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悬单推拉节能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335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悬单推拉节能窗,通过调整滑轮的设置位置,改变节能窗的结构,将滑轮设置在窗的上部位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推拉窗密封不严造成的气密性较差、不节能等问题,同时防尘效果较好,清洁方便;通过在下部相应位置设置毛条和橡胶条,起到双重密封、隔热和防水作用,在底部设置的橡胶垫层是对气密性的进一步保障,并且起到了防尘作用;推拉窗是从室内安装的,防水挡板在推拉窗的外侧,在较差气候条件时形成的压力只作用在里面一层挡板,不会受到风压的影响,能达到很好的水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悬单推拉节能窗,通过调整滑轮的设置位置,改变节能窗的结构,将滑轮设置在窗的上部位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推拉窗密封不严造成的气密性较差、不节能等问题,同时防尘效果较好,清洁方便;通过在下部相应位置设置毛条和橡胶条,起到双重密封、隔热和防水作用,在底部设置的橡胶垫层是对气密性的进一步保障,并且起到了防尘作用;推拉窗是从室内安装的,防水挡板在推拉窗的外侧,在较差气候条件时形成的压力只作用在里面一层挡板,不会受到风压的影响,能达到很好的水密性。【专利说明】上悬单推拉节能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节能窗,尤其涉及一种上悬单推拉节能窗。
技术介绍
外门窗,特别是外窗是整幢建筑的眼睛,既要美观,又要实用方便。而现在的外门窗,如铝木断桥门窗,只能做成内开,或内开内倒,不适合作为推拉窗。一般的断桥铝窗相应的也只能做成内开或内开内倒,实用性有所欠缺,而且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现在很多做成断桥铝合金推拉窗的,虽然实用方便,但气密性不好,不符合现在的节能要求和验收标准。 现有的推拉窗轨道都设置在门窗下部,从结构上来说,在密封轨道与滑轮中间都具有空腔,气密性很难保证。另外,现有的外窗,窗扇是从外侧安装的,防水挡板在窗扇的内侦U。如果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时候,由于形成室内外大的压力差,雨水就会从原来的出水口和下面的轨道压进室内,造成不便和安全隐患。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节能窗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上悬单推拉节能窗,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节能窗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提高节能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上悬单推拉节能窗,包括有固定窗、窗框上横框、上窗框、推拉窗、下窗框和窗框下横框, 所述固定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窗框上横框和窗框下横框的右侧相固定; 所述推拉窗与所述固定窗相平行设置,所述推拉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窗框上横框和窗框下横框的左侧相固定,在所述推拉窗下端与所述窗框下横框之间设置有下窗框,在所述推拉窗上端与所述窗框上横框之间设置有上窗框; 所述窗框上横框包括有第一横边、第二横边、第三横边、第三立边和第四立边,其中第一横边在所述窗框上横框的上部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横边相垂直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三立边,所述第四立边与所述第一横边相垂直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边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横边与第一横边相平行,设置在第三立边下部,所述第三横边与所述第一横边相平行,设置在所述第四立边下部,所述第二横边和第三横边为同一水平面,中间形成空隙,所述第一横边、第二横边、第三横边、第三立边和第四立边形成一具有空隙的左腔室; 所述上窗框包括有凸起、横杆、滑轮和立边,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上窗框的上部,所述凸起中间位置水平的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贯穿所述凸起,所述横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在所述上窗框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互相平行的设置有立边,立边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杆与上窗框的凸起相固定; 所述凸起连同设置在所述凸起上的横杆和滑轮共同设置在所述窗框上横框中由第一横边、第二横边、第三横边、第三立边和第四立边形成的具有空隙的左腔室内,其中左滑轮和右滑轮的位置分别对应在第二横边和第三横边的上部空间; 所述推拉窗的上端设置在上窗框的下部两个立边形成的中空位置内。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所述窗框下横框包括有第一立边、第二立边、左空腔和右空腔, 所述左空腔和右空腔底边相平齐设置,所述左空腔与右空腔相连接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立边,与所述第一立边相平行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立边; 所述下窗框下部为一腔体,在所述腔体的上部两侧分别互相平行的设置有两立边,在腔体的右下角有一凹槽, 所述下窗框设置在所述窗框下横框中的左空腔上部,与左空腔上部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二立边与凹槽之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二立边与第一立边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所述窗框下横框左上角顶部设置有卡口,防水挡板设置在所述卡口内。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所述固定窗的下端与所述窗框下横框之间设置有垫块; 所述推拉窗下端与所述下窗框之间设置有垫块。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橡胶垫层。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毛条。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橡胶条。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上悬单推拉节能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通过调整滑轮的设置位置,改变节能窗的结构,将滑轮设置在窗的上部位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推拉窗密封不严造成的气密性较差、不节能等问题,同时防尘效果较好,清洁方便;通过在下部相应位置设置毛条和橡胶条,起到双重密封、隔热和防水作用,在底部设置的橡胶垫层是对气密性的进一步保障,并且起到了防尘作用;推拉窗是从室内安装的,防水挡板在推拉窗的外侧,在较差气候条件时形成的压力只作用在里面一层挡板,不会受到风压的影响,能达到很好的水密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上悬单推拉节能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窗框上横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窗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窗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窗框下横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含义:11.固定窗,12.窗框上横框,13.上窗框,14.推拉窗,15.下窗框,16.窗框下横框,17.垫块,18.防水挡板,19.穿条,20.第三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一腔室,23.卡口,121.第一横边,122.第二横边,123.第三横边,124.第三立边,125.第四立边,126.左腔室,131.凸起,132.横杆,133.滑轮,134.立边,151.凹槽,161.第一立边,162.第二立边,163.左空腔,164.右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上悬单推拉节能窗结构示意图,包括有固定窗11、窗框上横框12、上窗框13、推拉窗14、下窗框15和窗框下横框16,固定窗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窗框上横框12和窗框下横框16的右侧相固定;固定窗11的下端与窗框下横框16之间设置有垫块17,起到更好地密封作用。 推拉窗14与固定窗11相平行设置,推拉窗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窗框上横框12和窗框下横框16的左侧相固定,在推拉窗14下端与窗框下横框16之间设置有下窗框15,在推拉窗14上端与窗框上横框12之间设置有上窗框13 ;窗框上横框12包括有第一横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悬单推拉节能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窗(11)、窗框上横框(12)、上窗框(13)、推拉窗(14)、下窗框(15)和窗框下横框(16),所述固定窗(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窗框上横框(12)和窗框下横框(16)的右侧相固定;所述推拉窗(14)与所述固定窗(11)相平行设置,所述推拉窗(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窗框上横框(12)和窗框下横框(16)的左侧相固定,在所述推拉窗(14)下端与所述窗框下横框(16)之间设置有下窗框(15),在所述推拉窗(14)上端与所述窗框上横框(12)之间设置有上窗框(13);所述窗框上横框(12)包括有第一横边(121)、第二横边(122)、第三横边(123)、第三立边(124)和第四立边(125),其中第一横边(121)在所述窗框上横框(12)的上部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横边(121)相垂直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三立边(124),所述第四立边(125)与所述第一横边(121)相垂直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边(12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横边(122)与第一横边(121)相平行,设置在第三立边(124)下部,所述第三横边(123)与所述第一横边(121)相平行,设置在所述第四立边(125)下部,所述第二横边(122)和第三横边(123)为同一水平面,中间形成空隙,所述第一横边(121)、第二横边(122)、第三横边(123)、第三立边(124)和第四立边(125)形成一具有空隙的左腔室(126);所述上窗框(13)包括有凸起(131)、横杆(132)、滑轮(133)和立边(134),所述凸起(131)设置在所述上窗框(13)的上部,所述凸起(131)中间位置水平的设置有一横杆(132),所述横杆(132)贯穿所述凸起(131),所述横杆(13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轮(133),在所述上窗框(13)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互相平行的设置有立边(134),立边(134)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杆与上窗框(13)的凸起(131)相固定;所述凸起(131)连同设置在所述凸起(131)上的横杆(132)和滑轮(133)共同设置在所述窗框上横框(12)中由第一横边(121)、第二横边(122)、第三横边(123)、第三立边(124)和第四立边(125)形成的具有空隙的左腔室(126)内,其中左滑轮和右滑轮的位置分别对应在第二横边(122)和第三横边(123)的上部空间;所述推拉窗(14)的上端设置在上窗框(13)的下部两个立边(134)形成的中空位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栋王洁刘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九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