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232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隔离板、溢流堰和百叶式阀门,所述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井体上设置有合流管、溢流管和截流管;所述井体内部由所述溢流堰、百叶式阀门和隔离板分隔出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所述合流管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腔连通,所述截流管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污合流截流装置,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解决了传统“砖砌井”的渗漏问题,杜绝了二次污染,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三个腔室的合理设置,使该装置实现了雨污合流截流的同时还解决了外界水体的倒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隔离板、溢流堰和百叶式阀门,所述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井体上设置有合流管、溢流管和截流管;所述井体内部由所述溢流堰、百叶式阀门和隔离板分隔出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所述合流管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腔连通,所述截流管与所述排水腔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污合流截流装置,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解决了传统“砖砌井”的渗漏问题,杜绝了二次污染,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三个腔室的合理设置,使该装置实现了雨污合流截流的同时还解决了外界水体的倒灌的问题。【专利说明】—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很多城市的河道被严重污染,城市的内涝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各城市的现状,除一些新兴城市(如深圳市、珠海市)外,绝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都是按照合流制建设,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现状,所以在实施污水改造时就很难做到全区域完全雨、污分流,难免保留部分区域的雨、污合流制,而截流式改造作为国内外雨、污合流区域改造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城市老城区的污水改造当中被广泛釆用,这种改造方式具有操作性强,投资小而见效快,施工方便,施工过程对附近居民影响小等一系列的优点,但这种改造方式由于雨季时会有较大量的雨水进入截流管,不可避免对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雨季时仍有一定量的污水溢流入河道,会形成水体的短期污染;有些地方在改造后还出现了河水倒灌进污水管网,甚至有些区域改造后反而加剧了城市内涝的发生等问题。上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予以解决,不但将会造成建成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会降低,而且会给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施工便捷、使用寿命长、截流效果好的截流装置来达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污合流截流装置,包括井体、隔离板、溢流堰和百叶式阀门,所述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井体上设置有合流管、溢流管和截流管;所述井体内部由所述溢流堰、百叶式阀门和隔离板分隔出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所述合流管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腔连通,所述截流管与所述排水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合流管与所述溢流管相对设置,所述溢流管的高度低于所述合流管;所述截流管设置在所述合流管与所述溢流管之间且靠近所述溢流管的位置,接近所述井体的底部,所述截流管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管。 优选地,所述溢流堰设置在所述合流管与溢流管之间大致中间的位置,且其上端低于所述合流管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所述百叶式阀门设置在所述溢流堰的下端,并与所述溢流堰连接;所述溢流堰和百叶式阀门将所述井体的内腔分隔为所述进水腔和第二腔。 优选地,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溢流堰和溢流管的下端之间,其一端与所述溢流堰连接并大致与所述溢流堰垂直,所述隔离板和溢流堰连接处位于所述百叶式阀门的上侦牝所述隔离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溢流管下端的井壁上;所述隔离板将所述第二腔分隔为所述溢流腔和排水腔。 优选地,所述溢流堰的上端呈中间低、两端高的曲线型,该曲线的最低端低于所述合流管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溢流堰上,在与所述隔离板的连接处和所述百叶式阀门之间设置有泄水孔。 优选地,还包括浮子,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溢流堰的两侧,并可在所述溢流堰上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浮子与所述百叶式阀门连接,并可控制其开度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百叶式阀门包括柔性绳、挡板和转动轴,所述挡板有多个,横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溢流堰上;所述挡板的两端设置有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未与所述挡板相连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溢流堰上,所述转动轴相对于所述溢流堰可自由转动;所述柔性绳缠绕在所述转动轴上,将所有转动轴串联起来,所述柔性绳的上端与所述浮子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离板为曲面板,其中间较低,两侧翘起,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溢流堰上,位于所述泄水孔的上方,另外一端连接在位于所述溢流管下端的井体上。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污合流截流装置,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解决了传统“砖砌井”的渗漏问题,杜绝了二次污染,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三个腔室的合理设置,使该装置实现了雨污合流截流的前提下还解决了外界水体的倒灌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雨污合流截流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雨污合流截流装置雨水较少时雨水及污水流入时流向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雨污合流截流装置雨水较少时雨水及污水排出时流向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雨污合流截流装置雨水较多时雨水流向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污合流截流装置包括井体1、井盖2、检查口 3、进水腔4、排水腔5、溢流腔6、隔离板7、合流管8、截流管9、溢流管10、溢流堰11、泄水孔12、浮子13和百叶式阀门14。本专利技术雨污合流截流装置中所述井体I为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避免了传统“砖砌井”产生渗漏的问题,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所述井体I的上部设置有检查口 3,优选地,所述检查口 3可与所述井体I 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为分体成型)。通过所述检查口 3可对所述井体I内的部件进行检查及维护。所述检查口的上端设置有所述井盖2,所述井盖2可起密封作用,防止所述井体I内污水气味外泄,还可避免外界杂物落入所述井体I中。 所述井体I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合流管8,在所述井体I上与所述合流管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溢流管10,所述溢流管10的高度低于所述合流管8。在所述井体I上位于所述合流管8和溢流管10之间且靠近所示溢流管10的位置对称的设置有所述截流管9。所述截流管9的高度靠近所示井体I的底部,并低于所述溢流管10。 在所述合流管8和溢流管10之间大致中间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溢流堰11。所述溢流堰11将所述井体I的内腔分隔为左右两个空腔,分别为与所述合流管8相连通的进水腔4和第二腔101。在所述溢流堰11和溢流管10的下端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离板7,所述隔离板7与所述溢流堰11大致垂直设置,所述隔离板7将所述溢流管10和截流管9之间隔离开,所述隔离板7将所述第二腔101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分别为与所述溢流管10相连通的溢流腔6和与所述截流管9相连通的排水腔5。在所述溢流堰11上与所述隔离板7连接处的下侧,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百叶式阀门14,在所述百叶式阀门14与所述溢流堰11与所述隔离板7连接处之间的溢流堰11上设置有泄水孔12,优选地,所述泄水孔1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污合流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隔离板、溢流堰和百叶式阀门,所述井体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化注塑成型,所述井体上设置有合流管、溢流管和截流管;所述井体内部由所述溢流堰、百叶式阀门和隔离板分隔出进水腔、排水腔和溢流腔;所述合流管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溢流腔连通,所述截流管与所述排水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良王佳伟冯利军李宏伟赵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