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20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包括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呈空心立方体形状,材质为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上部具有圆形开口;所述外接部分呈空心圆柱体形状,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上端开口并可密封,材质为PVC透明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抢救幼鲟运输安全的打包袋,同时携带便捷、存储方便,在保护区多年中华鲟幼鱼抢救、放流工作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A kind of pouch bag for Chinese sturge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acking bag for the young fish of the Chinese sturgeon, which comprises a main part and an external part; the main body part is hollow cube shape, the material is a PVC mesh fabric with a thickness 0.4mm, the upper part has a circular opening, and the outer part is hollow cylinder shaped,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lar opening, the upper end opens and can be opened. Sealed, the material is PVC transparent film.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e safe packing bag for the rescue of the young sturgeon, which is convenient to carry and convenient to store, and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rescue and release work of the young sturgeon in the protected area for many years,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华鲟运输的打包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属于珍稀濒危鱼类活体包装运输

技术介绍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典型的江海洄游性性鱼类,每年10-11月在长江上段产卵,孵化后的幼鱼,经过7至8个月的长途跋涉,于4月底陆续到达长江口,幼鲟在此索饵育肥,逐步完成自身的渗透压等各项生理调节后进入大海。在中华鲟漫长的生命史中,幼鲟阶段极为脆弱受到误捕、水质变化、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大,幼鲟的抢救救治是中华鲟保护工作重要的一环。在抢救过程中为了有效保护幼鲟,避免其在抢救运输阶段发生缺氧、脱水、高温等威胁,需要研制一种能够便于携带、适合野外作业、结实耐用的打包运输工具。在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中,与经济鱼类放流不同,中华鲟幼鱼的极为珍稀,为提高幼鱼的放流质量,必须确保中华鲟幼鱼打包运输的成活率,营造良好的运输条件,最大限度减缓运输应激反应。因此放流幼鲟的运输包装也是一项技术难题,需要一种结实、耐用、携带操作方便的打包运输工具。目前长途运输打包的方式一般是利用运输箱、运输桶,但是这类运输方式都按照经济鱼类活体运输需要进行设计,设备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群体式运输,运输密度高,鱼体之间相互摩擦容易造成粘液脱落、体表损伤和高度应激反应,水质条件可控性差,运输过程会出现水质急剧恶化情况,对运输鱼体健康十分不利。同时,这类运输打包物资都需要额外配置持续供养设备及相关供电设备。此外,目前观赏鱼打包常用的透明塑料袋,虽然便携,但不耐刮,极易被中华鲟骨板刮破,出现漏水、漏气情况,导致运输死亡。因此,现有运输箱、运输桶、塑料袋均不适用于中华鲟幼鱼的打包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工具不容易携带;群体式运输,运输密度高,鱼体之间相互摩擦容易造成粘液脱落、体表损伤和高度应激反应,水质条件可控性差,运输过程会出现水质急剧恶化情况,对运输鱼体健康十分不利;同时,这类运输打包物资都需要额外配置持续供养设备及相关供电设备。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包括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呈空心立方体形状,材质为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上部具有圆形开口;所述外接部分呈空心圆柱体形状,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上端开口并可密封,材质为pvc透明膜。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使用时,将其展开,注入清水至主体部分的1/3到1/2,将中华鲟幼鱼放入其中,利用便携式氧气瓶充氧,充满整个主体部分,旋转收紧外接部分,最后用橡皮圈扎口后,配合冰袋及泡沫箱等即可运输。运输到达目的地时,把整个打包袋放入目的地投放水体内进行温度平衡,使内外水温基本达到一致,然后再将中华鲟幼鱼取出投放至目的地鱼池即可。使用过的打包袋,把里面的水倒出,至阴凉处晾干,折叠后进行储藏,以备下次再用。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长55cm,宽35cm,高20cm;外接部分的外径20cm,高30cm。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采用1/3~1/2的水体和对应的2/3~1/2氧气的配比。进一步的,所述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能够盛放全长60cm以下的中华鲟幼鱼。进一步的,所述外接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上端面中心部位。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均为可折叠变形的柔性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2)使用、储藏方便,储藏时占用空间小;3)经过实验,主体1/3水体,氧气充满整个主体部分的配置可以保证单尾全长50cm规格中华鲟幼鲟12小时以上的需氧量;4)能避免运输工具颠簸对中华鲟幼鱼带来的伤害;5)主体部分是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有效避免了阳光直射对鱼的刺激和导致的水温变化;6)外接部分是pvc透明膜既可以保证不漏水、漏气,同时也可以通过透明部分看到中华鲟幼鱼的实时生命状态,可以在发现鱼体生命状态不佳时及时方便的更换优质水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的立体图。图中,尺寸标注的单位是厘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3,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主体部分采用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外接部分采用pvc透明膜,代替原先的运输箱、运输桶,达到携带方便,占地面积小的目的。继续参见图1-3,采用1/3到1/2的水体和2/3到1/2氧气的配比,代替传统运输箱桶及额外配置的供氧设备,达到保证抢救或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打包转移运输过程中的溶氧需求。继续参见图1-3,主体部分材料是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保证了运输途中不会出现漏气、漏水的状况,同时因为其不透光性,回避了因为阳光直射引起的水体温度变化。打包袋的材质,同时也保证了中华鲟幼鱼,不会因为路途颠簸,造成的二次伤害。本技术能够保证抢救幼鲟运输安全的打包袋,同时携带便捷、存储方便,在保护区历次中华鲟幼鱼抢救、放流、转移等工作中经过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呈空心立方体形状,材质为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上部具有圆形开口;所述外接部分呈空心圆柱体形状,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上端开口并可密封,材质为pvc透明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和外接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呈空心立方体形状,材质为厚度0.4mm的PVC夹网布,上部具有圆形开口;所述外接部分呈空心圆柱体形状,与所述圆形开口连接,上端开口并可密封,材质为pvc透明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鲟幼鱼运输打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长55cm,宽35cm,高20cm;外接部分的外径20cm,高3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鲟幼鱼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跃平陈锦辉徐嘉楠刘健吴建辉倪春华范厚勇崔百惠吴铠陈慧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