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267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内置于翅片的换热流路及汇总流路、输入管组件及输出管组件,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三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及第三换热流路并联后一端与输入管组件连接,接收冷媒的流入,另一端通过输出管组件与汇总流路连接,输出冷媒,其中,第一换热流路及第二换热流路呈顺时针走势,第三换热流路呈逆时针走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通过换热器内流路的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内置于翅片的换热流路及汇总流路、输入管组件及输出管组件,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三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及第三换热流路并联后一端与输入管组件连接,接收冷媒的流入,另一端通过输出管组件与汇总流路连接,输出冷媒,其中,第一换热流路及第二换热流路呈顺时针走势,第三换热流路呈逆时针走势。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通过换热器内流路的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专利说明】换热器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空调用户越来越多,空调器制造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现有空调器内换热器包括24根U管和22个用于连接U管的连接头,制造U管的材料为铜管,U管的直径为7mm。随着物价的上涨,铜的价格也随着上升,从而使得换热器的制造成本提高。若改变铜管的管径,现有的冷媒流路却不能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以如何在保证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前提下来节约成本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换热器的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内置于所述翅片的换热流路及汇总流路、输入管组件及输出管组件;所述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三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及第三换热流路并联后一端与所述输入管组件连接,接收冷媒的流入,另一端通过所述输出管组件与所述汇总流路连接,输出冷媒,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流路及第二换热流路呈顺时针走势,所述第三换热流路呈逆时针走势。 优选地,所述翅片的一侧为迎风侧、另一侧为背风侧,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换热流路均由若干换热管首尾串接而成,且各所述换热流路的若干换热管沿所述迎风侧至所述背风侧设置为两列,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换热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中靠近所述迎风侧的至少一个换热管与靠近所述背风侧的至少一个换热管交替串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流路中的靠近所述迎风侧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与靠近所述背风侧的至少两个换热管交替串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换热流路分别为竖直方向排列的上、中、下换热流路,所述中换热流路中的四个靠近所述迎风侧的换热管与靠近所述背风侧的四个换热管交替串接。 优选地,所述若干换热管包括靠近所述背风侧的若干第一长U管及靠近所述迎风侧的第二长U管。 优选地,所述输入管组件包括:扩口管、输入总管、输入支管、封口盖以及第一缩口管; 所述输入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封口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扩孔管固定连接; 所述输入总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拔孔,所述输入支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拔孔与所述输入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缩口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缩口管与第一长U管的管口连接; 所述输入支管上设有外凸定位点。 优选地,所述输出管组件包括:第一输出支管、第二输出支管、集气管以及注氟管; 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汇总管连通; 所述汇总管与所述第一长U管的管口连接; 所述集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拔孔,所述第二输出支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拔孔与所述集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U管的管口连接; 所述注氟管与所述集气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总输出管包括:第二缩口管、输出总管以及用于过滤冷媒的过滤器; 所述输出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缩口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U管的管口连通; 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输出总管的管内。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将所述翅片包围起来的壳体,及用于固定所述壳体的右端盖,所述右端盖包括底板、用于固定所述底板的内翻边和外翻边,以及底翻边;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长U管管径适配的第二翻边孔和与所述第二长U管管径适配的第三翻边孔; 所述内翻边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翻边孔一侧的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内翻边相对设置; 所述底翻边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端; 所述内翻边和所述外翻边上均设置有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上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三根第二长U管; 所述中换热流路包括三根第一长U管和五根第二长U管; 所述下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三根第二长U管; 所述汇总流路包括一根第一长U管和一根第二长U管; 所述输入支管包括第一输入支管、第二输入支管和第三输入支管,所述第一输入支管与所述上换热流路连通,第二输入支管与所述中换热流路连通,第三输入支管与所述下换热流路连通; 所述输出管组件包括两根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一输出支管与所述上换热流路连通,一根所述第二输出支管与所述中换热流路连通,另一根所述第二输出支管与所述下换热流路连通,所述汇总管与所述汇总流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三根第二长U管; 所述中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六根第二长U管; 所述下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三根第二长U管; 所述汇总流路包括一根第一长U管和一根第二长U管; 所述输入支管包括第一输入支管、第二输入支管和第三输入支管,所述第一输入支管与所述上换热流路连通,第二输入支管与所述中换热流路连通,第三输入支管与所述下换热流路连通; 所述输出管组件包括两根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一输出支管与所述上换热流路连通,一根所述第二输出支管与所述中换热流路连通,另一根所述第二输出支管与所述下换热流路连通,所述汇总管与所述汇总流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三根第二长U管; 所述中换热流路包括三根第一长U管和五根第二长U管; 所述下换热流路包括四根第一长U管和三根第二长U管; 所述汇总流路包括二根第一长U管和二根第二长U管; 所述输入支管包括第一输入支管、第二输入支管和第三输入支管,所述第一输入支管与所述上换热流路连通,第二输入支管与所述中换热流路连通,第三输入支管与所述下换热流路连通; 所述输出管组件包括两根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一输出支管与所述上换热流路连通,一根所述第二输出支管与所述中换热流路连通,另一根所述第二输出支管与所述下换热流路连通,所述汇总管与所述汇总流路连通。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内置于所述翅片的换热流路及汇总流路、输入管组件及输出管组件;所述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及第三换热流路并联后一端与所述输入管组件连接,接收冷媒的流入,另一端通过所述输出管组件与所述汇总流路连接,输出冷媒,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流路及第二换热流路呈顺时针走势,所述第三换热流路呈逆时针走势。 本技术,通过设置三条换热流路并将三条换热流路并联设置,使得三条换热流路可以同时进行换热,冷媒从输入管组件分别流入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三换热流路,并在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内按顺时针流动,在第三换热流路中按逆时针方向流动,使得三条换热流路同时沿特定的走向与外界换热,相比传统的换热流路有利于提闻冷媒流路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闻换热器的能效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内置于所述翅片的换热流路及汇总流路、输入管组件及输出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三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及第三换热流路并联后一端与所述输入管组件连接,接收冷媒的流入,另一端通过所述输出管组件与所述汇总流路连接,输出冷媒,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流路及第二换热流路呈顺时针走势,所述第三换热流路呈逆时针走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