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484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为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包括圆柱形的反应池,圆柱形的反应池内有圆柱形的沉淀池,沉淀池和反应池同轴心;所述的沉淀池侧壁有通水孔,通水孔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的反应池底部外侧有环形进水管,环形进水管与总进水管连接,环形进水管通过多个进水支管与反应池底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内上部有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沉淀池底部为倒锥形,底部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系统与总进水管连接。该连续式厌氧水解池,不需要外接动力源,环形进水,在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时候,可以减少水质变化对反应池内反应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为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包括圆柱形的反应池,圆柱形的反应池内有圆柱形的沉淀池,沉淀池和反应池同轴心;所述的沉淀池侧壁有通水孔,通水孔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的反应池底部外侧有环形进水管,环形进水管与总进水管连接,环形进水管通过多个进水支管与反应池底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内上部有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沉淀池底部为倒锥形,底部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系统与总进水管连接。该连续式厌氧水解池,不需要外接动力源,环形进水,在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时候,可以减少水质变化对反应池内反应的冲击。【专利说明】连续式厌氧水解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为连续式厌氧水解池。
技术介绍
厌氧水解池是用于难生化废水预处理的一种装置,该装置内的厌氧或缺氧微生物 可通过水解作用,将污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将难 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降解的有机物,可以明显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好氧 处理。现有厌氧水解池,多采用水下搅拌器或穿孔曝气作为搅拌混合装置,需要外接动力 源,并且还会带入部分溶解氧,影响厌氧水解的效果。同时进水的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时候, 厌氧水解池内运行效果会受到冲击。另外,在存在搅拌的厌氧水解池内,污泥不能沉淀分离 出,需要配备一个沉淀池共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需要动力源并且耐水质波动冲击的连 续式厌氧水解池;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包括圆柱形的反应池,圆柱形的反应池内有圆柱形的沉淀池, 沉淀池和反应池同轴心;所述的沉淀池侧壁有通水孔,通水孔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 的反应池底部外侧有环形进水管,环形进水管与总进水管连接,环形进水管通过多个进水 支管与反应池底部连通;所述的沉淀池内上部有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 沉淀池底部为倒锥形,底部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系统与总进水管连接。 所述的沉淀池的通水孔外侧有围堰,围堰下端与沉淀池外壁密封连接,围堰上端 为开口,开口的高度高于通水孔高度并低于溢流出水口的高度;反应池内的污水从所述的 开口溢流到围堰与沉淀池之间,再经过通水孔进入到沉淀池内。 所述的反应池内底部在进水支管处有搅拌叶轮,搅拌叶轮由进水支管进入的水流 推动进行转动。 污水由环形进水管分布后,由多个进水支管导入到反应池内,利用进水剩余水压, 推动搅拌叶轮,搅拌混合污水和污泥。污水在反应池内的经过厌氧分解后,从围堰的开口溢 流到围堰与沉淀池之间,再经过通水孔进入到沉淀池内进行沉淀,污泥和水进行分离。经过 沉淀的污水从溢流出水口排出沉淀池,而沉淀到池底的污泥经过污泥回流系统回到反应池 内。 本技术提供的连续式厌氧水解池,不需要外接动力源,利用水流推动搅拌叶 轮进行搅拌,不会带入溶解氧,不影响厌氧水解的效果。同时环形进水,在污水水质波动较 大时候,可以减少水质变化对反应池内反应的冲击,并且反应池与沉淀池集成一体,使得厌 氧水解池结构更为简单,可以实现连续运行方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连续式厌氧水解 池,包括圆柱形的反应池1,圆柱形的反应池1内有圆柱形的沉淀池2,沉淀池2和反应池1 同轴心;反应池1和沉淀池2围城的环形区域为反应区域,沉淀池2内部为沉淀区域; 所述的沉淀池2侧壁中部有通水孔21,通水孔21连通反应池1和沉淀池2 ;所述 的沉淀池2内上部有溢流出水口 3,溢流出水口 3与出水管31连接;沉淀池2底部为倒锥 形,底部有污泥出口 23,污泥出口 23通过污泥回流系统6与总进水管52连接。 通水孔21外侧有围堰22,围堰22下端与沉淀池2外壁密封连接,围堰22上端为 开口,开口的高度高于通水孔21高度并低于溢流出水口 3的高度; 所述的反应池1底部外侧有环形进水管5,环形进水管5与总进水管52连接,环形 进水管5通过多个进水支管51与反应池1底部连通;反应池1内底部在每个进水支管51 处有搅拌叶轮4,搅拌叶轮4由进水支管51进入的水流推动进行转动。环形的进水方式, 可以使得进水均匀,并且新进水与反应池1内原来的水充分混合,减少水质变化对污泥处 理效果冲击。利用进水泵的剩余水压,推动搅拌叶轮4作为搅拌混合装置,在满足进水的同 时,起到了搅拌的作用,不需要外接动力源,并且不会带入溶解氧。 反应池1内的污水经过厌氧分解后,从围堰22的开口溢流到围堰22与沉淀池2之 间,再经过通水孔21进入到沉淀池2内进行沉淀,污泥和水进行分离。围堰22可以减小水 流进入沉淀池2内的速度,提高沉淀效率,同时围堰22进口和通水孔21形成一个高度差, 这个高度差,提高了反应池1向沉淀池2内进水溢流高度、并降低了沉淀池2内部进水的高 度,让污水在反应池1内进行充分反应,而通水孔21可以设在沉淀池2的较低位置上,防止 新进入沉淀池2内污水没经过充分沉淀就从溢流出水口 3排出。 经过沉淀的污水从溢流出水口 3排出沉淀池2,而沉淀到池底的污泥经过污泥回 流系统6回到反应池1内。【权利要求】1. 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包括圆柱形的反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的反应池 (1) 内有圆柱形的沉淀池(2),沉淀池(2 )和反应池(1)同轴心;所述的沉淀池(2)侧壁中部 有通水孔(21 ),通水孔(21)连通反应池(1)和沉淀池(2); 所述的反应池(1)底部外侧有环形进水管(5),环形进水管(5)与总进水管(52)连接, 环形进水管(5)通过多个进水支管(51)与反应池(1)底部连通; 所述的沉淀池(2)内上部有溢流出水口(3),溢流出水口(3)与出水管31连接;沉淀池 (2) 底部为倒锥形,底部有污泥出口(23),污泥出口(23)通过污泥回流系统(6)与总进水管 (52)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2)的通水孔 (21)外侧有围堰(22),围堰(22)下端与沉淀池(2)外壁密封连接,围堰(22)上端为开口, 开口的高度高于通水孔(21)高度并低于溢流出水口(3)的高度;反应池(1)内的污水从所 述的开口溢流到围堰(22)与沉淀池(2)之间,再经过通水孔(21)进入到沉淀池(2)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1)内底 部在进水支管(51)处有搅拌叶轮(4 ),搅拌叶轮(4 )由进水支管(51)进入的水流推动进行 转动。【文档编号】C02F3/28GK203999124SQ201420427897【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专利技术者】蔡蕊, 宋黎明, 戚姣琴, 应涛 申请人:宜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续式厌氧水解池,包括圆柱形的反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的反应池(1)内有圆柱形的沉淀池(2),沉淀池(2)和反应池(1)同轴心;所述的沉淀池(2)侧壁中部有通水孔(21),通水孔(21)连通反应池(1)和沉淀池(2);所述的反应池(1)底部外侧有环形进水管(5),环形进水管(5)与总进水管(52)连接,环形进水管(5)通过多个进水支管(51)与反应池(1)底部连通; 所述的沉淀池(2)内上部有溢流出水口(3),溢流出水口(3)与出水管31连接;沉淀池(2)底部为倒锥形,底部有污泥出口(23),污泥出口(23)通过污泥回流系统(6)与总进水管(5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蕊宋黎明戚姣琴应涛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