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2811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2:20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包括支撑膜骨架,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水密接头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上设有喷淋头,水密接头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喷淋水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实现隔热,且能够对膜材表面进行降温及清洗。(*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包括支撑膜骨架,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水密接头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上设有喷淋头,水密接头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本技术能够通过喷淋水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实现隔热,且能够对膜材表面进行降温及清洗。【专利说明】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气膜建筑附属设备,具体涉及充气膜建筑上能够对充气气膜建筑隔热降温的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充气膜建筑通常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为主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气压力支撑原理,将充气膜材的外缘固定在地面基础或屋面结构上,利用充气系统将空气送入气膜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气膜内气体就能将充气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上或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充气膜建筑由于自身的结构特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与现有的普通建筑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和施工便捷性,因而,在建筑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搭建展馆、卖场、娱乐场所、旅游设施、军/民用帐篷等。 在充气膜建筑的膜材选用上,一般要综合考虑膜材的防水性、防污性、防腐性、强度、耐久性、成本等因素,现有的充气膜建筑膜材通常选用PVC膜及PTFE膜,其中PVC膜在材料及加工上比PTFE膜便宜,材质柔软且易施工,但是在强度、耐用性、防火性等性能上较PTFE膜差,PTFE膜虽然耐久性、防火性及防污性能较佳,但是其材料加工费高,且柔软性低,施工中容易折断,需要采用工具与施工技术,这两种膜材均具有抗紫外线的性能,能够防止充气膜建筑内部装饰材料和设备的褪色,然而这两种膜材均不具备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的性能,因此,使用这两种膜材的充气膜建筑不具备隔热性能,一方面,增加了其膜建筑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夏季增加了充气膜建筑内的制冷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能够通过喷淋水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热能,实现隔热及对膜材表面降温和清洗。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包括支撑膜骨架,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水密接头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上设有喷淋头,水密接头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水密接头为具有层状结构的两用接头,包括供水接头层及供气接头层,所述供水管连接在所述供水接头层,所述供气接头层上连接有多根供气支管及两根供气总管,供气支管另一端与充气膜单元连通,供气总管另一端与相邻节点上的水密接头连接,支撑膜骨架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通过供气总管与外部气源连接。 所述水密接头包括接头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固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位于支撑膜骨架与所述接头部之间,相邻两个连接座之间连接有钢索。 所述充气膜单元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 所述支撑膜骨架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安装空间设在支撑膜骨架端面上,所述安装空间沿支撑膜骨架轴向贯通,且所述支撑膜骨架上的所述多个安装空间互相独立;充气膜单元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充气膜单元的外缘与支撑膜骨架上所述安装空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充气膜单元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外两侧均使用气密件密封。 所述充气膜单元的外缘带有第一连接节,支撑膜骨架上所述安装空间的外周壁带有第二连接节,第一连接节及第二连接节均带有内部轴向通孔,第一连接节及第二连接节的所述轴向通孔内穿有同一闭合绳索。 所述第一连接节与第二连接节交错布置。 所述充气膜单元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侧使用衬底密封,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外侧使用气密拉链密封。 所述充气膜单元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为三角形,且以支撑膜骨架端面上任意一个节点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六个所述安装空间。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通过将多个独立的充气膜单元安装在支撑膜骨架上形成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并在支撑膜骨架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喷淋装置,由于支撑膜骨架上各个节点上均设有喷淋头,喷淋水能够覆盖充气膜建筑上的各个充气膜单元的膜表面,由于水有很强的吸收红外线的能力,因此,通过喷淋水能够有效反射和吸收太阳红外线的热能,阻隔太阳红外线热能进入充气膜建筑内部,隔热的同时对还能够对充气膜建筑膜表面进行降温及清洗;本技术所述充气膜单元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的静态空气层,相对于传统的流动空气式充气膜结构,具有更佳的隔热效果;另一方面,本技术所述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采用充气膜单元与支撑膜骨架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形成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与传统的整体式气膜结构相比,便于运输安装,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坏充气膜材,安装成形简捷,且便于充气膜材局部破损漏气后的修复及更换;。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外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2为本技术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内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所述具有层状机构的气密接头的轴测视图,图中还示出了供水管、供气支管、钢索、连接座及喷淋头。 图5为本技术所述支撑膜骨架与充气膜单元连接形成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外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6为本技术所述支撑膜骨架与充气膜单元连接形成充气膜建筑的气膜结构的轴测视图,其中充气膜单元的内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7为图5中B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部放大图。 其中:1、支撑膜骨架;101、第二连接节;2、充气膜单元;201、第一连接节;3、水密接头;4、喷淋头;5、供水管;6、供气支管;7、供气总管;8、连接座;9、钢索;10、绳索;11、衬底;12、气密拉链;13、管路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技术包括支撑膜骨架1,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2安装在支撑膜骨架I上,支撑膜骨架I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3,水密接头3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即本技术所述喷淋装置整体设在充气膜建筑的外表面上,见图3,水密接头3上设有喷淋头4,水密接头3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5,供水管5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I上相邻的另一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充气膜建筑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膜骨架(1),多个独立密闭的充气膜单元(2)安装在支撑膜骨架(1)上,支撑膜骨架(1)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的节点上均设有水密接头(3),水密接头(3)位于充气膜建筑的外侧,水密接头(3)上设有喷淋头(4),水密接头(3)的外周连接有供水管(5),供水管(5)另一端与支撑膜骨架(1)上相邻的另一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连接,支撑膜骨架(1)上用于安装充气膜单元(2)的相邻的两个安装空间之间均设有供水管(5),支撑膜骨架(1)上至少一个节点上的水密接头(3)通过管道与外部水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禹慧唐戍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创飞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