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113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液位计(1)、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进水管路(5)、水泵组件(7)、吸收箱体(8)、排污阀(10),在进气管路末端连接有吸收管(9),吸收管位于吸收箱体的内下部,吸收管壁上设有通孔。吸收管置于液面下,进入吸收管内的氨气通过通孔在清水内可充分溶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快捷、操作简易、维护方便等优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节能环保、氨气吸收效率高、便于氨水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液位计(1)、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进水管路(5)、水泵组件(7)、吸收箱体(8)、排污阀(10),在进气管路末端连接有吸收管(9),吸收管位于吸收箱体的内下部,吸收管壁上设有通孔。吸收管置于液面下,进入吸收管内的氨气通过通孔在清水内可充分溶解。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快捷、操作简易、维护方便等优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节能环保、氨气吸收效率高、便于氨水回收利用。【专利说明】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SNCR烟气脱硝的氨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SNCR脱硝技术在水泥行业已逐渐使用,用来治理氮氧化物(NOX)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问题。该技术即在分解炉或窑尾烟室的部分区域(温度区间850?1100°C )喷射还原剂溶液(尿素溶液或者氨水),与NOX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清洁的N2和水,达到烟气脱硝的目的。对于使用氨水为还原剂的SNCR脱硝系统,氨气吸收装置作为其重要安全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SNCR脱硝系统的安全。 目前国内水泥行业中,大部分以氨水为还原剂的脱硝系统没有配置氨气吸收装置,部分系统安装了氨气吸收装置,但吸收效率不高、存在脱硝车间附近氨气味重,氨气浓度较大等安全隐患,不能实现氨气的充分吸收和最大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充分吸收和最大化利用氨气的新型氨气吸收 >J-U ρ?α装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包括液位计、进气管路、换气管路、人孔门、进水管路、水泵组件、吸收箱体、排污阀,在吸收箱体侧面设置可视液位计,观察液位计中氨水颜色判断氨水浓度;在吸收箱体侧下面设置水泵组件,定时将一定浓度的氨水溶液输送至氨水储存或回收装置;排污阀设置在吸收箱体侧下方或底部,便于设备维护保养;进气管路、换气管路、人孔门设置在吸收箱体上表面,换气管路通过法兰连接管路接至脱硝车间外,便于箱体进清水和输出氨水;进水管路设置在吸收箱体侧上方,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路末端连接有吸收管,吸收管位于吸收箱体的内下部,吸收管壁上设有通孔。吸收管置于液面下,进入吸收管内的氨气通过通孔在清水内可充分溶解。 所述的进水管路末端连接有浮球阀;自动控制吸收箱体内液面高度。 在吸收管的圆周上布满多个通孔或在吸收管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排或多排通孔。当吸收管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排排通孔时,吸收管上的通孔正对吸收箱体的内底面。 所述的通孔优选为槽口。 所述通孔在吸收管的前端分布分散,后端分布密集。 所述的吸收管为多根,多根吸收管优选为错位排列和并列排列。 在箱体上且位于吸收管尾端部分设有吸收管的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由两根槽钢组成,分别设置在吸收箱体内底面和内侧壁。限位结构可减少氨气溶解时吸收管的震动。 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快捷、操作简易、维护方便等优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节能环保、氨气吸收效率高、便于氨水回收利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吸收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吸收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I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包括液位计1、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进水管路5、浮球阀6、水泵组件7、吸收箱体8、吸收管9、排污阀10,在吸收箱体8侧面设置可视液位计1,在吸收箱体8侧下面设置水泵组件7,排污阀10设置在吸收箱体8侧下方或底部,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设置在吸收箱体8上表面,进水管路5设置在吸收箱体8侧上方,在进气管路2末端连接有四根吸收管9 (如图2所示),四根吸收管9并列排布,吸收管9位于吸收箱体8的内下部,吸收管9上设有不同间距和数量的通孔11 (如图2、3、4所示),此处的通孔为槽口 ;吸收管9上的通孔11正对吸收箱体8的内底面;所述通孔11在吸收管9的前端分布较分散,后端分布较密集。 所述的进水管路5末端连接有浮球阀6。在箱体8上且位于吸收管9尾端部分设有两根槽钢12,分别设置在吸收箱体8内底面和内侧壁。 本专利技术氨气吸收装置现场通过法兰对外连接,进水管路5与清水供应装置相连,进气管路2与氨水储存装置上方出气管路相连,水泵组件7与氨水储存或回收装置相连,换气管路3通过现场管路连接至车间外。SNCR脱硝系统运行前,通过进水管路5和浮球阀6向吸收箱体8内通入一定的清水,确保液位计I显示准确。氨水罐车向氨水储存装置输送氨水时,氨水储存装置中逸出的大量氨气通过进气管路2和吸收管9在吸收箱体8中充分溶解。吸收箱体8吸收若干次后,通过液位计I观察氨水颜色并判断浓度,浓度达到一定时,开启水泵组件7将氨水输送至氨水储存或回收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于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包括液位计(I)、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进水管路(5)、水泵组件(7)、吸收箱体(8)、排污阀(10),在吸收箱体(8)侧面设置可视液位计(I),在吸收箱体(8)侧下面设置水泵组件(7),排污阀(10)设置在吸收箱体(8)侧下方或底部,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设置在吸收箱体(8)上表面,进水管路(5)设置在吸收箱体(8)侧上方,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路(2)末端连接有吸收管(9),吸收管(9)位于吸收箱体(8)的内下部,吸收管(9)壁上设有通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路(5)末端连接有浮球阀(6)。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收管(9)的圆周上布满多个通孔(11)或在吸收管(9)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排或多排通孔(11)。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吸收管(9)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排排通孔(11)时,吸收管(9)上的通孔(11)正对吸收箱体⑶的内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1、3、4任意一项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11)为槽口。6.根据权利要求1、3、4任意一项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在吸收管(9)的前端分布分散,后端分布密集。7.根据权利要求1、3、4任意一项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管(9)为多根,多根吸收管(9)错位排列和并列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8)上且位于吸收管(9)尾端部分设有吸收管(9)的限位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由两根槽钢(12)组成,分别设置在吸收箱体(8)内底面和内侧壁。【文档编号】B01D53/18GK104190214SQ201410476010【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专利技术者】陈艳征, 徐成, 季小强, 闫伟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包括液位计(1)、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进水管路(5)、水泵组件(7)、吸收箱体(8)、排污阀(10),在吸收箱体(8)侧面设置可视液位计(1),在吸收箱体(8)侧下面设置水泵组件(7),排污阀(10)设置在吸收箱体(8)侧下方或底部,进气管路(2)、换气管路(3)、人孔门(4)设置在吸收箱体(8)上表面,进水管路(5)设置在吸收箱体(8)侧上方,其特征在于:在进气管路(2)末端连接有吸收管(9),吸收管(9)位于吸收箱体(8)的内下部,吸收管(9)壁上设有通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征徐成季小强闫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