存放的大型中华鲟运输容器装置。 参见图1-2,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所述运输水斗呈矩形体,上端开口,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其体积与运输车厢相适应;所述运输水斗四周的上部开设一圈孔洞1,所述孔洞I内穿设绳索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所述运输水斗四周内壁的上部设有增氧软管安装扣带3 ;所述运输水斗上方设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两端与运输水斗顶部两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增氧软管扣带3的布局呈U形。 所述遮光布2顶面是荧光反射面,底面是黑色面。 所述孔洞I等距均匀布置。 所述增氧软管扣带3等距均匀布置。 本技术运输水斗使用时,将其取出,展开,装载在运输车厢内,利用绳索穿入一圈孔洞,并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安装增氧软管,将水源注入其中,放入中华鲟,盖上并固定遮光布。由于运输水斗是柔软的防水帆布材质,固受到颠簸后运输水斗不会与车厢产生撞击,而且鱼体也不会与水斗产生撞击,避免鱼体受到惊吓或伤害,当运输完毕,取出中华鲟,放掉水斗内的水,运输水斗可直接从车厢上拆卸下来,晾干后折叠起来进行收藏。 具体制作细节如下: 按具备斗篷框架的运输货运车的车厢尺寸制作的长6m,宽2.5m,深1.5m的长方体运输水斗,上面为开口,无盖,其他部分密封;运输水斗采用帆布材质,质地厚实耐磨,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不易被中华鲟骨板划破,保存时间长,适于重复利用;配置一块遮光布,长6m,宽2.5m,一面银白色,反射阳光,一面黑色,为中华鲟提供避光的优良环境。 清洁货运车的车斗,在车厢内的四壁加泡沫立板,防止鱼体撞击车厢。然后,将帆布水斗安装在车厢内,用绳子穿过水斗的孔洞1,将其固定在货运车的斗篷框架上,将增氧的塑料软管均匀的固定在运输水斗内壁增氧软管扣带3上,塑料软管的一端与增氧气泵相连,一端接有气石,当水斗内加入水时,确保每根塑料软管的气石都在水中,且出气均匀,装卸车时,把水斗后面部分下放70cm左右。 遮光布2的两条长边通过拉链与帆布水斗的两内壁连接,黑色面朝向帆布水斗底部。 向帆布水斗内加入50_60cm深的与暂养池供水相同(包括水温与水质)的优质养殖用水,将待运输的中华鲟由暂养池转入帆布水斗内。随后开启增氧气泵,对水斗内的水体进行持续增氧。 本技术适于运输体型相对较大的大型中华鲟,有足够大的空间,可同时运输多条大型中华鲟,装卸车也相对灵活。本技术的运输水斗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进行的多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中得到应用验证,运输的中华鲟存活率100%,且状态正常。【权利要求】1.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水斗呈矩形体,上端开口,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其体积与运输车厢相适应; 所述运输水斗四周的上部开设一圈孔洞(I),所述孔洞(I)内穿设绳索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 所述运输水斗四周内壁的上部设有增氧软管安装扣带(3); 所述运输水斗上方设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两条长边与运输水斗顶部两长边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软管扣带(3)的布局呈U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布(2)顶面是荧光反射面,底面是黑色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I)等距均匀布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软管扣带(3)等距均匀布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布的两条长边通过拉链与运输水斗顶部两长边连接。【文档编号】A01K6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中型中华鲟的运输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水斗呈矩形体,上端开口,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其体积与运输车厢相适应;所述运输水斗四周的上部开设一圈孔洞(1),所述孔洞(1)内穿设绳索与车厢斗篷框架固定;所述运输水斗四周内壁的上部设有增氧软管安装扣带(3);所述运输水斗上方设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两条长边与运输水斗顶部两长边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辉刘健郑跃平徐嘉楠吴建辉范厚勇王琳彭树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