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杰专利>正文

模块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46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块轮胎,该模块轮胎就是对轮胎进行模块化处理:将轮胎分成诺干个独立的模块体,生产过程中,规模化量产同一型号的模块。用户购买一定数量模块后,使用八个模块体就可以有组织的拼接成一个完整的胎圈结构,当单一模块体破损时其他七块模块体则依然完好,轮胎整体依然具有较完好承重功能。破损模块可以快速更换,并在保修过程中,只需购买和更换破损的某个或几个模块。(*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尤其是一种模块轮胎
技术介绍
通常受车体空间的影响,一车只会搭载一个备用胎。即一车在路程上只可更换一次轮胎。如果要多带备用胎的,就要牺牲车体重量和空间。轮胎磨损到一定厚度,即使没有破损,也意味着报废。在使用过程中,路面异物对轮胎侧腹的划伤,这也意味这整个轮胎的报废。同样的,一个小小的穿孔则会使轮胎直接无法使用。在以上三种情况发生后,只有第三种情况还有可能修复。前两种情况则会直接导致丢弃破胎——技术允许的话,可以回收。但回收再利用将要花费极大的费用,中国尚无完善的回收体系。这种丢弃行为则视为无可避免的硬性浪费。丢弃后,轮胎分解缓慢,并产生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极大。而被丢弃的其实都是相当好的橡胶物质,而生产这样的物质则需要大量的石油分解物,优质天然橡胶,金属矿物等经济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桩一种模块轮胎,该轮胎为可分拆组合式,携带方便,修理和装卸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轮胎,该模块轮胎由二个以上的模块胎体组合而成,模块胎体为密封空间,模块胎体上连接有分输气阀门,分输气阀门与总输气阀门连接,模块胎体相互连接通过凹凸结构的咬合式键槽来实现。在模块胎体的内侧腹可设有纵向受力荆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多个模块组成的轮圈具有极强的抗破损能力;多模块胎体将轮胎分割成的多个独立充气承压空间。当其中一个模块破裂后,其他的多块则保存完好不受影响,假设此时车体无法停止换胎,那么只是一个模块破损的轮胎依然可以较好的保证车体的运行。理论上而言:在设计中以八模块为组成整胎的基础保障数,一个模块占用跨度为45度的充气空间。那么单一模块破损后,这个模块在轮胎的空间位置会出现一个跨度为45度的“无法承重区”。当这个区接触地面时,是无法承受车体压力的。在此时,压力则被此模块两旁的完好模块所承受。车体的路感表现为轻微的颠簸感。模块基数越高;即八模块以上的块数组成的胎体,颠簸感越小。这样就避免了突然爆胎后会出现驾驶事故的可能性。更换新胎迅速;因为是由模块组成,更换时只需按更换方法,将要更换的模块从模块组中取下,然后镶入新模块,这个更新过程无需使用千斤顶,也无需将整个轮子(包括中间的刚性结构)换下,时间短,费力小。模块轮胎在等同与一个轮胎的备用胎空间下可搭载最少数量为八个的-->备用模块,相当一车与路程上,在没有减少空间、承重的情况下,可更换八次轮胎。对越野车而言,这种特性是非常实用的。节约资源、对环境污染较小:轮胎是消耗品,保养过程中硬性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模块轮胎也会面临以上问题。虽然无法避免,但模块结构可以将以上的硬性浪费,由一整块减少一小模块:比如胎侧划伤,这时报废的只是一个模块。浪费的也只是一个模块。相比整块报废而言,量的消耗被缩小,整体上就达到了减少浪费的效果。浪费的少了自然对环境污染会有所降低。模块技术的通用性:模块改变了轮胎的结构,但通用与现有的制造技术,斜交胎技术、子午线技术、无内胎技术等,都可以用于制造模块轮胎。安全轮胎普通化:严格来说,模块轮胎属于安全轮胎范畴。但目前安全轮胎都有着复杂的工艺要求,或者就需要特殊的材料。这样的属性使安全轮胎都有着复杂的制造流程和极高的价格。不便与普遍使用。模块轮胎以结构创意突破工艺和材料的局限,从而使其无需特殊材料和技术依然可以拥有几乎接近与特殊安全轮胎的功效,并适合与普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块轮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块轮胎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模块轮胎结合在一起构成轮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模块轮胎,产品的主要技术特点是沿用了船体的水密舱的概念,即在整体功效统一的情况下保证个体的破损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多模块胎体1充气胎压平衡保障系统。多模块要取得统一的功效,各胎的胎压就必须保证一致,否则多模块胎体就很难以使用,可以说该轮胎能否实际用于生活,胎压的解决方案是最关键的地方。该轮胎的制造工艺与普通轮胎相同,无需特殊材料。惟一的区别在于,胎体的成型模具需要根据模块化结构做出更改。模块胎体1的拼接通过凹凸结构3的咬合式键槽来实现。多模块拼接的牢固程度直接关系到模块轮胎是否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单一模块的侧面为有幅度的梯形面,这种梯形体块可以循环分担单一受力模块所收到的力,只要拼接面可以咬合,那么多模块就可结合为整体。相邻的两模块,凸的健咬合在凹入的槽内,键与槽之间依靠橡胶的高粗糙面之间的摩擦力与粘合力咬合,胎压保证了块体在受力时的硬度,并具有一定的形变程度,当这种块体组成一个圆环时,力的传递是循环性的,键槽之间的高摩擦系数,可保证模块胎体在相当强度的车体制动状态下,胎圈不会出现解体的现象。键槽的角度为侧斜向的角度,这样方便模块从侧面顺键槽取出或插入。模块胎体1的胎侧腹纵向受力结构构造是为了保证,胎体组中的单一胎体在破损后,胎块依然可已承受纵向的受力,以此保证整体不受个体破损的影响。在胎体破损失去气压后,胎体散失应有的硬度,为保证相邻胎块依然可以具有-->使键槽咬合的纵向韧性,在胎体的内侧腹,由胎侧腹纵向受力荆条4来实现其纵向韧性,保证胎体的键槽咬合。多模块胎体1充气胎压平衡保障系统是模块轮胎最核心的部分,模块轮胎的输气采用串联的输气结构,由总输气阀门输气再由串联的管道分输到分输气阀门2,分输气阀门2接入胎块体,从而实现对胎块的输气。为保证各胎块在输气时胎压的平衡性,分输气阀门1不同与普通输气阀门,该阀门在感知到一定气压时会自动关闭进气口,只要保证各分输气阀门的气压感知度相同的话就可以实现各胎块气压等值或几乎等值。通过将轮胎模块化处理的设计,使轮胎由整体分化成多个独立的、但又可有序组合的个体。每个模块体都可以独立的发挥其功效。当许多个这样的模块有序的组合后,则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轮胎。这样的模块结构所具备的技术特色为。模块化设计的轮胎在功能上而言,将其运用到国防后勤运输系统中是非常适合的。它所具备的结构优势,可极大的提高后勤运输车辆在高危环境下和可持续运作时间。在民用方面,该轮胎结构适合与在高强度环境下对轮胎耗损极大的车辆群体。具体为,山地自行车、越野车、SUV、农用作业车辆、建筑工程用车辆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轮胎,其特征在于:该模块轮胎由二个以上的模块胎体(1)组合而成,模块胎体(1)为密封空间,模块胎体(1)上连接有分输气阀门(2),分输气阀门(2)与总输气阀门连接,模块胎体相互连接通过凹凸结构(3)的咬合式键槽来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轮胎,其特征在于:该模块轮胎由二个以上的模块胎体(1)组合而成,模块胎体(1)为密封空间,模块胎体(1)上连接有分输气阀门(2),分输气阀门(2)与总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克中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胡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