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盛国专利>正文

汽车轮圈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18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轮圈盖,包括一对应汽车轮圈之内圈缘形状而主要成圆形的盖体,其外环有由若干分隔弧片构成之周围环面,分隔弧片内侧面具有凹入部,凹入部系成圆弧形伸展之凹槽,分隔弧片之外侧面于恰超过汽车轮圈内圈缘内侧部位成一圆弧形伸展凸起;一钢条环形地置于圆形盖体外环各分隔弧片内侧面凹入部上,其两端之间成一缺口;一伸张装置设于该缺口内,可伸张迫使环形钢条二端间缺口扩大,并使环形钢条外张压迫盖体外环分隔弧片向外扩张迫紧汽车轮圈内圈缘。(*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汽车轮圈盖,特别系有关于一种汽车轮圈盖固定装置。按,汽车轮圈盖是一种装置于汽车轮圈外侧之装饰物,目前已普遍使用于各级小汽车中。而习用之汽车轮圈盖其装置于汽车轮圈内之结构者,最常见的系将轮圈盖之外环直径作的较汽车轮圈之内圈缘直径略大,然后利用强迫硬挤的方式,将该汽车轮圈强制挤入汽车轮圈盖之内圈缘内,附着固定。然而,由于在拆卸汽车轮胎之前,必须先将汽车轮圈盖卸下,因此,汽车轮圈盖即成为一种可能须备拆卸及重新装设之装饰物。惟,上述之轮盖若欲极紧密地附着于汽车轮圈内,不仅最初装设显得困难,而且在欲拆卸时亦显得不易;反之,若附着的太松,则汽车轮圈盖容易在汽车行驶中撞及路面凹洞或凸起物,而致与汽车轮圈脱离。此外,由于反覆拆卸及硬挤装设,使得该轮圈盖亦随着拆卸及装设数次而日渐难以紧固附着于汽车轮圈内。另外,上述之汽车轮圈盖亦无防盗构造,小偷可以以一般之工具将轮圈盖卸下。即,本技术之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轮圈盖,该-->轮圈盖可以紧密地附着于汽车轮圈上,同时又易于拆卸。本技术之次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轮圈盖,其多次自汽车轮圈中卸下及装设上之后,仍能紧密地附着于汽车轮圈上。本技术之又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轮圈盖,其必须利用特定工具才能将其自汽车轮圈上拆下。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轮圈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盖体,对应汽车轮圈之内圈缘形状面主要成圆形,其外环具有由若干分隔之弧片构成之圆周环面,该分隔弧片之内侧面并具有凹入部,且凹入部系均成圆弧形伸展之凹槽,而分隔弧片之外侧面于恰好超过汽车轮圈内圈缘内侧之部位均形成一圆弧形伸展之凸起;一钢条,成环形地绕置于上述圆形盖体之外环各分隔弧片之内侧面凹入部上,其二端之间形成一缺口;一伸张装置,设于盖体内之环形钢条二端间之缺口内,可伸张迫使环形钢条二端间之缺口扩大,并使环形钢条外张压迫盖体之外环面分隔弧片向外扩张迫紧汽车轮圈内圈缘。兹对本技术之详细构造、特征及目的举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图1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沿环形钢条及伸张装置之第二部位中间剖下之纵剖视图。图3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其中伸张装置沿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中心轴剖下之剖视图。图4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其中伸张装置之动作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其中环形钢条与盖体外环面内-->侧端各分隔弧片之动作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调整伸张装置之螺栓手工具端面之正视图。图7系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之汽车轮圈盖10具有一盖体12对应汽车轮圈A之内圈轮a之形状而主要成圆形,其外环由若干成水平方向伸展之分隔弧片14构成周围环面,该每一分隔弧片14之内侧面末端部位均具有一成圆弧形伸展之凹槽16,且其中一分隔片设有较大之凹槽17,而外侧面靠近末端部位则相对形成一圆弧形伸展之凸起18。圆形盖体12之外环前端并沿垂直方向向外凸起一环面20,并且圆形盖体12中间靠近外环分隔弧片14之部位至少设有一贯孔22。一钢条24,成环形地绕置于圆形盖体12之外环各分隔弧片14内侧面之圆弧形凹槽16上,其二端26、28之间形成一缺口。一伸张装置30设于圆形盖体12内之环形钢条二端26、28间之缺口内。如图3所示,伸张装置30包含一缸体32,具有以呈九十度相交之第一部位34及第二部位36,其中第一部位34与第二部位36相交处之外侧面38恰好顶住环形钢条24之一端26,该第一部位34内具有一第一容室40与第二部位内36内之第二容室42形成L型轴向贯通互通,并且其中该第一容室40之靠外侧端环面并形成有阴螺纹44;一第一活塞52,置于第一容室40之阴螺纹44内侧面;且上端设有阳螺纹50,经由第一容室40环面之阴螺纹44而螺设-->于该各室40内;一第二活塞54,置于第二容室42内,经由油液56与第一容室40内之第一活塞48相隔,该第二活塞54之外侧面抵住环形钢条24之另一端28。藉上述之组成之汽车轮圈盖10,当伸张装置30之第二活塞54位于第二容室42较内侧时,盖体12之外环各分隔弧片14构成之环面其直径小于汽车轮圈内圈缘a之直径,因此,盖体12可以轻易套入汽车轮圈A内。当利用工具经由圆形盖体12恰好对伸张装置30设置螺栓50部位之贯孔22伸入调整该位于第一部位34之容室40内之第一活塞52向内旋进时,如图4所示,经由容室40、42内之油液56之推挤,位于第二容室42之第二活塞54会被迫向外侧移动,并且压迫环形钢条24之一端28向容室42之外侧移动。当环形钢条24之一端28向容室42外侧移动时,环形钢条24将成环形地向外扩张,并且压迫盖体12之外环之各分隔弧片14,使各分隔弧片14亦受压迫向外弯曲伸张,如图5所示。当环形钢条24受第二活塞54之压迫至盖体12之外环各分隔弧片14构成之环面直径等于汽车轮圈A之内圈缘a直径时,藉各分隔弧片14外侧之恰好位于超过汽车轮圈A之内圈缘a内侧部位之圆弧形凸起16,可防止盖体12自汽车轮圈A中脱离,当此时再施以压迫环形钢条24外张之力量,则更可利用各分隔弧片14强力地抵住汽车轮圈A之内圈缘a,而将盖体12更紧密地附着固定于汽车轮圈A内。上述,藉各分隔板片14内侧之凹槽16所形成之凹入部,可以有效地限制环形钢条24在一规则环形路径上扩张变-->形。若欲将汽车轮圈盖10自汽车轮圈A中卸下时,须调整第一活塞52沿第一容室40之螺纹44向外旋退,由于原来受压迫之盖体外环各分隔弧片14及环形钢条24具有向内收缩之弹性回释力,因此调整第一活塞52沿第一容室40之螺纹44向外旋退,此时第二活塞54受向内吸力及钢条24压迫向第二容室42内移动,使环形钢条24可以向内成环形收缩,并且盖体外环各分隔弧片14亦可向内回释,至各分隔弧片14构成之环面之直径小于汽车轮圈A之内圈缘a直径时,即可轻易将整个汽车轮圈盖10自汽车轮圈A中卸下。当盖体12紧密地附着于汽车轮圈A内时,盖体12外环面前端之垂直凸出环面20恰可遮住汽车轮圈A之正面,增加装饰效果。为避免灰尘或泥土进入伸张装置30之第一容室40内,或者沾附在第一活塞52之阳螺纹50表面,影响阳螺纹沿第一容室40环面之螺纹44螺动。如图3所示第一活塞52系完全螺入第一容室40内,其外侧面凸出一多边形突块58,并且一筒形橡胶防尘套60套于第一容室40之室口,该筒形橡胶套60之筒口由多片由筒壁向中间沿伸之舌部62封闭,当欲调动螺栓50时,须利用末端具有对应螺栓50之外侧面多边形突块58之形状凹入之凹槽64之特定长形手工具66。如图6所示,自圆形盖体12之贯孔22伸入;并顶开橡胶防尘套60筒口之各舌部62,再伸入第一容室40内使末端之凹槽64恰好对应第一活塞52之多边形突块58套入,才可转动第一活塞52,调整第一活塞52沿第一容室40环面之阴螺纹44向内旋进,或向外旋退。-->由于钢条24可能日久使用而产生弹性疲乏,因此,钢条24之一端28必须被尽可能往外压迫,但须防止第二活塞54脱离第二部位36。如图3所示,第二部位之第二容室出口端并螺设一筒形螺帽68,以限制第二活塞54脱离第二部位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轮圈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盖体,对应汽车轮圈之内圈缘形状面主要成圆形,其外环具有由若干分隔之弧片构成之圆周环面,该分隔弧片之内侧面并具有凹入部,且凹入部系均成圆弧形伸展之凹槽,而分隔弧片之外侧面于恰好超过汽车轮圈内圈缘内侧之部位均形成一圆弧形伸展之凸起;一钢条,成环形地绕置于上述圆形盖体之外环各分隔弧片之内侧面凹入部上,其二端之间形成一缺口;一伸张装置,设于盖体内之环形钢条二端间之缺口内,可伸张迫使环形钢条二端间之缺口扩大,并使环形钢条外张压迫盖体之外环面分隔弧片向外扩张迫紧汽车轮圈内圈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轮圈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盖体,对应汽车轮圈之内圈缘形状面主要成圆形,其外环具有由若干分隔之弧片构成之圆周环面,该分隔弧片之内侧面并具有凹入部,且凹入部系均成圆弧形伸展之凹槽,而分隔弧片之外侧面于恰好超过汽车轮圈内圈缘内侧之部位均形成一圆弧形伸展之凸起;一钢条,成环形地绕置于上述圆形盖体之外环各分隔弧片之内侧面凹入部上,其二端之间形成一缺口;一伸张装置,设于盖体内之环形钢条二端间之缺口内,可伸张迫使环形钢条二端间之缺口扩大,并使环形钢条外张压迫盖体之外环面分隔弧片向外扩张迫紧汽车轮圈内圈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汽车轮圈盖,其中该盖体外环之外侧端并垂直凸出一环面可遮住汽车轮圈外环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汽车轮圈盖,其中该伸张装置包括:一缸体,具有呈90度角相交之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其中一部位顶住环形钢条之一端,该第一部位内具有一第一容室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盛国
申请(专利权)人:刘盛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