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787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该空调换热器包括:分流器、分流支管、传热管、集气支管及集气管,多个所述传热管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按照前后n列排列、上下m行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且相邻列和相邻行中的所述传热管错开布置;多个所述传热管构成多个传热管组,每一传热管组中的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传热通道,且在所述空调换热器上,过风量大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少、过风量小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多,以使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流动的距离更长、换热更充分,提高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出口的过热度和/或过冷度,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该空调换热器包括:分流器、分流支管、传热管、集气支管及集气管,多个所述传热管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按照前后n列排列、上下m行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且相邻列和相邻行中的所述传热管错开布置;多个所述传热管构成多个传热管组,每一传热管组中的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传热通道,且在所述空调换热器上,过风量大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少、过风量小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多,以使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流动的距离更长、换热更充分,提高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出口的过热度和/或过冷度,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专利说明】空调换热器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换热器及包含该空调换热器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的室内机是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及接水盘组成的结构,接水盘用于集合换热器的冷凝水,俯视观察时,离心送风机置于换热器的前侧,接水盘置于换热器的下方,换热器与节水盘构成角度α,接水盘会把吹向换热器下部的一部分空气阻隔,使换热器下部强制流动的空气减少,从而使得靠近接水盘附近的传热管的换热效率降低;再者,由于离心风机的物理结构,使得强制送风的风量在换热器上的分布不均,换热器上部风量强于下部,从而使得换热器下部靠近接水盘附近的传热管的换热效率更低。因此,有必要解决换热器下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换热器,通过有序的调整空调换热器流路中传热管的数量和连接关系,来提高空调换热器下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 本技术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空调换热器的空调器,同样可实现提闻空调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分流器、与分流器相连通的多个分流支管、与多个分流支管相连通的多个传热管、与多个传热管相连通的集气支管、与多个集气支管相连通的集气管,空调制冷时冷媒可从所述分流器进入、从所述集气管排出,或者,空调制热时冷媒从所述排气管进入、从所述分离器排出;多个所述传热管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按照前后η列排列、上下m行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且相邻列和相邻行中的所述传热管错开布置;多个所述传热管构成多个传热管组,每一所述传热管组中的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传热通道,且在所述空调换热器上,过风量大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少、过风量小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多,以使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流动的距离更长、换热更充分;其中,所述η和m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器,采用过风量大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少、过风量小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多,能够使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流动的距离更长、换热更充分,从而有效地提高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的换热效率;同时根据接水盘和离心风机导致换热器上部风量大于下部风量、迎风面的风量大于被风面的结构特点,传热管采用上述布置和连接关系,能够有效地保证冷媒在换热器上部和迎风面处传热管出口的过热度和/或过冷度与在换热器下部和背风面处传热管出口的过热度和/或过冷度与其他传热管出口过热度和/或过冷度相当,从而提高室内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所述传热管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按照前后η列排列、上下m行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且相邻列和相邻行中的所述传热管错开布置,能够使每个传热管的受风面积最大,且排列更紧密、连接更简洁,使换热器结构更薄。 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空调换热器中,所述η为3、所述m为14,SP所述传热管按照前后3列、上下14行进行布置;自上向下第一列中相邻两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后和第二列中相对应排数的两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一传热管组,共构成六组第一传热管组;自上向下第三列中第I排至第4排的四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二传热管组;自上向下第三列中第5排至第12排的八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三传热管组;自前向后第I列至第3列中的第13排和第14排的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四传热管组。 本实施例的上述传热管组中,上述第一传热管组由靠近上部的自上而下的第一列和第二列传热管构成,每一组均包含4个传热管;上述第二传热管组由靠近上部的第三列传热管构成,包含4个传热管,上述第三传热管组由较靠近下部的第三列传热管构成,包含8个传热管;上述第四传热管组由最下部的第一列、第二列及第三列传热管构成,包含6个传热管。可实现上部的传热管组中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较少,下部的传热管组中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较多,以及,背风的第三列中传热管构成的第三传热管组的传热管的数量也相对较多。通过上述布置和连接,能够使换热器中过风量大处的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数量多、过风量小处的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数量少,同时,使得过风量相当处的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数量也相等,从而使冷媒在过风量小的下部位置处的传热管组中流动的距离更长、换热更充分,提高换热器下部的换热效率,从而保证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第一传热管组、所述第二传热管组、所述第三传热管组和所述第四传热管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分流支管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气支管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每一传热管组的两端分别与分流支管和集气支管相连通,构成完整的冷媒回路,从而每一传热管组独立地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换热器还包括多个三通管:自上向下,相邻两所示第一传热管组的一端通过另一所述三通管与一所述分流支管相连通、另一端通过一所述三通管与一所述集气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组和第三传热管组的一端通过一所述三通管与一所述分流支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二传热管组的另一端与一所述集气支管相连通;所述第四传热管组的一端与一所述分流支管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第三传热管组的另一端通过一所述三通管与一所述集气支管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管是连接传热管与分流支管、传热管与集气支管的装置,即每一所述传热管组的一端通过所述三通管与分流支管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三通管与集气支管相连通,可节省分离支管和集气支管的数量、简化结构。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空调换热器中,所述η为3、所述m为14,即所述传热管按照前后3列、上下14行进行布置;自上向下第一列中和第二列中同一排数相对应的两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一传热管组,共构成十二组第一传热管组;自上向下第三列中第I排至第4排的四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二传热管组;自上向下第三列中第5排至第12排的八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三传热管组;自前向后第I列至第3列中的第13排和第14排的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第四传热管组。 本实施例的上述传热管组中,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管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热管组由靠近上部的自上而下的第一列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分流器、与分流器相连通的多个分流支管、与多个分流支管相连通的多个传热管、与多个传热管相连通的集气支管、与多个集气支管相连通的集气管,空调制冷时冷媒可从所述分流器进入、从所述集气管排出,或者,空调制热时冷媒从所述排气管进入、从所述分流器排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传热管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按照前后n列排列、上下m行排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且相邻列和相邻行中的所述传热管错开布置;多个所述传热管构成多个传热管组,每一所述传热管组中的所述传热管首尾相连构成传热通道,且在所述空调换热器上,过风量大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少、过风量小的部位的所述传热管组包含的传热管的数量多,以使冷媒在过风量小的部位的传热管组中流动的距离更长、换热更充分;其中,所述n和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文马勇李剑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